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先秦时期的权谋游戏
8042300000090

第90章 得一士而国兴·黄歇“妙计安天下”

【引言】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中有权势的王族喜欢养士,其中最著名的是“战国四君”,即赵国的平原君,齐国的孟尝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这些人有时养的门客竟达三千人之多。他们的国家也确实因此而受益,有的国家甚至就是依赖他们而存在的。如赵国如果没有平原君早就灭亡了,孟尝君对于齐国,信陵君对于魏国也很重要。应该说,在“战国四君”中,最没有用的恐怕就是楚国的春申君。

春申君,本名黄歇。他又心术不正,将怀了自己孩子的嫣嫣嫁给楚王,企图移花接木,结果事泄被杀,落了个身败名裂的下场。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小看了春申君,他曾成功地为楚国游说了秦王,被楚王封侯。我们且看他对秦王的一次游说。

【事典】

楚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79年),秦将白起攻破了楚国西陵,另一支军队攻破了郢、夷陵,烧毁楚王祖先的坟墓。楚王被迫迁都到东北部,并在陈地设下了一道防线。楚国从此衰败下来,不被秦国放在眼里。这时,白起又率兵前来进攻楚国,楚国的形势十分危机。

楚国有个叫黄歇的人,多年游学在外,见识广博,襄王认为他是能言善辩的人,因此派他出使秦国。黄歇到了秦国,劝说秦昭王道:“天下已经没有比秦国和楚国更强大的国家了,现在听说大王打算攻楚国,这实在是失算之举。这就好像二虎相斗,结果让狗、马一类的小畜生得到了好处,因此不如与楚国和好。为什么呢?请允许我讲明这个道理。我听说事物一旦发展到顶点,就要走向反面,比如冬夏的循环就是这样;东西到了最高点,形势就很危险,比如堆积棋子就是这样。如今秦国的土地占了天下的一半,再加上有两个边陲,这是自从有国家以来,从未有过的事。即使是万乘之国的土地,也不曾有这么大。可是自从文王、庄王以至于大王三代,竟不能把地界扩展到齐国,从根本上去割断东方诸国的联系,组织合纵联盟。如今大王三次派盛桥到韩国去帮助驻守,盛桥又迫使燕国顺从。

这样大王不用派兵,不用施加威力就得到了百里之地,足见大王是极有才能的。大王又发兵攻打魏国,堵住魏都大梁与各国的通道,并占领了河内,攻下南燕、酸枣、虚、桃人等地。楚国和燕国的军队,像猫见老鼠一样不敢较量,大王的功绩也够多的了。大王又用两年的时间休整军队,然后重新发兵,又夺取了蒲、衍、首垣,进逼仁、平丘、小黄、婴城等地,迫使魏国降服。大王又割取蒲、磨以北的土地,使之划归燕国,这样一来,就切断了齐、燕的联系,控制了楚、魏的交通要道。天下诸侯因此而惊恐万分,不敢相互救援,大王的威力可算强大了。大王如能慎重地保持已经取得的功绩,守住已有的威势,收敛起攻伐之心,广施仁义之道,使自己的国家没有后顾之忧,那么三王就不愁没有第四个,五霸也不愁没有第六个。但是,如果仗着人口众多,凭着强大的军队,乘着击败魏国的威势,想以武力使天下的诸侯屈服,我恐怕大王还是有后患的。

“《诗经》上说,‘没有人不能善始,却很少有人能够善终。’《易经》上说,‘狐狸过河却把尾巴弄湿了。’这是说开头容易而结尾却是难的。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过去,智伯只看到攻打赵国的好处,却不知道有葬身异地的大祸。吴王夫差只看到攻打齐国的便宜,却不知道在干遂会被越国打败。这两个国家,并不是没有建过大功,因为他们贪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以后的祸患。吴王因为相信了越国,所以才攻打齐国,已经在艾陵战胜齐兵,没想到回来时在三江之滨被越王勾践杀死。智氏相信韩、魏两国,就去攻打赵国,围城数年,胜利已经指日可待了。没料到韩、魏反叛,在凿台上杀死智伯瑶。现在,大王担心楚国不破,却不想灭亡了楚国反而会加强了韩、魏,我替大王考虑,这是不可取的做法。

