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隋唐宋元时期的霸权博弈
8041600000069

第69章 历史以成败论英雄·“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引言】

孔子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意思是说,只有女子和小人难以接近,如果和他们亲密了,他们就会对你不恭敬,如果与他们疏远了,他们就会怨恨你。这里首先要注意的是,孔子所处的具体历史情况与现在不同,女子很难受到教育,所以孔子将其与小人并列。但这话还是有“现代意义”的,小人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没有超越的意识,要么做奴隶,要么做奴隶主,就是不能平等待人,因此才“难养”。

【事典】

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患上了痢疾一类的疾病,病势沉重,自知将不久于人世,召司空长孙无忌及中书令褚遂良二人受遗令辅政。后来,太宗又对褚遂良说:“长孙无忌对我忠心耿耿,我有天下,多赖此人之力。你们辅政以后,不能允许谗毁之徒损害长孙无忌,否则你就不算是人臣。”

高宗李治即位,加封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扬州都督,并同先帝在世时一样知尚书及门下二省之事。长孙无忌觉得事情太繁,权势太重,坚辞知尚书省事,高宗诏准。

如果这样下来,长孙无忌也不会有事,问题就出在高宗身上。他无力处理政事,很多事要依赖武昭仪。永徽六年(公元655年),高宗要立昭仪武曌为皇后,长孙无忌考虑到各方面的情况,认为不可。高宗很不高兴,但又要征得长孙无忌的同意,就秘密地派使者赐给长孙无忌金银宝器各一车、绫罗锦缎十车,以讨长孙无忌的欢心。长孙无忌收下了这些东西,但并没有改变自己的主意。武昭仪的母亲杨氏,也多次亲自前往长孙无忌的住宅,请求长孙无忌同意立武昭仪为皇后,长孙无忌也没有同意。

当时,礼部尚书许敬宗多次劝请长孙无忌答应立武昭仪为后,长孙无忌对许敬宗不留情面,严加申斥。后来,高宗李治又召见长孙无忌,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褚遂良等人,对他们说道:“武昭仪有美德,我欲立她为皇后,你们以为如何?”长孙无忌说:“自从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以后,先朝皇帝就将政事托付给褚遂良,请陛下问他是否同意。”

褚遂良当然不会同意,满朝文武大都表示不同意,但高宗不顾褚遂良等人的恳切谏阻,不听长孙无忌等人的劝告,终于立武昭仪为皇后。武曌因为长孙无忌先已受了重赏,却极力阻挠自己争夺后位,心中十分忌恨他,便在暗中设计陷害他。

显庆四年(公元659年),中书令许敬宗指使人密奏皇上,称监察御史李巢与长孙无忌联络谋反。高宗十分吃惊,令许敬宗和侍中辛茂将审理此案。许敬宗尚未找出证据,就又上奏高宗,称长孙无忌谋反已有迹象。许敬宗说:“长孙无忌为先皇谋取天下,多年以来,众人都佩服他的才智,他作宰相也三十年了,积威日増,百姓都很畏惧他的威势。正所谓威势能使百姓畏服,才智能鼓动众人,恐怕长孙无忌知道事已暴露后,就要采取紧急措施。他如果振臂一呼,有人响应,群起作恶,必定成为国家的大患,那时再处理,恐怕来不及了。我诚恳地希望陛下早下决断,即日逮捕,依法抄家。”

高宗听了他的话,犹豫不决,哭着说:“我绝不忍心处罚长孙无忌,我真是怕后代的史官将说我不能与亲戚和睦相处,使事情糟糕到这样的地步。”许敬宗蛊惑说:“汉文帝是汉朝的明主,薄昭就是文帝的舅舅,文帝从代郡(治所在今河北省蔚县西南)来到京城之时,薄昭是有大功劳的,情况与您和长孙无忌之间没有什么差别。后来,薄昭犯了杀人罪,文帝重视法律的尊严,命朝臣穿上丧服,去薄昭的住宅哭着处死了薄昭,而后代正直的史臣不认为这是过失。现在,长孙无忌忘记了先朝皇帝的大德,舍弃与陛下的亲近的关系,听信邪恶的计谋,怀有叛逆之心,意在使百姓遭难,若与薄昭的罪恶相比,那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如果按刑法来衡量,应该诛灭五族。我听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关系大局的事,不能有半点犹豫和差错,若稍迟延,恐怕变故就要发生,请您早作决断!”

高宗是个昏君,他没有亲自查问长孙无忌谋反的证据,只听许敬宗的虚构诬陷之辞,就免去长孙无忌的官爵,将其流放到黔州(今四川省彭水县)。长孙无忌的儿子秘书监、驸马都尉长孙冲等人也被一律除名,流放到岭外(即岭南地区)。不久,许敬宗与李义府再派大理正袁公瑜到黔州重新审问长孙无忌,要坐定他谋反的罪名。袁公瑜趁机逼迫长孙无忌自缢而死,将其家产全部没收。

与长孙无忌一起反对高宗立武曌为皇后的朝臣都受到陷害。褚遂良被贬为潭州(治所在今湖南省长沙市)都督。显庆二年(公元657年),转为桂州(治所在今广西桂林市)都督。不久,又贬为爱州(治所在今越南清化)刺史。第二年,褚遂良死于任所。褚遂良死后两年,许敬宗、李义府又奏称:“长孙无忌的逆谋,都是褚遂良煽动的。”于是高宗再降旨追削褚遂良的官爵,子孙流放爱州。

同时,许敬宗、李义府秉承武后的意旨,再诬奏韩瑗与褚遂良图谋不轨,因桂州是用武之地,所以授褚遂良桂州刺史之职,实际是以之为外援,希图里应外合。于是朝廷再改贬褚遂良为爱州刺史,贬韩瑗为振州(治所在今广东崖县崖城乡)刺史。显庆五年(公元660年),长孙无忌死,许敬宗等人又上奏韩瑗与长孙无忌通同谋反,高宗再派使者前去杀韩瑗,使者赶到振州后,韩瑗已死,开棺验尸之后才返回,并且没收了韩瑗的家产,子孙流放到岭南地区。

长孙无忌对唐朝有大功,并没有谋反,这是天下人所共知的事情,但无罪而被处死,天下人都为他的不幸感到哀痛。上元元年(公元674年),高宗终于对此有所觉察,降旨追复长孙无忌官爵,并令长孙无忌的孙子长孙延主持祭祀长孙氏的祖先。

【评议】

人生最难的事恐怕莫过于君子与小人相处。许敬宗、李义府是唐朝著名的奸臣、小人,而武则天又是女人(此处对女人无偏见,只涉及女人的嫉妒之心),这些人结合起来,长孙无忌、褚遂良这样的正人君子肯定不是对手。君子与小人相处,君子不肯降格为小人,因此不会用卑鄙无耻的手段,而小人则可无所不用其极。在这种情形下,君子要么是被小人气死,要么是被小人害死,反正没有好结果。至于君子迫不得已也变为小人,那是另一回事,也是可悲可叹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