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先秦时期的权谋游戏
8042300000075

第75章 性格与命运·将在内,君命也有所不受

【引言】

《孙子兵法》有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意思是说出征在外的将军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具体情况做出判断和行动,不一定完全听从君主的命令,因为远在后方的君主未必能够了解千变万化的战争情况。由此看来,一向古板教条的中国人也并非没有一点儿灵活性。不过,这还不够,将在内,就一定要听君命吗?

至于在危急关头是否要违背君主的命令实行正确的对策,不论是权谋之书还是正史杂传都无论述。没有人敢公开站出来支持这种做法,更没有人公开提倡用欺骗、假冒、武力胁迫的手段去实行这种正确的对策。因为在君主集权的国度里,君主的命令就是一切,没有任何民主可言,对君权的任何冒犯都是犯上作乱,哪怕是正确的意见或是正确的做法都是一样。

不过,在中国历史上确有许多急难从权的典范,他们为了国家,或是为了“正义”,往往假冒君主名义,有的甚至采取欺骗、胁迫的手段。他们的行为方式虽不为“正人君子”所称道,但因其内在的合理性而流传了下来,受到百姓的赞扬。

【事典】

战国时期的“信陵君窃符救赵”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信陵君公然违抗国君的命令,擅自矫诏杀将而启动大军。事件之重大,过程之复杂,成效之卓著,今天读来,仍感叹不已。

公元前260年,秦将白起打败赵国的军队,战领了上党地区,活埋了赵国降兵四十万。白起正准备一举灭掉赵国,但由于丞相范雎怕他立功太多,就劝秦王撤兵,秦国失去了一次灭亡赵国的机会。过了两年,秦王后悔当初没能让白起一举灭赵,就要再派白起前去灭赵。但白起认为赵国已经做好了准备,会同仇敌忾地对付秦国,很难攻克。由于白起对上次强令撤兵心怀不满,多发牢骚,就被秦王赐剑自杀。秦王另派王陵带十万大军去围困邯郸,后又派郑安平带五万精兵增援,并让富有经验的大将王龁去代替王陵。决心一鼓作气攻下邯郸。

赵国的都城邯郸处于万分危急之中。赵孝成王连派使者请求魏国发兵救援。魏安僖王无奈,只得派大将晋鄙带十万军队前去救援。这时,秦王正亲临前线督战,听到魏国出兵救援的消息,立刻派人威胁魏王说:“谁要敢派兵救援赵国,秦军灭掉赵国后,就会回头灭掉它。”魏王十分害怕,就让晋鄙驻兵边界,观望形势,暂停进军。

赵国一看晋鄙停止了进军,就让平原君写信给晋鄙。晋鄙复信回答说:“魏王让我驻扎在这里,我定不能随便进军的。若要进军,必须有魏王的命令。”平原君想不出说服魏王的办法,只好写信给魏公子信陵君无忌说:“我与您结为亲戚,觉得十分荣幸,因为我佩服您的侠义精神。现在赵国的邯郸势如垒卵,贵国的大军却停止不前。难道赵国灭亡,贵国就能独存吗?您的姐姐旦夕啼哭,劝慰之言我早就说尽了,还是无用。您即使不为赵国着想,也要为您的姐姐着想吧!”

信陵君因上次没有收留从赵国逃出投奔他的魏齐,致使魏齐自杀,一直觉得愧对平原君。这次接到求救兼责备的信,更是觉得无地自容。他心急如焚,但还是想不出说服魏王进兵的办法。虽经屡次求恳,总归无用。一怒之下,他决定带着自己的一千多门客,前去跟秦军拼命。

在路过东城门时,他下车跟侯生拜别,他知道这是生死诀别,可侯生并不理他。这使他既伤心又生气。

提起侯生,说来话长。他原是一个看守城门的老人,已七十多岁了。家里很穷,人又老实,别人不怎么理他。可信陵君知道他是一位极有见解和智谋的隐士,就着意把他收揽在自己门下。

有一次,信陵君亲自去拜见他,捧了二十斤金子作为见面礼。侯生决意推辞说:“我一生清贫自守,决不乱收别人的钱财,现在老了,更不愿改变一生的做法。”信陵君见他不收见面礼,只好求他指定一个日子,由信陵君请客,给自己一回面子。侯生总算答应了。

