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隋唐宋元时期的霸权博弈
8041600000043

第43章 战胜人性的弱点·由明君到昏君

【引言】

后唐庄宗李存勖是中国封建皇帝的一个典型,一个由明君到昏君转变的典型。欧阳修专门写《五代伶官传序》,论述后唐兴起与灭亡的原因,认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指的就是后唐庄宗李存勖先是继承了先人的遗志,灭了燕国、后梁,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后唐,但不久,就因为自己的荒淫无道,使得后唐又迅速灭亡。我们看看下面的描述,就会知道后唐的灭亡是怎样地合情合理了。

【事典】

后唐主李存勖本来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但在灭了后梁之后,便宠信伶官,荒淫奢侈,滥杀大臣,暴虐无道。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庄宗听信谣言,给枢密使郭崇韬安上了谋反的罪名,杀其全族,又听信伶官景进的谗言,诛杀了护国节度使、尚书令朱友谦全家。一时间,朝野上下,人人自危,藩镇诸将惟恐祸及自己,即使是下层的军官士卒,也惶惶不可终日。时局至此,李存勖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当时,戍守瓦桥关(今河北省雄县)的魏博镇士卒,因期满轮调回镇。魏博兵是后唐的一支精锐部队,战斗力很强。走到贝州(今河北省清河县)时,庄宗觉得邺都(今河北省大名县)兵力不足,如果他们回去以后发生变乱,恐怕不好收拾,于是就下令他们留在贝州,不准回乡。顷刻之间,流言四起,人心惶恐,大家不知所以。兵士皇甫晖率众哗变,杀死了统领自己的军官,胁迫受大家爱戴的军校赵在礼为首领,长驱南下,攻入邺都。变军推举赵在礼为魏博留后。

庄宗听到了这一消息,立即派遣归德节度使元行钦率军进讨,不料交战即败。庄宗大怒说:“破城那一天,城中老少,一个不留!”元行钦率各镇的增援部队,再次进攻邺都,但因变军知道朝廷决不饶命,所以顽强守卫,于是元行钦再次遭到失败。这时,全国各地变兵四起,纷纷告急。庄宗迫不得已,只得让他平日猜忌的李嗣源率领亲军前往讨伐邺都叛军。

后唐的侍卫亲军号称“从马直”,是由庄宗挑选勇士组成的,分为四指挥,总指挥使是郭从谦。郭从谦本是伶人,得到了庄宗的宠信,后来以军功升为指挥使。郭崇韬掌权时,郭从谦以叔父礼相事,而睦王李存义也收郭从谦为义子。后来二人被冤杀,郭从谦对此经常感到不平,他暗中以私财结交从马直的军校,准备替二人喊冤。

后来,亲军在洛阳供给不足,军士王温策划兵变,因事泄被杀。一次,庄宗与郭从谦闲谈,开玩笑地说:“你过去曾经依附郭崇韬、李存义,现在又教唆你的士兵王温造反,你想干什么?”郭从谦本来就有此事,听了庄宗的话,更加忧惧不安。于是,他积极准备叛乱,暗中散布谣言,说皇上因为王温谋反的事,等到邺都平定以后,要把亲军全部坑杀。消息传出后,官兵上下无不人心惶惶,兵变一触即发,而此时庄宗对此全无知觉,反倒让他们出征,这无异于给了他们一次绝好的机会。

李嗣源虽遭庄宗的猜忌,但忠于皇帝,并无异志。他率亲军渡河北上,来到了邺都,在城西南扎营,准备第二天拂晓进攻。可是,当天晚上,军营中就发生了兵变,从马直军士张破败率变军劫持了李嗣源,并向士兵们宣告说:“将士们追随皇上十年,身经百战,出生入死,终于得到了天下,可是皇上却恩断义绝,一味诛杀功臣勋旧。贝州的那些官兵,不过思念家乡,想回去看看,并没有别的意思,皇上现在竟不饶他们一死,发誓说破城之后要把他们全部杀掉!近来,从马直的几个弟兄吵闹,并没有谋反,皇上竟要把全队处斩。我们当初并没有叛心,只是怕死,现在看来跟随皇帝就是死。大家商量,愿意跟城里的赵在礼联合,击退各道军队,让皇上在河南当皇帝,让大帅李嗣源在河北当皇帝,做我们的统帅。”

李嗣源听了这些话,极为惊恐,劝阻叛军,叛军不从。李嗣源说:“你们不听我的话,就随你们的意去做,我自己返回京师洛阳。”变兵们哪里肯听,操起兵器,把李嗣源围住,警告说:“我们这些人是一群虎狼,分不出谁尊贵,谁卑贱,大帅想去,恐怕走不了。”于是,叛军簇拥李嗣源等进入魏州。但魏州城里并不知道城外的这些变化,拒绝他们进城。变军首领皇甫晖首先出城迎击,张破败没有准备,结果被杀,征讨军也全部崩溃。等赵在礼弄清了真相,就率各级军官迎接李嗣源进城,向李嗣源叩头流泪,请求宽恕,说:“我们不知变化,愿听大帅的命令!”

