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国家的命运到底掌握在谁的手里?按说是掌握在人民的手里。这个说法没有错,问题是这个说法要有一定的条件。在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秦国这样的对手,再靠“人民”恐怕已经有些迂远,而依靠士人的智谋,似乎是更为直接的有效方法。
在六国的灭亡中,赵国的灭亡是极有意味的,因为赵国的灭亡充分证明了“得一士而国兴,失一士而国亡”的道理。
【事典】
文信侯吕不韦被驱逐出秦国后,他的亲信司空马到了赵国。赵王让他做代理相国,正在这时,秦国发兵攻打赵国。
司空马劝赵王说:“文信侯在秦国做相国时,是我侍奉他,因为我做过尚书,所以熟悉秦国的情况。现在大王要我任相国之职,我也要熟悉赵国的情况。请让我假设现在秦、赵要交战,我们亲自观察,看看哪一国能取胜。请问赵国与秦国比,哪一个更强大呢?”赵王说:“赵国当然不如秦国。”司空马问:“以民众和秦国比,谁更多?”赵王说:“不如秦国。”司空马又问:“以金钱和粮食比,谁更富有?”赵王说:“赵国不如秦国。”司空马又问:“在国家治理方面,谁更好?”赵王回答说:“赵国不如秦国。”司空马又问:“两国的相国,哪一方更有才能?”赵王说:“不如人家。”司空马又问:“两国的将领,哪一方更勇武?”赵王说:“赵国当然不如秦国。”司空马又问:“两国的法令,哪一国更严明?”赵王说:“不如秦国。
”司空马说:“看来赵国在许多方面都赶不上秦国,那么,赵国就快要灭亡了。”赵王说:“您对赵国没有二心,如果能把治国的办法全部告诉我,我愿意接受您的计谋。”司空马说:“大王可以分出赵国一半的土地去贿赂秦国,秦国不动刀枪就得了赵国的一半土地,肯定是十分高兴的。秦国也同样会担心赵国内有守备,外有诸侯救援,所以必然会立刻接受赵国的土地,并且不再进攻赵国。秦国得到半个赵国就会退兵,赵国守住半壁江山还可以存在下去。秦国得了半个赵国,就会更为强盛,山东诸侯各国自然会因为秦国得到了赵国的土地而担心害怕。诸侯们感到处境危险,他们一定恐惧,感到恐惧就会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诸侯一旦合纵,事情就成功了。我请求大王结约合纵,如果合纵,虽然赵国在名义上失去了半个赵国,实际上却得到山东六国的支持。有了六国共同抗击秦军,秦国就不堪一击了!”
赵王说:“前不久秦国出兵进攻赵国,赵国用河间十二县去贿赂它,结果土地割让了,兵力也衰弱了,最后还是没有避免秦国的入侵。如今又要割让半个赵国去增强秦国的势力,赵国就更没有力量生存下去,只好等待灭亡了。所以,请您换个计策。”司空马说:“我年轻的时候做过秦国的文书小吏,以后又担任了不大的官职,迄今为止从未带兵打过仗。请允许我替大王带领全国的赵军去抗击秦国。”赵王不同意,不用他做将领。司空马说:“我献上愚计,大王不采用,这样我就难以侍奉大王了,请让我离去。”
司空马离开赵国,渡过平原津。平原津的县令郭遗前来拜访司空马,问道:“秦兵攻向赵国,听说贵客从赵国来,赵国的情况怎么样呢?”司空马讲了他为赵王献计而赵王不采用的过程,并预言赵国不久就要灭亡。平原令说:“以贵客的高见,赵国什么时候灭亡?”司空马说:“如果赵国以武安君李牧为将,还得一年才能灭亡;如果赵国杀了武安君,不过半年就会灭亡。赵王有个大臣叫韩仓,因为专会拍马奉迎,他与赵王的关系很亲近。他为人又十分嫉妒,对有才能的人和有功的人都加以排斥。如今国家处于危亡之中,赵王一定会听从韩仓的话,武安君一定要被杀死。”
韩仓果然谗毁武安君。赵王命人取代武安君李牧的将军之职。李牧从边防回到国都后,赵王派韩仓数说李牧的罪过:“有一次将军战胜回来,大王已赐给你一杯酒。你向大王祝寿的时候,手里却拿着一把匕首,所以应该赐死。”武安君李牧说:“我右胳膊有病伸不直,身体虽然很高,胳膊却很短,手挨不到地。这样我怕因失敬而犯罪,所以让工匠做一块木头接在手上。大王如果不信,请让我拿出来看一看。”于是把木头从袖中拿出来,给韩仓看,那块木头的形状很像木橛,用布缠着。李牧又说:“希望您入宫说明此事。”韩仓说:“我接受了大王的命令,赐将军一死,不能赦免。我不敢替您到大王的面前说话。”李牧向北拜了两拜,谢过了赐死之恩,抽出宝剑准备自杀,又说:“做人臣的不能在宫中自杀。”便走过司马门,右手举起宝剑,但因为胳膊短,够不到脖子,于是用口衔着宝剑,对着柱子自杀了。
武安君死后五个月,赵国就灭亡了。平原令以后只要见人就一定为此感叹说:“唉呀,司空马!”他觉得司空马实在有先见之明,又认为司空马被秦国驱逐,不能算做不明智,离开赵国,也不能算做没出息。赵国因为放走了司空马,结果亡国了。赵国之所以灭亡,不是没有贤明的人,而是因为有贤明的人不能被任用。
【评议】
在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是极为重要的,甚至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实际上,在这一时期,得一士而国兴,失一士而国亡的事是经常发生的。赵国就是因为失去了司空马这样一个人才而走向了彻底的毁灭,但历史的经验并不能被人们所时刻牢记,嫉贤妒能、听信谗言、喜欢奉迎是人性的弱点,尤其是身居高位以后,这些弱点就更有了施展的机会。所以,某些集团乃至国家的衰亡是永远无法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