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隋唐宋元时期的霸权博弈
8041600000052

第52章 战胜人性的弱点·忠正之忠

【引言】

古人发明的忠、奸之辨实在是大有道理,不仅在古代适用,在现代仍然适用。现在,评价人的词汇有很多,如先进、落后、好人、坏人等等,但有时觉得这些词都不能曲尽其意,尤其是在评价领导或领导身边的人的时候,这些词就更是捉襟见肘。但是,如果我们用忠、奸二字来形容,往往会觉得豁然开朗。那么,什么是忠臣呢?也许宋代韩琦的某些做法会给我们一定的启示。

【事典】

宋朝的时候,宋太宗、宋仁宗曾经在大名府郊外狩猎,题诗数十首。庆历年间,大名府的留守将这些诗刻在石碑上。韩琦留守大名府,将这些诗藏在班瑞殿的夹壁中。他的宾客中有人劝韩翁将这些诗制成拓本,进献于朝廷。韩琦说:“将它修葺好就可以了,怎能用来作进献之礼?”那位门客很不理解韩琦的意思。至哲宗时,韩降留守此地,就拓下摹本进献朝廷。韩琦听到此事后,感叹道:“过去我不知进奉吗?只是看到皇上正在守边,考虑国家大事,不应当将心思引到一边去啊!”

石守道编写《三朝圣政录》,将进献皇上前,他向韩琦求教。韩琦指出其中有几件事褒贬失当。其一,宋太祖迷恋一个宫女,连临朝见臣都迟到了,群臣有些议论,宋太祖醒悟到此事有失尊严,就趁那个宫女酣睡时将她杀死。史书上对这件事是十分赞扬的,韩琦说:“这岂足为万世法?自己沉溺于其中,就恨那个使他沉溺的人而杀害她,她有什么罪呢?假使他再有宠妾,就将杀不胜杀。”于是就将这类的事从《三朝圣政录》中去掉了。石守道十分佩服他的精辟见解。

【评议】

韩琦显然是一位忠臣,但韩琦的忠又与其他所谓忠臣的忠有着显著的不同,对于帝王来讲,韩琦的忠是无声无息的,帝王在不知不觉中就受到了影响。韩琦的忠还创造了一种氛围,这种氛围不是靠强硬的行政方式来维持的,而是由一点一滴的小事积累而成的,这种氛围是温和、亲切而持久的。对于韩琦自己来说,这种忠是默默无闻的,不求名利的,所以也是最纯正的。因此,韩琦的忠不仅仅是对帝王或一家一姓的忠,更像春风化雨一样,自然而然地滋润出一股正气,影响着朝野的政风与民风。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说,韩琦式的忠是一种忠正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