李嗣源见自己已成骑虎之势,无法脱身,只好假装答应。后来假托收抚散兵,出了邺都,李嗣源流着泪对各级将领说:“我明天就回镇州,呈递奏章,听候皇上的裁决。”大将霍彦威说:“这样恐怕不行,您是大军元帅,不幸被变军劫持,元行钦不战而退,他回朝廷后,一定拿您当借口来搪塞。您如果直接回镇州,岂不正应了‘割据土地,要挟君王’的话?眼下之计,不如日夜不停奔往京师,亲自面见皇上,或许可以洗清自己。”李嗣源听了这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便答应了。

李嗣源不想反叛,想说明实际情况,但屡次上表申诉,但都被元行钦拦截下来,无法达于朝廷。他焦虑不安,坐卧不宁。他的女婿石敬瑭倒是个有智计的人,趁机劝他说:“事情的成功,是由于决断迅速,事情的失败,也是由于犹豫不定。世界上哪有上将跟叛军一同进入叛军的城池而将来能够永保平安的呢?大梁是天下之要会,请让我率三百骑兵发动奇袭。如果幸而能够夺到手,大帅就率主力急行东进,只有这样,才可以保全自己。”突骑指挥使康义诚也趁机说:“皇上生活荒淫,治国无道,全国早就怨恨不平。您跟大家站在一起,就可活命。您如果坚持效忠守节,恐怕难逃一死。”李嗣源思忖了一会,最后终于下定了决心,决定向各道将领发出命令,征调军队。李嗣源本来就是成德节度使、蕃汉马步军都总管,威望很高,所以河北诸镇纷纷拥戴,顺利渡河,不到半月,便南下进入了汴梁。

起初,因变军四起,军心动荡不安,国库空虚,士卒不饱,谣言纷起。宰相们发觉情势险恶,都惶惧不安,就上疏说:“现在国库已空,宫库里却有大量储存,皇家各军将领士卒,连自己的父母妻子都养不活,如果这样下去,再不救济,恐怕军心生变。请陛下动用宫库来救济他们,等过了荒年,宫库里的财富还会回来的。”李存勖本已答应,可是刘皇后却不同意,她说:“我们夫妇身为君王,管理万邦,虽然依靠军队,但更是由于天命。既然天命在我,别人又能把我们怎么样!” 李存勖听信了皇后的话。

宰相见迟迟没有动静,又在便殿向李存勖口头奏报。刘皇后派人在屏风后偷听,过了一会儿,她派人携带了一个梳妆台、三个银盆,还跟着三个年幼的皇子,从宫中出来,告诉宰相说:“人们都说宫里积蓄很多,其实不了解真相。各地进贡的东西,随手都赏赐光了,只剩这些东西。请您把他们卖掉、犒劳官兵吧!”宰相们见此情景,恐惧惶然,不敢再说。

不久,庄宗听说李嗣源已率军南下,这才觉得真的出了问题,便出钱帛赏赐诸军。士卒们得到这些钱帛,并不感激,还破口大骂说:“我们的妻子儿女已经冻饿而死,现在要这些有什么用!”庄宗率军奔向汴梁,途中听说李嗣源已进入了汴梁,只得仓皇逃回。到荥阳时,兵士已逃走了一半。他再三温言抚慰士卒,答应给他们重赏。士兵们说:“陛下的赏赐来得太晚了,没有人会感谢圣恩。”李存勖无话可说,只是流泪而已。

刚到洛阳,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便率众哗变,与京城驻军发生了混战。庄宗在乱兵中为流矢射中身死,左右全都逃散。只剩下庄宗过去宠幸的那些伶人收集走廊上的乐器,堆到庄宗身上,纵火焚烧,才使庄宗免遭尸骨暴露之灾。

李嗣源随后进入洛阳,称监国,旋即帝位,是为后唐明宗。

【评议】

由明君到昏君,其转变何其速也!由兴国到亡国,其变化又何其自然!这中间真是富有戏剧性,尤其是后唐灭亡的过程充满了戏剧性,即使是富有想象力的戏剧家,也很难设想出这样的戏剧情节来,而在后唐的现实中,就活生生地演绎出来了。国家的兴亡,人事的成败,“非惟天时,抑亦人谋”,克服人性的贪壁,实是成就国事与人事的第一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