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国有句俗话,叫作“朝里有人好做官”,意思是说,只要朝中有人,才有更多做官、升官的机会,这样的话,现在的人听来是不会不理解的。
【事典】
明武宗受江彬等佞臣引诱,竟然异想天开,想借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之机,到江南巡游。明武宗是个十分昏庸的皇帝,做事本来就像个小孩一样,再加上佞臣的引诱教唆,就更不成样子了。他带着一班佞臣太监大张声势地出了京城,但刚出京城不远,就收到王守仁擒获朱宸濠的捷报,武宗觉得十分无趣,反而有点怪罪王守仁。他为了能达到巡游南方的目的,执意要王守仁就地看管叛臣,不要往京城押送,等待他南下后亲自处理。江彬与太监张忠等人,更怕王守仁独揽平叛的大功,以后自己不好控制朝政,就想借着这次南巡的机会,找个借口搞掉王守仁。于是,他们一边随皇帝星夜兼程,赶赴南京;一边派人阻止王守仁将俘虏押送进京。
随行的太监张永,与王守仁有交情。当王守仁打败叛军时,缴获了很多书信,其中有张永与叛军来往的书信,王守仁当着张永的面,把这些书信都烧掉了,因此张永对他十分感激。现在,张永察觉了江彬等人的阴谋,便想法要保护王守仁。
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九月,明武宗到达南京,王守仁也正在押解叛王朱宸濠北上的途中。江彬、张忠多次派人阻拦,要王守仁停止献俘,他们竟然说:“应当把朱宸濠释放到鄱阳湖,让皇上亲自与他交战,等到俘虏了朱宸濠后,才能论功行赏。”王守仁听了这种“奇思妙想”,知道朝廷中已经一片黑暗,不觉感到前途叵测,甚至自身难保,于是就萌生急流勇退的想法。迫不得已,王守仁给朱宸濠等钦犯戴上镣铐,由浙河(今钱塘江上游信安江)而行,想到杭州以后再考虑下一步怎么办。
这时,太监张永已先赶到杭州等候王守仁,他想应劝说王守仁先交出朱宸濠,否则就会落个抗旨不遵的罪名,正好落入江彬等人的圈套。不久,王守仁已到达了杭州。
因为有前面的关系,王守仁对张永还有些信任,一见面便说:“张公公,江西的百姓经此战乱,再遭旱灾,现在还要供应京军、边军粮饷,其困苦已达极点,若再不好生安抚,必将再酿成大乱,恐怕将来难以收拾。因此,我急于把朱宸濠押解进京,不是不想让皇上再继续南巡,实则是不要皇上再有扰民之举,是为江西百姓着想,为江山社稷着想,更不是为了贪个人之功。等办完了这些事,我也想辞去官职,退隐山林!”说完,不禁叹气。
张永很理解王守仁的心情,对他说:“此次我随皇上南下,有一群小人围绕在皇帝身边,我要从中周旋,以便能真实地传达皇上的旨意。不过,对皇帝的旨意,不能违抗,只有先顺着他,才能慢慢地想办法;如果违抗了皇上的旨意,只能给那些小人以害人的口实,不仅无法保全自己,对天下大计也没有好处。”
王守仁向他请教应该怎么办,张永说:“您应该把朱宸濠交给我,由我代你献给皇上,这样一来,小人就不能说你抗旨不遵了,你也因此不必去见皇上,暂时不与皇帝相见,等过了这件事,再从长计议。但不知将军相信我吗?”
王守仁听了这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况且还可以避免许多是非,忙说:“我怎能不信任公公呢?
于是,王守仁把朱宸濠交付给张永,自己渡过钱塘江,取道绍兴返回了江西。
江彬等人见阴谋落空,没有达到整垮王守仁的目的,就又向武宗进谗言说:“王守仁并不是平叛的功臣,而是叛军的同谋,起初他投靠了朱宸濠,参与策划叛乱,后来见叛贼大势已去,才反戈一击,否则,叛军哪有那样容易平定呢?王守仁不仅洗清了自己,还把擒获朱宸濠的功劳归为己有。现在情况已经搞清楚了,应该将他与叛贼一道治罪。”武宗听了,觉得证据不足,将信将疑,但还是对王守仁产生了疑心。
这一切,张永都看在眼里,他借口要禀明军机大事,让武宗单独召见了他。他详细地向武宗讲述了王守仁平叛的真实情况,分析了利害得失,用事实说明王守仁如何忠心报国,又如何受到奸佞陷害,最后更指出王守仁已经到了报国无门,要归隐江湖的地步。他劝皇帝说:“王都御史忠心可鉴,是国家之栋梁,用这样的人,可造福天下,消弭祸乱;不用这样的人,或加害这样的人,则会让忠臣尽寒心,倘若再要发生类似宁王叛乱之类的事,皇上您还能用谁来戡乱呢?江山岂不要拱手送人?望皇上近忠臣、远小人,不做亲痛仇快之事。”武宗被张永的肺腑之言所打动,也考虑到利害关系,就不再相信对王守仁的毁谤了。
这些奸佞之臣仍不罢休。不久,太监张忠又向武宗说:“王守仁在杭州,竟然不到南京觐见陛下,恐怕是心虚的缘故。”他见不能说服武宗,又说:“陛下可以试着召王守仁前来,如果来了,倒说明他没有什么,如果不来,则可断定他目无君王,必有反意。”武宗见事关重大,就听信了他的话,当即下诏宣王守仁来南京。张永了解了情况后,让使者快马报知王守仁,希望他赶快前来面君。
王守仁深知此中的利害,立即奔赴南京,在九门(今南京市西兴中门外)外等候,准备进见皇帝。张忠见王守仁来了,不仅大失所望,还怕王守仁见了皇帝戳穿自己的诡计,便想方设法不让他朝见。王守仁等候多日,知道自己无法见到皇帝,再次动了归隐的念头,他穿上便服,直奔九华山而去。
张永趁机在武宗面前说:“王守仁是忠臣,虽立下盖世功勋,但不图荣华富贵。他见许多人争功邀赏,钩心斗角,便想丢弃官职,入九华山做道士。难道像他这样的不图权势富贵的人也会谋反吗?何况朝中的能臣日见稀少,如果再走了王守仁,谁能担得起朝纲?请陛下速速将他召回,委以重任。”
武宗听了这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对王守仁再也不怀疑了,然后降旨把他召回,任他为江西巡抚。武宗死后,王守仁又升任兵部尚书。
【评议】
像王王守仁这样的大儒,凭着自己那样高的道德学问,那样高的功勋,尚且还需要“朝中有人”,更不要说一般人了。当然,相反的例子也有:
过去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您来即墨任职以后,说您坏话的人几乎每天都有。可是我派人去巡察即墨,看到新开垦的荒地,百姓丰衣足食,官府办事效率很高,东方一带因此宁静安定。可见,被人诽谤不是您的过错,而是因为您不花钱收买我左右以求荣誉啊。”因而封给即墨大夫一万户做采邑。又召见东阿大夫,对他说:“自从先生做东阿太守后,每天都有人替您说好话。然而我派人到那里巡视后却发现,东阿到处荒芜,百姓贫困凄苦。赵国攻打甄城时,您无力援助;卫国攻取薛陵时,您竟然不知道。这说明您常用钱收买我身边的人,以求得虚假的荣誉啊。”当天,便杀了东阿大夫和身边亲信中说东阿大夫好话的那些人。齐国因此得到彻底的、井井有条的治理。
这是一个朝中无人也好做官的例子,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想找出这样的例子来,似乎十分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