到了约定的日子,信陵君摆好了酒宴,魏国所有的贵族大官以及门客中的头面人物都按次序排好迎请。到了城东门,把侯生迎上车,侯生毫不客气地坐上正位。信陵君却拿着鞭子坐在旁边给他赶车。就这样,这辆马车在魏国都城大梁最繁华的闹市区招摇过市。

等过了这条街道,侯生突然说:“我有个杀猪的朋友,叫朱亥,现在正在肉市里,我想去看一看,不知行不行?”信陵君连忙答应,说完全可以。就替他赶车来到了肉市。

到了肉市,侯生下了车,让信陵君站在车上等着,自己却和朱亥闲聊起来。信陵君连腿都站疼了,侯生还没聊完。信陵君的手下人沉不住气了,口出怨言,都说侯生太不懂道理了。信陵君却连忙阻止。就这样,人越聚越多,等弄清了情况,都说侯生实在讨厌。侯生又聊了一会儿,似乎是等人们说够了,这才上车跟信陵君一起回去。

信陵君家里的客人早已等得厌烦了,可谁也不敢离开,因为信陵君留的是第一个座位,谁也弄不清是什么达官贵人要来,说不定会是魏王自己要来呢?总算听说迎来了,大家连忙站起来恭恭敬敬地迎接,谁知等进门一看,竟是一个七十多岁的糟老头子。大家碍于信陵君的面子,不好说什么,便都坐下来闷头喝酒。侯生则毫不谦让,一屁股坐在首席,反倒是信陵君首先站起来为他把酒祝寿。

直到这时,侯生才站起来说:“我本是看守城门的无名小卒,承蒙公子垂青,已是万分荣幸,却让您亲自去请,又让您在肉市里站了很久,这实在是太不应该了。我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这都是为了成全您的名声啊!我让您站在肉市里,那么多人骂我是个讨厌的老头子,别人越骂我,越说我不识抬举,就越替您抱不平,就越尊敬您。我故意来晚,让客人们等得焦急,又坐了首位,也是同一道理。在座的客人哪一位不从心里钦佩公子呢?”

信陵君听了这番话,恍然大悟,从心里感激侯生,越发相信他是一位有才能的人。从此,侯生做了信陵君的贵宾。后来侯生向他推荐了朱亥,信陵君也以隆重的礼节去聘问过他,可朱亥的架子比侯生更大,干脆就不来。

这次信陵君带了一千多门客出了东门,与侯生作别,并说明了他准备同秦军拼命的打算。可侯生的态度十分冷淡,什么话也没说。信陵君边走边回头,希望能看到侯生的态度有所改变。侯生仍然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信陵君十分感叹:“真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啊!我过去拿他当知己看待,没想到他竟是这么个没有良心的人。”门客们都劝信陵君不要答理那个毫无用处的糟老头子。

信陵君走了几里路,越想心里越难受,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就让门客们原地等待,他自己回来再找侯生。侯生一见他去而复返,却笑着对他说:“我知道您会回来的,我连一句送您的话都没有,您不怨恨我吗?”信陵君说:“是啊,我想我一定有怠慢得罪先生的地方,所以特地回来请教。”

侯生这才认真地说道:“您养了三十多年的门客,吃饭的有时达三千多人,到了这关键时刻,难道没有一个人替您出出主意吗?您带了这一千多人去跟秦军拼命,岂不是以卵击石、让羔羊去跟恶狼搏斗吗?”信陵君说:“我也知道这是无济于事,枉自送命罢了,可又有什么办法呢?事到如今,我也只能尽心而已。”侯生说:“还是有办法可想的。”侯生把信陵君请进屋里,替他谋划计策。

侯生说:“魏王最宠爱的妃子是如姬。当初,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了,她找了三年仇人也未找到。后来,她在您面前哭泣,希望您能帮她杀死仇人。您立即派门客寻仇,不久就将仇人的头献给了如姬。是不是有这么一回事呢?”信陵君说:“有。但又能怎样呢?”侯生说:“如姬为了这件事非常感激您,就是为您粉身碎骨,她也是情愿的。现在如果能让如姬盗出魏王的虎符,您拿这虎符去调动晋鄙的大军,岂不是可以行事了吗?”信陵君听到这里,茅塞顿开,立刻去找如姬。

虎符是古时候一种调动军队的信物,用铜或铁铸成虎形,从中劈开,分为两半,一半由将帅掌管,一半由国君掌握。若有重大调遣军队的军事行动,必须持国君的一半虎符到将帅那里合符,合符无误,方可确信不是假传命令。信陵君到了如姬那里,说明了这一情况。如姬果然毫不推辞地接受了这一使命。

