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生肖文化
8035100000081

第81章 羊的吉祥和美善象征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当中,人类与羊结下了不解之缘,并把羊看成是吉祥、美和善良的代名词,并形成了固定的文化传统,体现了人们对于肖羊的美好感情。

人们对于羊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好感,早在汉代大儒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就有对羊的高度赞美:“羔有角而不任,设备而不用,类好仁者;执之不鸣,杀之不啼,类死义者;羔食于其母,必跪而受之,类知礼者。故羊之为言犹祥也。”能够将众美德集于一身,可见人们对羊的喜爱。

吉祥的象征

作为祭祀活动中一种非常重要的祭品,羊在古代受到了先民们的普遍崇拜,并且还被某些民族视为图腾,中国历史上的羌族就是其中的一支。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羌”字为:“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又说:“羊,祥也。”把羊作为民族的图腾并且用来祭祀,正是“羊为吉祥”的真实写照。经过漫长的狩猎、游牧时期以及农耕时期,人们早就与羊结下了深厚的感情,身体洁白、性情温驯的羊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平、安居乐业的代名词。唐代曹唐有一首《小游仙》写道:“共爱初平住九霞,焚香不出闭金华。白羊成队难收拾,吃尽溪头巨胜花。”以羊群加以烘托,抒发了诗人对和谐吉祥生活的向往。

美善的象征

自古“美”字就与“羊”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人认为“羊大为美”,美的观念是从羊肉的可口上引申出来的,此说以许慎《说文解字》对“美”字的解释为代表:“美,甘也。从羊,从大。”也有人认为“羊人为美”,先民头戴羊角跳舞或举行仪式,以羊角为装饰从而产生了美,此说有大量出土的殷墟甲骨文和绘有动物饰纹的青铜器、骨器为证;还有人认为羊在古代是女性的象征,对于女性的生殖崇拜而产生了美,此说以大量岩画为证。虽然观点不尽一致,但都认为羊与人以及与美的产生有关,这就足以证明羊是美的象征。

“美”与“善”是相通的,羊也是“善”的化身。羊性情和善,与人交好,即便在被宰杀之前,也不鸣不动,从容镇定,颇有舍生取义的样子。宋代黄庭坚《戏答张秘监馈羊诗》写道:“细肋柔毛饱卧沙,烦公遣骑送寒家。忍令无罪充庖宰,留与儿童驾小车。”是羊的温驯激发了诗人的善良之心,杀之则于心不忍,送回则难却情面,还是留给孩子驾车玩吧。

力量的象征

古代“羊”与“阳”相通。在距今6000年的半坡遗址彩陶盆上,有羊绕日旋转的图案:四只羊围绕着太阳符号旋转。把羊的图案绘于食器之上,显然认为可以通过羊来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某种力量。在山东滕县出土的西汉画像石上有羊角穿璧纹图案,图案中心是象征太阳的同心圆,上面饰以羊角,两边为羊头人身像,下方为鱼。济宁出土的西汉画像石上也有类似的羊角太阳花图案。它们都蕴含着羊阳一体的观念。

不仅这些,羊的群居、跪乳等习性也都被人们视为善良、亲和、有礼、讲求德行的表现。《诗经国风

羔羊》篇指出,国君让大臣穿上洁白柔顺的羔皮衣服,是希望他们的品德操行如同羔羊那样,节俭正直、表里如一;《诗经郑风羔裘》篇也以羔裘朝服为喻,认为君子应该具有正直、刚强的美德,中正平和、刚柔相济。

可见,羊在人们心目中是各种美好品德的结合与化身,这其中也体现了肖羊文化所具有的独特内涵。

延伸阅读

羊为沟通阴阳的使者

在原始人的意识中,怀孕母体是祖先居住的地方,万物均来自于母体。祖先居住的地方就是阴间,而人的降生就是从母体中来到阳间,所以母体又成为阴阳之间的通道,成为沟通阴阳的桥梁或使者。而羊被看做是对女性母体的生殖崇拜,正是基于这层意思,所以羊才能通鬼,与鬼能够互变。晋代干宝《搜神记》中有“宋定伯捉鬼”的故事,其中的鬼可以变为羊,羊也能变为鬼。不仅如此,在古代传说中,羊与人、与石头都可以互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