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生肖文化
8035100000005

第5章 中国少数民族生肖文化

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生肖并不是汉族的专利,中国少数民族也有着自己的生肖文化,充分展示了中国生肖文化的多样性,彰显出中国传统生肖文化光辉灿烂的魅力。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国家,各少数民族都有着各自悠久的历史,以及富于地方特色的文化习俗,生肖文化也不例外。华夏范围内的一些少数民族如蒙古族、部分彝族等族的十二生肖受汉族文化影响很大,与汉族的基本一致。由于生存环境以及所熟悉物种的不同,在选择十二生肖动物时,各少数民族往往会选择本民族最为亲近的动物作为生肖动物,从而给生肖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差异。此外,少数民族还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用生肖纪年、纪日的方法,由此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日和风俗。

傣族十二生肖

生活在西双版纳等地区的傣族,亥的属相不是猪而是象。傣族把十二生肖与地支相配,不仅用来纪年,还用来纪月和纪日。傣历中的“骨”是汉族的“年”,“血”为“月”,“皮”为“日”。他们所说的“子年鼠骨”就是“子年鼠年”;“一月鼠血”就是“一月鼠月”;“申日猴皮”就是“申日猴日”,以此类推。可见,汉族的十二生肖在传入傣族以后,其应用要远远丰富于汉族中的十二生肖。

黎族十二生肖

在海南省居住的黎族同胞,其十二生肖为:鸡、狗、猪、鼠、牛、虫、兔、龙、蛇、马、羊、猴。以鸡为首,又以虫代替虎。在海南省保亭县毛道乡居住的黎族人(毛道黎),其十二生肖则为:鼠、牛、虫、兔、龙、鱼、肉、人、猴、鸡、狗、猪。

彝族十二生肖

生活在四川凉山地区的彝族用十二生肖来纪年、纪月和纪日,只是在各地所采用的首月有所差异。有的地区以羊月为首月,有的地区以马月为首月,有的地区以猴月为首月。哀牢山彝族在十二生肖中,用穿山甲代替了龙的位置。居住在云贵川三省交接地区的彝族,至今仍然保留着原始的习俗。他们在虎日这天赶虎街(集市),在猪日这天赶猪街等。有些地方还建有十二生肖的神庙,每年举行祭祀活动,还跳十二神舞,热闹非常。

藏族十二生肖

传说,藏族的生肖纪年法是在公元7世纪时由唐朝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时带去的,因此和中原地区的十二生肖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他们也是以六十年为一轮,相当于汉族的甲子年。每六十年的第一年称为“回登”,为木鼠之意,即鼠年。藏历生肖纪年有将阴阳、五行与十天干结合在一起的特点:甲乙为木、丙丁为火、戊己为土、庚辛为金、壬癸为水。每对中前者为阳,后者为阴。另外,藏历中还以男女代替阴阳,如阴金牛年又叫女金牛年,阳水虎年又叫男水虎年等。

纳西族十二生肖

居住于云南省境内的纳西族以生肖纪日,并配以方位,方法非常独特。他们将一年十二个月分为大月和小月,每月都是30天。单月第一天为猴日,按猴、鸡、狗、猪、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的顺序往下排,一直排至单月的第29天为鼠日;进入双月时,跳过双月第一天并不是牛日,而是把牛日跳过去,定为虎日。

延伸阅读

少数民族以生肖取名

在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生肖除了用来纪年以外,还用于取名。云南哈尼族以生肖为新生儿取名,如降生于属牛的时辰,便以牛为首字,例如叫“牛山”。云南普米族人的名字也有取于属相的,如鸡年出生的人,叫“罗次”或“罗米”,“罗次”为男,“罗米”为女,既包含了性别,又包含了属相。羌族以生肖取名的情况较为普遍,如“泽木子”,意为属羊的女子;“别木子”,意为属猪的女子;“别木基”,意为属猪的男子;“合木基”,意为属虎的男子。在苗族聚居区,巫师一般根据孩子的出生日取名。例如,给丑日出生的孩子命名为“水牛”或“田”,取义为丑属牛,牛耕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