“《诗经》上说,‘即使脚步迈得再大,远方也不易跋涉。’由此看来,楚国才是真正的友邦,而您的邻国才是真正的敌人。《诗经》上说,‘别人有坏心,我能够猜测出了;狡兔跑得再快,有时也会被狗捕获。’如今,大王在半途上竟相信韩国和魏国与您亲善,这正好像吴王相信越王一样。我听说,‘对于敌人,不可轻视,对于时机,不可丧失’。我担心韩、魏虽然辞词谦卑,实际上是想利用秦国。从何而知呢?大王不但历来无恩德于韩国和魏国,而且有几世的怨仇。韩国和魏国的父子兄弟接连被秦国害死,至今已历百年了。国家受到残害,社稷被破坏,宗庙遭焚毁,百姓被剖腹,脸面被砍开,暴骨荒野,尸体僵仆着,在国境上触目皆是。父子老弱,被绑着一个挨着一个走在路上,鬼神都没人供奉,使老百姓流离失所,家族失散,逃亡在外给人做奴隶,这种情形极为普遍。因此,只要韩国和魏国不灭亡,就是秦国的仇敌。现在大王进攻楚国,岂不是失策了吗?

“况且大王进攻楚国那天,要从哪里出兵?大王将要向您的仇敌韩国和魏国借路吗?可以想见,兵出之日,就是大王担心军队无法返之时了。这样,大王实际上就是用自己的军队帮助仇敌和魏国了。大王向两国借路,必定要攻打随阳和右壤。这些地方都是广阔的沼泽和山川,再不就是山林深谷这样一些不毛之地。即使得到了这些地方,也不能算是得到了土地。这样大王就有了毁灭楚国的恶名声,却没有得到土地的实惠。况且大王攻打楚国的时候,韩国、魏国、齐国和赵国四国必定会全部起兵对抗大王。秦楚交战,无暇他顾,魏国就会出兵攻打胡陵、萧、相等地,秦国原先占领的宋国土地就必然要丢失。齐国人派兵向南进攻,泗水以北必被占领。而这些地方都是平原,交通四通八达,土地肥沃,而大王却偏偏让他们攻占。大王即使攻破了楚国,实际上是给韩、魏以好处,并增强了齐国。韩、魏强大了,就可以对抗秦国了。齐国南边以泗水为界,东面背着海,北面靠着黄河,就不会有后患了。这样一来,在天下的诸侯中,就没有哪个比齐国更强大的了。齐、魏两国得到土地,进而保存实力,再认真地教导属吏,修明政治,不到一年,即使不能成为帝王,然而要想禁止大王称帝,却是绰绰有余的了。

“以大王土地之广大,百姓之众多,军队之强大,偏要出战就会与楚国结怨,反倒让韩、魏把帝号重新交给齐国。这实在是大王失策了。为大王考虑,不如与楚国友善,只要秦、楚合而为一,以进逼韩国,韩国必定会顺从大王。大王以山东险要地形为屏障,拥有河曲之利,韩国就会成为秦国在关中的侯吏。大王再以十万大兵屯驻郑地,魏国必定会感到十分害怕,许邑、婴城、召陵等地,都不敢与魏国往来。这样一来,魏国也就成为秦国在关内的侯吏了。大王一旦与楚国、关东两个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结盟,就都与齐国接壤了。这样,大王要取得齐国西部的土地,就易如反掌。这样大王的土地,从西海直达东海,中间则割断天下。这样一来,燕、赵得不到齐、楚的援助,齐、楚得不到燕、赵的支持。如果能够这样,再接着以危亡威胁燕、赵两国,并进而胁迫齐、楚两国,这四国用不着秦国的进攻就会降服了。”

【评议】

黄歇的这一番论述真可谓纵横捭阖,左右逢源,气魄宏大而又娓娓动听。如果我们对当时的情况比较熟悉,就会知道他的论述是很迂阔的,后来的历史发展也证明了他的这一番论证实际上是不可能实现的。由此看来,越是动听的计谋,恐怕越要审慎地对待。甚至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春申君做事往往与实际情况不吻合,所以,他最后的下场也是他性格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