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隋唐宋元时期的霸权博弈
8041600000075

第75章 历史以成败论英雄·黑暗时代的“青天” (2)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九月,狄仁杰升任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武则天对狄仁杰说:“您在汝南时,颇有优良政绩。您想知道说您坏话的人是谁吗?”狄仁杰辞谢道:“陛下若认为我有过失,我一定改正;陛下若知道我没有过失,这就是我的幸运。我不去了解进谗言诋毁我的人是谁,周围的人就都是我的好友,我请求不要让我去了解这个人是谁。”武则天对狄仁杰的胸襟豁达坦荡深 加赞赏。

荀子曾经说过:“柔自取束,强自取折”,荀子在这里是教我们要学会使用“柔道”,要躲避矛盾。的确,在中国历史上,态度强硬、敢于犯颜直谏的人往往没有好下场。然而在武则天当政的恐怖时代,狄仁杰却能屡屡犯颜直谏,刚而不折,虽九死一生,到晚年却得到了武则天的信任,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唐朝的徐有功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强项”狱吏。当时,武则天执政,为了镇压异己,巩固自己的政权,就使用酷吏,施行严刑峻法,结果弄得冤狱遍地。但在这种情形下,徐有功却是一个别调。

徐有功早年考取明经,累迁蒲州的司法官。他施政宽仁,从来不使用杖刑责人。官吏、百姓都感念他的恩德,觉得他在当地做官,实在是当地人的福气,于是大家相互约定道:“若有人犯了徐司法的杖刑,大家一定要谴责并处罚他。”因此人人效力、尽心,到徐有功任期结束时,不曾判处过一个人死刑。

载初元年(公元689年),徐有功升任刑丞。当时酷吏周兴、来俊臣、丘神绩、王弘义等人罗织罪名诬陷无辜的人,都力图将被诬陷的人处以极刑,朝廷中百官公卿极为恐惧,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说一句公道话。唯独徐有功保持公平宽恕之心,武则天降旨交大理寺审判的案件,徐有功把被诬陷的人都核实判定无罪释放,他前后救了一百多人的性命。

后来,凤阁侍郎任知古、冬官尚书裴行本等七名朝臣被酷吏诬陷而被判了死刑,武则天对朝臣们说:“古人以杀戮制止杀戮,我现在以恩义制止杀戮,向各位公卿请求,赐给七个人再生的机会,各授以官职,以观后效。”来俊臣、张知默等酷吏又上表章请求将七人判处死刑,武则天不批准他们的奏请。来俊臣就重新审验裴行本的“罪行”,在朝廷启奏道:“裴行本暗行叛逆之事,状告张知謇与庐陵王谋反不实,罪当处斩。”徐有功驳奏道:“来俊臣违背明主再生之赐,有损圣人恩信之德。为臣虽然应该嫉恶,可是侍奉君主,一定要顺应其美意。”裴行本终于因为徐有功的力争而免于死刑。

徐有功经常在朝堂之上启奏案情,议论是非曲直,武则天声色俱厉地责问他,左右的朝臣们无不战栗,徐有功神色自若,不屈不挠,争辩得更加直切。不久,徐有功调任秋官员外郎,又升任秋官郎中。

道州刺史李仁褒及其弟长沙令李榆次被酷吏唐奉诬陷,说他们私下里议论天下大势,要推翻武则天,恢复李姓。武则天最恨的就是这个,当然要把兄弟二人处斩。徐有功又坚持争议,力图免去二人死刑,但终于没能成功。

由于当时朝廷里的人只要告发别人,往往就能够升官,就更容易取得武则天的信任,所以周兴就趁此机会弹劾徐有功,向武则天启奏道:“我听说两汉旧例,阿附臣下,欺罔君上者,处以腰斩的刑罚,当面欺罔君上者,也处以斩刑。另外,《礼》中说:出言破坏法令制度者,处死刑。徐有功故意为谋反的罪犯开脱罪行,那是犯下不赦之罪,请将他下狱审讯定罪。”武则天虽然没有答应将徐有功下狱问罪,但徐有功终于还是因此被免官。

