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隋唐宋元时期的霸权博弈
8041600000046

第46章 战胜人性的弱点·星象与占卜 (1)

【引言】

中国古代对于天象的变化是极为重视的。在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观念中,天象的变化往往被看作是对人事的示警。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无数次地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一旦天上的星象发生了什么异常的变化或是出现了什么自然灾异,朝廷里的内阁班子就要反躬自省,严格地检查自己有什么过失,要采取各种行动来向上天表示朝廷的悔悟,如大赦天下、减免租税等。更有意思的是,朝廷里的大臣往往成为替罪羊,往往找出一个或是几个首辅大臣,让他们引咎辞职,甚至整个内阁班子统统下台。好一点的情况是等过一两年灾异过去之后这些大臣有可能复职,坏的情况就是“永不叙用”了。而皇帝是没有过错的,天生灾变,都是大臣无德或是不明,皇帝最多斋戒一两次罢了。

阴阳家由先秦时期的天文家和占星家演变而来。阴阳家在天象观测中看到“天则有日月,地则有阴阳;天有五星,地有五行”。他们掌握了自然界阴阳五行变化规律,他们是具有较多科学知识的人,他们甚至能够预测日食、月食和某些自然现象的发生时间,人们便对他们有了神秘感,再加上政治统治的需要,往往有意识甚至是处心积虑地将其神秘化,后来又流传民间,这就逐渐产生了以玩弄方术为主的方士型阴阳家。在这一类人中,高明者往往是把科学--如天象预测--与神秘的巫术形式结合起来,用来预测人事的吉凶祸福。这些人到汉代即被正式命名为阴阳家,成为“六家”或“九流”之一。

【事典】

古代专事天文历算的术士们,通过观测天文星象的变化,来预测人世间的各种变化,尤其是政治上的变化,有时确也能言中。但是宋朝的星官术士们的技术却令人怀疑,他们往往不懂什么是占星术,而只知讨好皇帝和执政大臣。所以他们为了赢得皇帝的欢心,不惜谎话连篇,让人听起来忍俊不禁。

《四朝史·天文志》一书,上面记载了哲宗即位八年后的星象观测说:“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十月戌申,有一流星从东壁西座出现,漫漫流动到羽林军星座的位置而消失。表示现在主上拔用文士,贤良的大臣在位”。

“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二月丙午,有一流星从壁东座出现,漫漫流动刮浊星的位置而消失。表示现在天下的文人才子均能登科录用,贤良大臣在位。”

“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六月的一天,有一流星出现,漫漫流动到壁东星座的位置而消失,表示现在有文人受到重用,有贤明之士来到我国,贤良大臣受到重用。”

“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二月癸卯,有一流星从灵台座出现,向北行至轩辕座东星座而消失。表示现在有贤良大臣在位,天子将有子孙之喜。”

这些记述实在是胡诌八扯。其实,元祐八年,高太后不幸归天,国家随之发生了巨变。原来真正的贤良大臣都被罢免流放远地,起用了蔡京、蔡卞等奸臣辅政。

据说,三代时期的苌弘是个极其著名的占星家,他根据星象推测时局的发展变化能够达到百发百中的程度,但他为人却十分狂妄,不会韬光养晦。据《淮南子》记载,他曾经预测出周朝将要灭亡,但如果能够迁都,就可以避免灭国之灾,结果惹得周朝的统治者大怒,甚至也为普通人所厌恶,说他妖言惑众,被车裂而死。汉朝的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中嘲笑他说:“天地的气运变化,日月的行走规律,风雨的交替递嬗,律历的术数组合,无所不通,然而却不能料知自己的命运,被车裂而死,实在是可笑啊!”其实,刘安也不必去嘲笑别人了,他自己也是相信占星之术和其他预测术的,倒头来自己也因谋反罪而被杀,难道他是善于把握自己命运的吗?

在中国的古典诗文中有一个经常用到的典故,这就是“丰城剑气”。据《晋书》记载,东晋时的太傅张华见天上的斗、牛二宿中间经常凝聚一股紫气,不知是什么缘故,他就请当时著名的占星家雷焕推占,雷焕私下对张华说:“我已经观察很久了,斗、牛之间确实有一团奇怪的云气。”张华问:“这是什么预兆?”雷焕说:“这是宝剑的精气,反射到了天上。”张华说:“你推断得出在什么地方吗?”雷焕说:“我能看得出来。我小的时候,有一位相面的人说我六十岁时可以做大官,并且能 得到宝剑。现在果然应验了。”张华又问:“宝剑在哪里呢?”雷焕说:“根据田地分野的界限来推测,宝剑应是在丰城。”于是,张华便命令雷焕为丰城县令,私下去寻找宝剑。雷焕到任后,在一间牢狱的地基下挖了四丈多深,得到一个石函,将其打开后,见其中放着两口宝剑。雷焕将其中的一把剑交给了张华,自己留下了一把。

后来张华认出了那是春秋战国时期所铸的干将和莫邪剑。张华就派人去责备他说,你怎么敢欺骗张华呢?把雌剑给他,自己留下了雄剑。雷焕说:“朝廷将有动乱,张华也将不久于人世了。况且神来之物也是留不住的,终将化去。二剑早晚会聚合的。”

张华死后,那把剑不知去向了。后来雷焕的儿子雷华带着他父亲的那一把剑经过延平津,宝剑突然从他的剑鞘中跃出,落入水中不见踪影。雷华派人寻找,但见两条巨龙在延平津中翻腾,波浪惊人。

中国古代的科学实际上是十分发达的,只是往往综合把握世界,没有分门别类地探讨各门科学的特点,更重要的是,中国古代的科学往往和阴阳迷信混淆在一起,使人难辨真伪。

例如,中国古代的气象学是很发达的,但往往和风角占候混为一谈,一些善于风角占候的方士几乎都是很高明的天气预报员。

据《后汉书》记载,一年好几个月没有下雨,天气大旱,任文公却对有关官吏说:“五月一日将要发大水,应该赶快准备,否则就要吃大亏了。”人们当然都不相信任文公的话,他见别人都不相信,便自己建造了一艘大船,别人见他这样,不仅更不相信,甚至还嘲笑他。到了五月一日,天气十分炎热,根本没有下雨的样子,官吏们便纷纷嘲笑任文公料事不准;到了中午,风云乍起,暴雨骤至,河水涌起十余丈,一时间屋塌房倾,淹死了许多人,任文公却乘坐着准备好的大船幸免于难。

唐代的李淳风不仅是数学家,他的占卜技艺还十分精湛。据《天平广记》和《旧唐书》等书记载,他“每占吉凶,合若符契,当时术者疑其别有役使,不因学习所致。”一 次,李淳风与张率共同服侍唐太宗,张率也是当时的占卜高手。此时,突然有一阵暴风从南边吹来,李淳风说:“南方距离这里五里的地方,一定有人在哭泣。”张率不同意他的看法,认为“一定有人在演奏音乐。”为了证明他们两人谁占卜得更准确,唐太宗让人骑马去观看,果然有人在演奏鼓乐,但那是一群送葬的人,哀嚎之声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