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生肖文化
8035100000070

第70章 灵异精怪的肖蛇

人类的观念中,蛇充满了神秘诡异的色彩,但同时蛇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既绚烂多姿、美丽冷静,又透露着凶险邪恶。蛇与人之间若即若离的距离感以及蛇本身的特殊属性都使人类对蛇产生了诸多的敬畏和好奇,各种各样的灵异之蛇也应时而生。

蛇无足却能疾行如电;蛇身体虽然细小,却能瞬间致庞然大物于死地;蛇每隔两三个月便要蜕一次皮,如获新生;蛇在冬季幽潜隐匿、长眠不醒;蛇可以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等等,所有蛇的这些属性在古人眼中都充满了智慧和难解的奥秘。

在古人看来,蛇的这些能力很像玄妙的巫术:既然可以疾行如电,就可以充当人神之间的灵媒;既然可以蜕皮重生,也就意味着长生不老;身藏巨毒、致庞然大物于死地,也就与幽灵鬼怪乃至一切超自然之物颇有渊源……如此,蛇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巫术中的重要角色,形形色色的灵蛇、神蛇、异蛇也应运而生。

巴蛇:即修蛇。《山海经

海内南经》说:“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战国时期,屈原在《天问》中说:“一蛇吞象,厥大何如?”这个蛇就是巴蛇。由其吞象,可知其硕大无朋。

鸣蛇:《山海经

中次二经》说:“鲜山多金玉,无草木,鲜水出焉,而北流注于伊水。其中多鸣蛇,其状如蛇而四翼,其音如薯,见则其邑大旱。”

飞蛇:《山海经

中次十二经》说:“柴桑之山,其上多银、其下多碧……其兽多糜鹿,多白蛇飞蛇。”郭璞注:“即腾她,乘雾面飞者。”

钩蛇:《续博物志》中,先提山有钩蛇,长七、八丈,尾末有岐,在山涧水中,以尾钩岸上人牛食之。水旁瘴气特恶,气中有物,不见其形。其作有声,中木则折,中人则害,名曰“鬼弹”。

人蛇:《格致镜原》卷九引陈鼎《蛇谱》说:“人蛇,长七尺,色如墨。蛇头蛇尾蛇身,尾长尺许;而人足人手,长三尺。人立而行,出则群相聚,遇人辄嘻笑,笑已即转噬,然行甚迟。闻其笑即速奔可脱。”

两头蛇:《酉阳杂俎》载:传说见两头蛇乃不祥之兆,楚人孙叔敖见之,自知必死,但为救后人,杀此蛇而埋之,最终竟未死。

唤人蛇:清人陈鼎在《蛇谱》中说:“唤人蛇长丈余,至数切,广西近交趾山中有之。伏草莽间,遇行旅过,辄大呼曰:‘何处来?哪里去?’只此六字,甚清楚,音同中州。不知而误应之,虽去隔数十里,蛇必至。至则腥风拥树,排挞而入,吞应者去,人莫能制也。”

量人蛇: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四载:“广东琼州有量人蛇,长六七尺,遇人辄竖起量人长短,然后噬之。土人言此蛇量人时鸣声曰‘我高’,人亦应声曰‘我高’,蛇即自坠而死。”

率然:《神异经

西荒经》载:“西方山中有蛇,头尾差大,有色五彩。人物触之者,中头则尾至,中腰则头尾并至,名曰率然。”

巨蛇:鲁迅《古小说钩沉》辑《玄中记》说:“昆仑西北有山,周回三万里,巨蛇绕之,得三周。蛇为长九万里。蛇居此山,饮食沧海。”

如此种种灵异精怪的传说,充分反映出中国人内心深处对蛇的畏惧惊恐之情。这种对于蛇的畏惧惊恐却在先民那里逐渐转变成对于蛇的崇拜,蛇据此而入选十二生肖也就不足为奇了。

延伸阅读

蛇长四脚

近年来在山东、浙江、四川等地经常有发现蛇长脚的事件。山东临沂市有市民发现一条蛇大约有1米长,有成人的拇指般粗细,头部呈三角形,貌似传说中的龙。这条蛇在距离蛇头30厘米处的蛇身两侧,对称地长着两只长约1厘米的脚,脚上5个向外分开的脚趾清晰可见。咨询专家,专家认为蛇本属于爬行类的四足动物,也就是说,蛇本来是长四只脚的,但是随着蛇类的进化,蛇的脚在逐渐退化,并进化成现在“无脚”的模样。但这条蛇却很“另类”,不仅长脚,而且还是两只脚。而根据“脚趾”的形状,推断出蛇长脚是一种几率非常小的返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