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隋唐宋元时期的霸权博弈
8041600000044

第44章 战胜人性的弱点·政治与阴谋 (1)

【引言】

中国历史上的“谜”实在太多,尤其是由帝王将相导演,发生在宫廷里的“谜”。这些“谜”,与其说是谜,倒不如说是阴谋。

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古代的政治,就是阴谋政治。不信吗?就请看看那些至圣先贤和明君贤相的话吧!大贤人孔子算是中国历史上最“疼爱”百姓的人,但他也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什么意思呢?无非是让统治者尽其所能地役使百姓,千万不要让百姓长脑子,否则,老百姓就不怎么听话了。看来,“脑体倒挂”也是中国的传统,让人长足了劲去干活,但不要让人思考怎么干活,为什么干活。那位道家的鼻祖老子可算是“无为”了,但他自己却大有作为,起码他教会了帝王们如何统治百姓,他说:“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恒使民无知无欲。”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掏空他们的思想,填饱他们的肚皮,削弱他们的意志,强健他们的筋骨,经常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

这岂不是把人当作动物了吗?其实,“治人者”并不讳言,他们把管理百姓叫做“牧民”,即像放牧牛羊一样地放牧百姓;把官名定作“州牧”,意思是说那是一个州的放牧者。封建统治者倒还真有实话实说的精神。

唐太宗李世民可算得上是万世英主了,他时刻告诫自己的是:“百姓,水也;君王,舟也。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句话被那些自作多情的酸腐文人们解释成唐太宗看到了人民群众无比巨大的力量,解释成唐太宗害怕劳动人民的无穷威力,这实在是一厢情愿。其实,唐太宗信奉这句话的目的,就是怎样想方设法地把“水”压住,让“水”永远翻不起大的波浪来!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封建君主的个人专制在政治方式上的表现只能是“人治”,而在这一时代产生的文化,也往往是为了“治人”。人治与治人,相互促生,相互转化,在这中间就产生了许多治人的方法。所以,中国立国久远,这些方法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都望尘莫及的,外族人只要学到一点点,就足以建业立国、称雄为霸了!中国的智谋的确发达,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阴谋,尤其是历代宫廷,更是阴谋滋生的场所,也是阴谋的发源地!

【事典】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诸侯纷争、胜者为王的时代,也是一个阳谋与阴谋混杂不分的时期。这时候的观念是:不管阴谋还是阳谋,只要胜了就是好谋。

齐国的晏子是大名鼎鼎的,这个其貌不扬、身材短小的矮子,可谓才智非凡。他不仅留下了一部《晏子春秋》,还因善于劝谏齐王而名垂千古,他屡次出差,能够不辱使命,为国扬威,也算难得。但就是这么一位“正人君子”,也少不了要搞阴谋。

一次,鲁昭公到齐国访问,齐景公想趁此机会发动外交攻势,让鲁国脱离和晋国的联盟而加盟齐国,所以,齐景公隆重地接待了鲁昭公。在宴会上,鲁昭公让叔孙舍做相礼,齐景公就让晏子做相礼。在齐景公的下边,站着三个铁塔般的勇士,他们是齐景公平时最宠爱的人。

这三个人往那里一站,把晏子就比下去了。他心中不忿,觉得这三个人在这里挡道,景公就不会认识真正的人才,人才也不会来。于是,就想把他们除掉。

晏子眼珠一转,就有了主意。他对景公说:“主公种了几棵稀有的桃树,今年该结桃子了,我想去看看,摘几个桃来给二位君主尝尝鲜,不知可否?”景公同意了,晏子就自己请求去摘桃子。

晏子只摘来了六个桃子,对景公说:“桃子未熟,只此几个”,并行酒令,把桃子献到鲁昭公和齐景公的面前说:“桃大如斗,天下稀有,君王吃了,千秋同寿。”鲁昭公和齐景公一人吃了一个。晏子和叔孙舍相互推赞,都说对方辅佐君主有功,也各吃了一个。这样,就只剩下了两个桃子。

晏子对齐景公说:“现在还剩下两个桃子,我想不如让下面的大臣各说自己的功劳,谁的功劳大谁就吃桃子。”齐景公同意了,晏子就传下令去,让下面侍立的大臣各表功劳。

站在齐景公近处的三勇士性子最急,其中一个叫公孙捷的走出一步说:“在桐山打猎时,冲出了一只老虎,直向主公扑来,是我打死了老虎,救了主公的命,应该说功劳不小吧!”晏子说:“你救了主公的命,确实功劳不小,应该吃一个桃子。”晏子就请景公赏了他一个桃子,一杯酒,公孙捷拜谢退下。

另一个名叫古冶子的大力士上前一步说:“打死老虎算什么,我跟主公渡黄河的时候,一头大鳄鱼咬住了主公的马,是我和那鳄鱼拼死搏斗,杀死了鳄鱼,才救了主公的马。”齐景公插言说:“要不是古冶子,别说我的马,就是我的命也保不住了。”晏子一听,忙让齐景公赏给古冶子一颗桃子和一杯酒。古冶子吃了酒,吃了桃子,拜谢而退。

最后一个大力士叫田开疆,他一看两个桃子被前两个人吃光了,气得大声嚷嚷:“打死老虎、杀掉鳄鱼算什么,主公让我去打徐国,我杀死了徐国的大将,俘虏了五百敌人,连郯国和莒国都归附了我们,这样的功劳算不算大呢?与他们相比如何?凭我的功劳,能否吃到一个桃子呢?”

晏子在一旁添油加醋地说:“开疆拓土,比杀虎斩鳄的功劳要大,只是桃子吃完,就让主公赏你一杯酒吧!”

齐景公也说:“要论功劳,数你最大,可惜说得晚了!”

田开疆十分生气地说:“我为国争光,帮主公打败敌国,反倒不如个杀虎斩鳄的人,还站在这里丢什么脸哪!”说完,拔剑自刎。

公孙捷说:“我凭这么点功劳,竟也抢桃子吃,想想真是脸红,我也不活了!”说完,也拔剑自刎。古冶子大叫道:“我们三个人是生死兄弟,你们俩死了,我还能活吗?”说完,也拔剑自刎了。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两个桃子,杀了三个盖世英雄,非桃之力,乃阴谋之功也。

在中国历史上,因继位问题而留下千古悬案的,恐怕是宋太宗的登基之“谜”。在今天看来,这虽已成不解之谜,但根据当时的许多蛛丝马迹来推测,这恐怕是一场阴谋。

宋太祖赵匡胤是个有着雄才大略的有为皇帝,在统一中国的大业尚未完成,他自己也正年富力强、大有作为的时候,却于五十岁时突然去世,由他的弟弟赵匡义即位。史书上对这件事的记载,多有征引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