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生肖文化
8035100000071

第71章 肖蛇为始祖之神

与人们对于鼠的崇拜和敬畏一样,人们畏蛇的心理也逐渐演变成了对蛇的崇拜。在长期的历史过程当中,人们崇蛇的心理进一步发展,到最后,甚至对于始祖的认识都附上了肖蛇的色彩。

对于人类来说,蛇始终充满了一种神秘诡异的色彩,但是它又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这就更加重了人们对于蛇的畏惧和崇敬心理,从而导致了人蛇合一的人类始祖形象的出现。

在中国神话之中,盘古是开天辟地的大神,《广博物志》卷九引三国时期徐整《五运历年纪》说:“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可见,从一开始,人们就把蛇和天地之初的神联系了起来。

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也是一位建造天地的神灵,并且还是一位生育人类的母亲。《帝王世纪》中称:“女娲氏风姓也,承庖牺制度,人首蛇身。”王逸对屈原《楚辞天问》中也称:“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七十“是表示多数,“化”指化育、化生,是说她每天要化育出许多东西,乃至包括神、人,表明女娲是一个生殖力极强的氏族首领。

女娲的兄长为伏羲,是“为百王先”的人王,位居“三皇五帝”中的首位。关于伏羲的出生,也有好多与蛇有关的记载:《路史后纪》注引《宝椟记》曰:“帝女游于华胥渊,感蛇而孕,十三年而生伏羲。”《拾遗记》亦说:“神母游其上,有青蛇绕神母,久而方灭,既觉而有娠,历十二年而生伏羲。”无论伏羲是如何诞生的,它们的共同点就是都与蛇有关,伏羲因此也就成了人首蛇身,唐人司马贞《史记补三皇五帝》中说:“伏羲蛇身人首,有圣德”。

考古出土的汉代画像之中就有伏羲女娲兄妹成婚以繁衍人类后代的图案。伏羲女娲皆为人首蛇身,头梳髻鬟,身着袍服,下身为蛇尾,紧紧缠在一起。有的画像之中伏羲女娲并未有蛇尾相交图案,但两旁各有一童男童女,男童牵伏羲之袖,女童牵女娲之袖,童男童女皆为蛇身。这是始祖伏羲女娲形象的进一步发展。山东费县的燧人氏画像,伏羲女娲只是把两人的蛇躯用手挽在一起,使其交合,自己却与这种交合活动脱离了关系。出土于新疆的唐代古墓中的伏羲女娲交合像,伏羲已经变成了留有八字须、双眼皮的美男子,女娲的脸上则显示出典型唐代妇女丰腴的特点来,但他们腰身以下依然是交合在一起的蛇躯。

“三皇”中的第二皇是炎帝,即有些史书记载中的神农氏,相传为牛首蛇身或是龙首蛇身。黄帝是“三皇”中的第三皇,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轩辕之国……人面蛇身,尾交首上”,黄帝也是人面蛇身。

另外,除华夏部落之外,中华大地上还存在着东夷部落、苗蛮部落、北狄部落等,各个部落都有着自己的图腾崇拜,或崇龙、蛇、或崇牛、羊、或崇鸟、日,各不相同,然而各个部落中都曾有过对于蛇图腾的崇拜,随着各部落的相互交融和发展,蛇图腾也逐渐演变成了各部落共同崇拜的对象,这也是促成各个部落之间能够最后融积于华夏民族并把始祖赋予蛇形象的内在动因之一。

两汉至隋唐时期生活在东北东南部的高句丽民族,其文化里有女娲、有伏羲。吉林集安高句丽古迹分布了一万多座高句丽时代的古墓,古墓壁画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的四神崇拜、伏羲与女娲图、神农图、道家羽衣仙人图均体现了中原对高句丽文化的全面影响。其中伏羲像和女娲像极其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可见,盘古、女娲这两位创天地、造人类的始祖,以及伏羲、炎帝和黄帝这三位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还有其它一些人类始祖的形象,都为人面蛇身造型,这就明显地反映出蛇在远古时期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先祖们对于蛇的无尚崇拜。

延伸阅读

蛇创世的传说

在中国

族神话当中,蛇被看做是创世的神

。据说世界刚刚形成之时,形状变动不居,忽而高山,忽而平原,忽而大海,万物都无法安静地生活。后来,说自己是神的使者,施法术把大地的形状固定下来,像它的脊背一样平坦。不久洪水暴发,吞没了大地,万物却没有高山躲避。这时,蛇出来命令大地变得像它的脊背一样凹凸不平。顿时,洪水退了,大地变得凹凸有致,有高山,有平原,有河流,有湖泊,万物各得其所。蛇创世的神话传说,无疑丰富了人们对于蛇为始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