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佛教养生
8069300000034

第34章 佛家的素食主张

素食是汉地佛教的特色,佛家实行素食主要是体现其慈悲精神。从健康角度考虑,素食也是值得提倡的。人类的饮食方式,作为人与自然界相交换的生理行为,不是一种单纯的吃与喝,而是按特定方式进行的文化行为。“吃什么”、“怎样吃”,表现为在明确观念指导下进行的社会行为。佛家奉行的素食主张,就是人类社会生活里存在的各种各样饮食方式中的一种。佛家的素食主张,是与佛家教义、教规以及它所主张的宗教伦理观念相连的。佛陀在世时就说过,食肉的人即使获得开悟,但最终都会遭报应,沉沦到生死的苦海中,不能再成为佛的弟子。佛家的素食主张缘于以下几点:

一、食素出于慈悲心

由历代传统及经文来看佛教其实应该是个十分着重素食的宗教,而其素食的主张建基于慈悲、戒杀生的信念。

据佛教的道理:“我即众生,众生即我”常而一切众生,都有“灵智”;一切飞禽走兽虽然外形与人不同,灵性却没有分别,我们应有慈悲心肠,尽可能戒杀,尤其因为众生轮回,你今天吃进肚的牛、马、鸡难保不是前生的父母配偶亲朋,正如《鸯掘魔罗经卷二卷》云:“一切众生无始生死,生生轮转,无非父母兄弟姊妹,犹如伎儿变易无常,自肉他肉,则是一肉,是故诸佛悉不食肉。”

在信佛者的心目中,一个好的佛教徒,是热爱一切生命的,信徒可以通过饮食这一特别的“修行”方式,来获得慈悲心,以此来提高生命的质量。而吃肉的人,佛经上说,断大慈悲种子。这些人由于“无己”(无知),残忍地杀害生命。佛家认为,一个人要是有残忍的行为,那是不能修炼成佛的。他们在杀生时,不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更不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对被屠杀的动物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如果他们真的了解被宰杀的动物,也像人们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就会感悟到那些动物被宰杀时同样会感到疼痛和恐惧,那也许就会使很多的动物不再被杀害。因此,佛教理论家主张,要阻止这些杀生的行为,关键是要激发起人们的慈悲心。

二、吃出来的因果轮回

因果定律,是佛家的基本法则,他们断言,造什么因,得什么果,是必然不变之理。选择素食,就是基于这种对因果轮回的认识。佛经上说:食肉的人,死了之后堕入恶的轮回之中,要遭受无边无涯的苦。造杀因就得杀报,食它的肉,就应该还它的肉。个别因,个别报;大家因,共同报。

在《鬼问目连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多有儿子,皆端正可喜,而皆早死,念之断绝,痛不可言。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为人时,见儿杀生,助喜啖肉,杀生故短命,喜故痛毒,今受花报果入地狱。’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有一狗,体大牙利,两目赫赤,常来啖我。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为人时,喜将狗打死,残害众生,无有慈心,今受花报,果在地狱。’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有人持诸利刀,常割我肉,尽便持去,须臾寻生,而复来割。痛不可言,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为人时,喜屠割众生,初无慈心。今受花报,果入地狱。’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恒患身体处处皆痛,不可得忍。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为人时,好渔猎,所网得鱼,投之沙土,令其苦死,今受花报,果入地狱。’一鬼问言:‘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镬汤地狱,种种受苦,无复休已。何罪所致?’目连答言:‘汝为人时,作天祠主,烹杀三牲,祭祀天神,血肉灌酒四方,’语众人言:‘汝等祠祀,大得吉利。作此魔邪之言,妖孽之语常轻欺百姓,诳惑父母,以此之故,果入地狱。’”

佛家在这里所说的这种“吃出来的轮回”的教理,从某种意义上说,确实认识到了人的饮食与自然生态链的关系,其中一些观点还颇合于现代生态文明的理论。例如,佛家认为瘟疫,就是共报的事例。在现代,那些嘴馋的人就爱吃野生动物,为此常常吃出病来,还把病大面积地传染给人类,这类事件,屡见不鲜。

三、把平等吃出来

佛家讲食素,还基于众生平等的原理。佛家认为,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将来都可以成佛。换句话说,现在的一切众生都是未来的佛。佛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推而及之,所有的众生,雄性是父,雌性是母。所以,今日所杀所食的家畜,都是过去父母、未来诸沸。佛家说“父母”乃是方便说法,使佛教徒生出戒惧心,从而避免食肉。

当然,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来分析这一理论,是没有什么道理的。我们所说的“父母”,完全是从血缘上、社会关系上来区分的。但从物种间的关系上看,人与其他物种有联系,要建立和谐、彼此尊重的生存关系链,这一见解是有意义的。从物种并存的视角看,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存在价值是相等的。净因法师在《杀生之残忍》中说:“人是动物,还是杂食动物。谁也没说杂食就一定是要吃肉的。我们可以吃蔬菜、水果和坚果。我们自认为很高贵,但从没有过平等的心,从来没有为和我们拥有同样生命的动物想过。我们鄙视它们的情感,否定它们的生存意义,认为其他动物的存在,就是为了我们的味觉。我们不把动物和人看做是平等的……我们的道德在哪里呢?我们都知道我们不能杀人,可是我们就能杀别的非人类的动物吗?他们和我们一样,是具有生存权利的啊!”这些物种间平等的自然博爱主义说法和现代动物保护者的某些观念是一致的。这说明佛家所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观念,与现代生态道德的某些主张是相通的。

