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隋唐宋元时期的霸权博弈
8041600000040

第40章 战胜人性的弱点·诚谏

【引言】

在唐朝,李泌是一位奇人,他既当过隐士,又当过宰相,在风云激荡的唐朝中叶,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实属难能可贵。

据史书记载,李泌在唐朝,前后侍奉过三个君主,多次在父子骨肉之间巧妙周旋,弥缺补漏,救危扶难。世上很多人把他比做汉代的张良,其实李泌所处的境况张良相比更为复杂和棘手。因为张良遇到的是豁达大度的贤君,而李泌所遇到的都是性情多疑的君主,而且这些君主都是些萎靡不振的中才之主,要想在这些君主中取得平衡,没有超人的才能是无法做到的。

【事典】

唐德宗时,有人密告大长公主淫乱,并且以巫术咒人。唐德宗听后大怒,将大长公主幽禁在宫中,并严厉责备太子。太子因此请求与萧妃离婚。唐德宗一时拿不定主意,便召见了丞相李泌,把这件事对他讲了,想听听他的意见,就对李泌说:“舒王近来已有很大长进,孝敬、友爱、温良、仁义,是不是可堪造就呢?”

李泌说:“陛下只有一个儿子,为什么要将他废掉而另立他人呢?您想一想,陛下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尚且怀疑,又怎么能相信别人的儿子呢?舒王虽然孝敬,但是,从今以后,您可要心中有数,不要指望他对您孝敬了。”德宗说:“你违背了我的意思,难道你不爱惜你的家族吗?”李泌说:“我正是因为爱惜我的家族,所以才不敢不把话说完。如果我贪图一时的恩宠,对您委曲求全,您将来必定反悔,必定埋怨我说:‘我任用你为宰相,当时竟不力谏,才把事情弄成这个样子’,因此,您将来一定要杀我。我老了,残年不足惜,但如果杀了我的儿子,立我的侄子为继承人,我未必能享受到今天的祭祀了。”于是痛哭流涕。

德宗也流泪说:“事情已经这样了,您说该怎么办呢?”

李泌回答说:“这是一件大事,希望陛下慎重行事。自古以来,父子相疑,没有不亡国灭家的。难道陛下不记得建宁王是怎么被杀的吗?”德宗说:“建宁王叔确实是冤枉的,只是肃宗太性急了。”李泌说:“我过去因建宁王被杀而辞去了朝廷的官职,发誓不再到天子身边做官,如今又当上了陛下的宰相,又要亲眼看到了类似的事情发生了。当时,先帝(指代宗)自从建宁王被杀以后,常怀危惧之心。在我临别那天,我为先帝朗诵了《黄瓜台辞》,肃宗感到后悔,流了泪。”

德宗听了李泌的这番话,心绪稍稍平缓了一些,问道:“大唐贞观、开元年间,全换了太子,为什么没有灭亡呢?”李泌回答:“从前,承乾(太宗所立的太子)想谋反,事情被发觉了,太宗派他的舅舅长孙无忌与朝廷中的几十个大臣审问他。真相大白后,当时还有人求情说:‘希望陛下不失慈父之爱,让太子留下一条性命。’太宗同意了,并废黜了魏王泰。现在,陛下既然已经知道肃宗性急,也认为建宁王的死是冤枉的,臣感到很庆幸,因为陛下能够明察秋毫,希望陛下能够以此作为前车之鉴,审慎再三,悉心考察,一定会看到太子没有什么阴谋不轨的行为。

他如果真的有不法行为,愿陛下按照贞观年间的方法来处置他,废黜舒王,立皇孙。那么百代之后,执掌天下的人还是陛下的子孙。至于开元时,武惠妃诋毁太子李瑛,后来李瑛兄弟被杀,国人都感到怨愤。这是今后的帝王应该引以为戒的,为什么还要效法呢?况且,太子住在宫中,并未接触过外面的人,也没有干预过外面的事,怎么会有异心呢?那些向您进谗言的人,极为狡诈,即使有像晋愍怀那样的亲笔信,有太子瑛穿的兵甲那样的证据,也是不足信的,又怎么能因为妻子的母亲有罪就受连累呢?幸亏陛下把此事告诉了我,我敢用我的整个家族来为太子担保,太子不会有谋反之心。假使让从前的杨素、许敬宗、李林甫之流来听从您的旨意的话,那他们就会成为舒王得到天下而定策的人了。”

德宗说:“听了您的话,我想把这事缓一缓,等到明天再考虑吧。”李泌抽回自己的笏板向德宗叩拜,哭着说:“这样的话,我知道陛下的父子将慈孝如初。可是陛下回到后宫以后,一定要自己一个人审思,不要把这些意思透露给身边的侍臣。如果泄漏出去,他们就会就告诉舒王,那么太子就很危险了。”德宗说:“我明白你的意思。”

又过了一天,德宗来到了延英殿,单独召见了李泌,哭着对李泌说:“如果没有你一番真诚的劝说,我今天后悔也来不及了。太子敦厚仁义,确实没有别的企图。”李泌叩头向皇上庆贺,并借此机会请求皇上让他告老还乡。

【评议】

太子的废立,外人是很难发表意见的。如果争辩得不力,无法使皇上回心转意;如果争辩得太过,则可能激起皇上的怨愤。历来当皇室亲族内部、骨肉之间发生矛盾、彼此猜疑的时候,大臣们大多以沉默来保住自己的官位,使自己不至于因为选择失误而丢掉了官职乃至脑袋,这样的人固然是不值一提的;即使有一两个敢于说话的大臣,也可能因为触犯了皇帝的痛处而招来祸患,最终对于保护皇储的地位也起不了什么好的作用,哪里比得上缄口不语更好呢?李泌在德宗盛怒之下,恳切委婉,言无不尽,始终以诚心来感动他,尤其是引用了不久以前建宁王被冤杀的例子,作为前车之鉴,做得更是巧妙极了。用皇上所能够明白的道理,反复劝谏开导,终于使德宗回心转意了。

也许,只有李泌的身份、资格和经历才能使皇帝听从他的意见,换了别人,恐怕就不一定是这个结果了。诚谏,是要有一定的条件的,否则,诚谏便成了卖直取忠,便是陷君主于不义,便是杀头灭族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