当天夜里,如姬服侍酒醉的魏王睡下,悄悄地盗出虎符,交给了信陵君。信陵君便拿着虎符来见侯生。侯生说:“只有虎符恐怕还不行,这样大的军事行动,没有魏王的亲笔信,晋鄙恐怕还是要起疑的,况且你又没有仪仗和军队。这样吧,我的朋友朱亥是天下无敌的勇士,袖中能藏四十斤重的大铁锥。如果晋鄙同意出兵,那就罢了,如果他不同意出兵,或者还要请示魏王,您就让朱亥出袖中铁锥杀死他,然后拿虎符号令全军,这是一条万全之策。”

信陵君忍不住地哭泣。侯生道:“难道公子怕死吗?”信陵君道:“岂敢怕死,只是此去晋鄙必不同意,要杀这样一位战功卓著的老将,实是于心不忍。”侯生道:“杀一人而存赵国,救魏国,乃是大义,做事应从大处着眼,不可谨小慎微。当您发兵之日,我一定面向北方自杀,替您谢罪就是了!”

信陵君又去见朱亥。朱亥说:“我未去回拜过公子一次,不是我不懂礼貌,实在是因为我不喜欢那些世俗的‘礼尚往来’。现在国有急难,正是我报答公子的时候。”说完,拿起铁锥就跟信陵君去了。

信陵君来到邺下,见到晋鄙,交上虎符,然后说道:“魏王说将军在外日久,鞍马劳顿,特让我来接替您。”晋鄙验明虎符,虽是无误,但费解可疑之处甚多。晋鄙推辞说:“军中诸事杂乱,等我过几天整理清楚了再移交给您。”信陵君说:“赵国危机,救兵如救火,怎能等待?”晋鄙说:“不瞒公子,如此重大的事情,只能等请示大王后才能决定,恕我不能立即把军队移交给您!”旁边的朱亥见情势已不可挽回,大声喝道:“不听君命,就是反叛!”晋鄙惊问:“这是何人?”朱亥喝道:“我是大铁锥!”即抽出袖中铁锥锥死晋鄙。

既杀死了晋鄙,夺了军权,信陵君就拿着虎符号令全军说:“魏王让我持虎符前来代替晋鄙,发兵救赵。晋鄙不从,已被诛除。各位将士只要服从号令,勇敢杀敌,将来必有重赏。”将士们见主帅已死,信陵君又有虎符,就安心听他指挥。

信陵君立刻整顿军队,他发布命令说:“父子同在军中的,父亲可以回去;兄弟同在军中的,兄长可以回去;独子可以回去赡养父母,老弱病残也可回去。”这样,晋军的十万人大约回去了两万,剩下的八万精兵重新整编集训,马上向秦军发起了进攻。

秦军未料到魏军会突然袭击,手忙脚乱地抵挡了一阵。平原君又带着赵军从城中冲出来,内外夹击,把秦军打得大败,死伤过半。郑安平本是魏国人,就率领两万秦军投降了魏国。

侯生果然在信陵君出兵之日“北向自刭”。

秦军遭受了实行“远交近攻”政策以来的第一次大败,邯郸之围也就自然解除。只是魏公子信陵君窃符杀帅,虽对赵有大功,但对魏有大罪,也只好暂时留在赵国了。

【评议】

在今天看来,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带有一定的进步色彩,但在当时的人们看来,秦国进攻赵国属于侵略行为。因此,信陵君窃符救赵也就带有正义的色彩,况且赵国存留下来也是对秦国的牵制、对魏国的支持。更重要的是,信陵君急人之难,不顾自身安危的侠义精神,更是令人感动向往。另外,窃符救赵的整个过程曲折复杂,富有传奇色彩,也增加了人们的兴趣。因此,信陵君窃符救赵一直被后人当做正义、机智、勇敢、侠义的象征来称赞。

但这一行为无疑是对魏国王权的巨大蔑视、反叛和挑战,所以引起了魏王的极度愤怒,也为一班维护王权的腐儒监臣所不齿。这好像是一个纠结难解的矛盾,其实很简单,因为王权不一定时时处处都能代表正义,所以,有时开展正义的行动就会触犯王权。在人们的深层意识里,正义是高于王权的,人们对信陵君的称赞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儿。

信陵君的出发点是正义、侠义,其手腕大胆、巧妙、果断,其结果是战败秦军,保全了赵国,因此可以说在漫长的中国军事史上是较为突出的一例,是急难从权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