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隋唐宋元时期的霸权博弈
8041600000076

第76章 历史以成败论英雄·“以色事君者,色老见疏”

【引言】

所谓“以色事君者,色老见疏”,其实,在传统社会里,不仅女人的命运如此,士大夫的命运何尝不是如此呢?韩愈的《毛颖传》形象地阐明了这一道理。

【事典】

毛颖是江苏中山人,他的祖先是明眎,曾经辅佐禹治理东方的土地,由于养育万物有功,于是被封在卯地,死后成为十二生肖神之一。明眎曾经说:“我的子孙是神明的后代,不能与其他生物相同,生时应当从口中吐生。”果真如此。明眎的第八代孙子叫羺,世人传说在殷朝的时候居住在中山,得到神仙的法术,在光亮之下隐其身,用法术驱使各种东西,窃去嫦娥的不死药,骑着蟾蜍到了月宫,于是他的后代就隐居而不出命做官了。

在秦始皇的时候,蒙恬将军南下攻打楚国,驻扎在中山,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打猎活动,来使楚国惧怕。召来了他的左右庶长和军尉,用“连山卦”来为他占卜,卜得了上天与人事的征兆。占卜的人祝贺说:“今天所获的是没有角没有牙的家伙。他上唇缺口,两肋长须,生八窍,只取他的长毛,可供书写,天下文字就可统一了。于是打猎,包围了毛氏的家族,拔了他的“豪”(毛)装上了“颖”回来,把俘虏献到了章太宫,聚集起了毛颖的“家族”,就把他们聚集在一起。秦始皇派蒙恬赐给他们汤沐邑,又封他在管城,把他叫做管城子,以后愈来愈被亲宠任用。

毛颖为人记忆力强,并且很敏捷,自从结绳时代直到秦朝的事,没有他不能编纂辑录的。阴阳家的方术、龟卜、草筮、占卜、(从)医方、族氏、山海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讲天下人之间关系的书,以至于佛教、老子,他都能详尽地掌握;又通晓当代的事务,官商的簿书,做买卖的钱货都一一在录,任凭皇上使用。上自秦始皇及太子扶苏、少主胡亥、丞相李斯、中车府赵高,下到一般撰文用笔的人,没有一个人不重视他的。毛颖又善于顺从人的意愿,或正或直,或邪或曲,都随人意,即使被废弃,他也始终沉默不露。只是不喜欢武士,然而如被邀请,也时时前往。

毛颖积累功劳被授为中书令,与皇帝更加亲近,皇上常叫他为中书君。皇上亲自裁决国事,用秤为自己定出每次阅读公文分量的指标,即使是宫女宦官也不能站在他的左右,唯独毛颖和掌灯的人常在左右侍奉,直到皇上休息才离去。毛颖和绛地的“陈玄”,弘农的“陶弘”及会稽的“褚先生”很友好,相互推许,他们外出或是在家都必定相携。皇上宣召毛颖,这三个人不待宣召就一起前往,皇上也不怪罪他们。

后来因事进见,皇上将要任命使用他,于是他就摘下帽子谢恩。皇上看见毛颖的头发秃了,加上他的“摹画”不合皇上的心意。皇上笑着说:“中书君你老了,头也秃了,不能担负起我对你的任用,我曾说你在写字上很中用,现在你怎么不中用了呢?”毛颖回答说:“这正是我尽心竭力的结果啊。”

于是,毛颖不再被召见,让他回到封邑,最后死在管城。

毛颖的子孙很多,散居在中原夷狄一带,都冒名管城,其实只有住在中山的那支能继承父祖的事业。

太史公说:“毛氏共有两族。其中一族姓姬,是周文王的儿子,封在毛,就是(世人)所说的鲁卫,毛聃。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毛公、毛遂,唯独中山这一族,不知道他的祖先出自哪里。他们的子孙最为繁多,《春秋》写成之后,(中山族)被就被孔子搁置起来,这并不是他自身有什么罪过。直到蒙恬拔了中山的‘豪’,始皇把他封在管城,于是在世上才有了声名。而姓姬的那一家族,便湮没无闻了。”

毛颖开始以俘虏的身份见到秦始皇,最终被任用驱使,在秦国灭亡诸侯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封赏不能酬谢他的功劳,而最终以年老见疏,秦朝真是寡恩啊!

【评议】

韩愈的《毛颖传》实在是一篇奇文。毛颖本是尽心竭力为国尽忠的人,但当毛颖老时,秦始皇便不再重视他,让他回封地,老死管城。其实,作者是借毛颖的经历来抒写他个人坎坷不遇的愤激之情。文章用意是讥讽封建统治者“刻薄”、“少恩”,并抒发作者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