过了很久,周兴和来俊臣等人弄得天怒人怨,武则天就又起用了徐有功,让他任左台侍御史。当时,远近的人们听说徐有功又被授予官职,都高兴地相互庆贺。

后来,润州刺史窦孝谌的妻子庞氏被家中的仆人诬告,说她在夜间暗自祈求上天为李氏赐福,恢复李唐王朝,武则天及早退位。武则天命给事中薛季昶审理这一案件。薛季昶使用酷刑,迫使庞氏屈招,将庞氏定成死罪,处以斩刑。

徐有功知道这又是冤案,便在朝廷上当众辩明庞氏无罪,纯属窦家奴仆挟怨诬陷。薛季昶怀恨在心,反而诬陷徐有功与庞氏勾结谋逆,奏请武则天交付法司审理。法司审讯徐有功,定为斩刑,斩首示众。徐有功刚刚复职就被定成死罪,令史流着泪把定罪的结果告诉徐有功,徐有功说:“难道只有我死,那些害人的酷吏就永远不会死吗?”于是慢慢地站起身回家。

武则天看了法司处治徐有功的奏章,召见徐有功而责问道:“您过去所断的案子,为什么失误这样多呢?对犯人那样宽容呢?”徐有功回答道:“出现失误,是我的小过失,最多惩罚我一个人;保全了人的性命,是圣人的大德,那是为陛下积德啊!希望陛下弘扬好生之大德,那么天下人就非常幸运了。”

武则天听了徐有功的话,立即有所醒悟,也感到多年以来执法过于严酷,杀人确实过多,因此沉默了好久没有说话。后来,庞氏免去死刑,流放到岭南地区,徐有功被除名,贬为庶人。

不久,徐有功又被起用,任左司郎中,后又升任司刑少卿。徐有功对亲近的人说:“现在身为大理司刑少卿,手中掌握的案件都关系着人命,一定不能不顾实情而顺从皇上的旨意,以诡辩之辞苟且保全性命,苟且保全官职。”所以前后任刑官,而谏阻被错判死刑之人的判决执行,即使有时三次经朝议判定死刑,徐有功仍坚持谏阻,不屈不挠。因此,酷吏的暴虐之行稍有些收敛,当时的人们把徐有功比作汉朝秉公执法刚正不阿的于定国、张释之。人们都说:“若审案的官员都像徐有功这样,哪里还会有冤案呢?”

过了很久,徐有功又调任司仆少卿。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徐有功去世,终年六十二岁,追赠司刑卿。中宗即位,降旨褒奖徐有功道:“忠正之臣,自古所尚;褒赠之典,归章所重。已故大理卿徐有功,节操贞劲,心怀耿直,徇古人之志业,实一代之贤良,掌握刑典,深存敬慎。周兴、来俊臣等人,性极残酷,务在杀戮,不顺其情,立加诬陷,徐有功卓然守法,虽死不移,无屈挠之心,有忠烈之议。由他所断之案,都得到平反,即使汉朝的于定国、张释之,又哪里能超过他啊!我重新执政,追念他生前的事迹,其人已殁,他的品德值得称赞。追赠徐有功为越州刺史,并遣使者就其家吊祭,赐丝绸百匹,授予他的儿子官职,以资褒奖。”

【评议】

当我们今天谈论狄仁杰、徐有功的时候,也许并不觉得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其实并非如此。在当时的具体环境中,他们每做一件事,都冒着杀身的风险。以他们的才智和名望,如果愿意阿谀逢迎,升官发财比其他人要容易得多,但他们却选择了这样一条路。即使放在今天,他们的精神也是难能可贵的。难道这样的“青天”不比贪官、昏官、庸官更好吗?难道这样的“青天”不正是鲁迅先生所说的民族的脊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