四、食素出健康

佛家认为,饮食的荤素和多少,都与人的健康有直接联系。有些疾病,是由食荤引起的,可以通过食素得到预防和医治。同时,食素也不会影响人的脑力。

佛家的素食饮食观念,符合现代营养学的理论。世界健康组织建议,我们每天所需热量的4.5%取自蛋白质。小麦含有17%的蛋白质,米饭为8%,绿花椰菜则含有45%。人体所必需的营养,都可以从素食中获得。懂得搭配,不偏食,素食者就可以获得更均衡的营养。大脑细胞的养分主要是麸酸、维生素B及氧气等,食物中以谷类及豆类等含麸酸、维生素B最多;相比之下,肉类中的含量则微乎其微。所以,素食主义者能获得健全的脑力,不仅思维敏捷,而且与常人相比,智慧与判断力方面更有优势。像莎士比亚、牛顿、萧伯纳等,这些智者大都偏爱素食。

五、追求营养平衡素

素食没有肉食的许多付作用,如大量食用肉类及动物脂肪食品,不仅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导致胃肠胆囊疾病,而且引起胆固醇增高,血粘度上升,引发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中风、肥胖、癌症等多种慢性疾病。但仍有很多人对至少食持有异议。这除了贪求肉食美味之原因外,主要是担心素食营养不够。其实,这种认识是缺乏科学依据的。素食者可以从他们的食物中获得平衡的营养成分,这可从长寿的佛家高僧每日食谱与现代素食者食谱的对比中得到印证。日本北法相宗管长清水寺总住持大西良庆在昭和五十八年(1983年)逝世,享年107岁。他几十年来一直坚持早上六点钟起床,吃很简单的东西。他的一日三餐是:早餐为梅干、腌大头菜、豆腐味噌汤、白粥两碗;午餐吃早餐剩下的,或是面条;晚餐则是豆腐汤、菠菜或其他青菜混合的白饭一碗。大西良庆总住持修行以来,没有吃过肉类食品。

美国加州大学药学博士郑慧文研究素食食谱,提出了“221素食法”,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卫生部、英国卫生部的认可、推广。“221素食法”即以二份五谷杂粮、二份蔬菜水果、一份豆类的比例搭配进餐。“221素食法”可以确保素食者摄取充足的养分,尤其是素食者容易忽略的蛋白质及糖类,都可以借此而调整。

总之,素食富于营养,清淡而易于消化,能够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求,素食者不会引起营养素的缺乏而致营养不良或身体虚弱。

六、食素自有其滋味

对于五味,佛家也从提高人的健康水平的角度提出了有价值的看法,值得我们借鉴。有一部叫《摩诃止观辅行》的佛经说:适度的酸味,对肝脏有益,却会损脾脏,所以脾病不可吃酸;适度的辛味,对肺脏有益,却会损肝脏,所以肝病不可吃辛;适度的苦味,对心脏有益,却会损肺脏,所以肺病不可吃苦;适度的咸味,对肾脏有益,却会损心脏,所以心病不可吃咸;适度的甘味,对脾脏有益,却会损肾脏,所以肾病不可吃甘。

这样说来,佛家的素食并不是不讲饮食的多样化、不讲究吃得有滋有味的。素食者每天的饮食,包括下面五种:

1.面包、谷类和土豆,为饮食的三分之一。这类食品富含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很好的淀粉来源。有可能的话,尽量选择高纤维食品,但要多喝水,并在此类食品中尽量不外加脂肪。

2.水果与蔬菜,包括各种新鲜的、罐装的、硒干的以及果汁,也为饮食的三分之一,并尽量选择多类品种,每日不少于五类。水果与蔬菜富含维生素和纤维,深绿色的蔬菜含铁多,柑橘类植物中的维生素C可以帮助吸收铁。

3.牛奶和奶制品,此类食品富含蛋白质和钙,适量摄取。

4.豆类和坚果类,此类食品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等,适量摄取。

5.带脂肪和糖类的食品,包括、甜食、饼干以及油炸的食品等,此类食品少量摄取。

从对佛家膳食食谱构成的研究可以发现,这五类食品都是佛家基本饮食品种。在佛教饮食文化上,也确实出了许多素食美食家,佛家素食也已成一大食系。

七、增进健康的节食法

佛家认为,节食是增进健康的有效方法之一。佛经《摩何止观辅行》里面记载:吃得少,心智才能清明。而唐朝高僧百丈禅师曾经列出寺院生活的二十条要则中的第四条也说:“疾病以减食为汤药。”这说明佛家很重视节食在治疗病中的作用,这是很有道理的。我们知道,有些肠胃疾病和不适,确需减食调养,少吃东西才能让消化系统得到休息,减轻身体机以有的过度负荷,使生理组织恢复活力,白细胞和抗体充分发挥驱除细菌病毒的效能。

有很多疾病是由于饮食太多太杂引起的,中医有“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之说。饮食过量会引起消化不良、胃肠疾病、影响营养的吸收或者过多的养分留在体内排不出去,导致肥胖、动脉硬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因此,减少或适量饮食,可以防治疾病,还可以减少毒素的积累,这些对于强身健体无疑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