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受益一生的老人言
8126500000024

第24章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毛主席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还有一句老话,说的是“百闻不如一见”,很多事情,你听别人讲多少次,不如自己亲眼看一看;你看别人做多少次,不如自己亲自上手试一试,正如有句老人言说得好: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有些人,生而知之;有些人,学而知之;有些人,过而知之。无可否认的是,咱们绝大多数人,属于过而知之。毕竟那些天才只占极少数。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既然是普通人,就需要用普通的方法来对待。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人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最深切,经验增长最快。直接的东西总是有力的。

生活指导:加强执行力,在执行中获得成功

学和看有什么区别?“学”相当于耳听,“看”当然是眼见,“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眼见”比“耳听”更接近事情的真相;看和练有什么区别?“看”是观察,而“练”是亲自动手实践,比“看”更接近实际。所以说,“练”最接近事情的实质,也最有利于我们掌握事情的真相。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事情的本质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即使练习,我们也得经过长时间的、多次的重复,何况走马观花,隔靴搔痒?不下水,不论你懂得多少知识和技巧,也是学不会游泳的。很多人总是会高估自己,而到实际操作的时候才能看出我们真正的能力。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学就是学习,而思就是实践,不思考,学习是没有效果的,永远也转化不成你的智慧。

人们常说,“走出去,看一看”,就是因为在直观中学习效果更好。搞科研的人为什么非常注重实验,也是为了在反复的“实际练习”中检验理论。一套理论,不论多么玄妙深奥,天花乱坠,不能得到事实的检验,都无法成为定理和真理。世界各国都非常注重军事演练,也是为了在“练习”中提高战斗能力。士兵们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也进行了很多观摩学习,但只有在荷枪实弹的练习中才能真正提升战斗力。

一代武术大师李小龙说过:“在武术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打。”美国经常联合其他国家在世界各地举行军事演练,除了军事威胁“亮肌肉”外,也有以军事演练的方式保持军事战斗力、增进战斗力的目的。

三国时期的吕蒙,出身微寒,没读多少书,但他有雄心壮志,就是想带兵打仗,成就一番事业。吕蒙由于知识疏漏,见识浅薄,被人们戏称为“瞎子阿蒙”。但吕蒙在志向的促使下,开始刻苦学习,开始阅读很多兵书。他常跑很远的路借来很多兵书读,常至深夜。不过这些知识也没让他表现出什么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这些书本上的知识并不能让他真正带兵打仗。不过吕蒙还是有一股刻苦劲,对读书没有松懈过。

后来,吕蒙参加了军队,跟着周瑜南征北战,对兵法知识渐渐有所领悟。周瑜的用兵之法,常常让吕蒙茅塞顿开,大开眼界。尤其是在赤壁大战中,周瑜的智慧和所作所为让吕蒙深受启发,他这时才领悟到当年书本上讲的那些东西是很有道理的。再加上他上进心很强,遇到不懂的问题常常向周瑜请教,在周瑜的指导下,吕蒙进步很快。他亲眼观摩周瑜和诸葛亮的用兵之法,细心揣摩,认真思索,赤壁之战就是他的大课堂。

但是吕蒙还是不能带兵打仗,他还是不能一个人真正撑起事来。吕蒙长期担任副都督,周瑜是正都督。在周瑜眼里,吕蒙可以把一件事情看明白,但还是不一定能把一件事情办成,因为他没有实际经验,因而让人不放心。他也没有完全独立带兵打胜仗的经验,不仅别人有此担心,吕蒙自己也不自信。

后来周瑜患病将亡,在给孙权推选都督人选的时候,虽然吕蒙上进心很强,也跟随自己多年,深得自己信任和喜欢,但还是理智地拒绝了推选吕蒙。周瑜推选了鲁肃作为都督,在周瑜眼里,鲁肃熟读兵法,深有韬略,多次在游说、出使中表现出了惊人才华。好在吕蒙也没有记恨,仍然勤奋好学。

周瑜亡后,由于鲁肃体弱多病,吕蒙作为副都督,开始负责一些事情。这时候吕蒙的智慧和经验又开始快速增长。在实际管理军队事务的过程中,他对周瑜的智慧和兵法上的知识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鲁肃有一次看望吕蒙,探讨之余深感吃惊,说一段时间不见,没想到先生已经大大不一样了。吕蒙也自信地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也就是“刮目相看”的由来。

鲁肃因病亡后,吕蒙无可争议地升任大都督一职,统帅吴国军队。吕蒙的雄心和韬略进一步增长,这时候他已经是一个能征善战的将军了。后来在和蜀国争夺荆州的战事中,关羽骄傲轻敌,出征他处,荆州空虚。吕蒙先派一小队人马射杀了蜀国安排在瞭望台上的士兵,使关羽的军情传不出去,又深夜大军渡河,偷袭荆州,不费吹灰之力就攻克了荆州这座军事重镇。这一仗也成为了蜀国消亡的转折点。

吕蒙正是沿着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的轨迹成为一代名将的。吕蒙先是学,但这不足以让他成为一代名将,后来吕蒙跟着周瑜在赤壁大战中观摩,也不足以让他成为一代名将,直到后来吕蒙接触到带兵打仗的实质,负责指挥战斗的时候,才成为了一代将才,才让世人“刮目相看”。吕蒙带兵打仗的时候,对兵法有了切肤体会,对周瑜的智慧有了真正的领悟,才成为了东吴栋梁。假若吕蒙一直学,或者一直担任副都督,也不会有漂亮的荆州一役。学还属于间接接触,看也在表层里绕,只有到练的程度,才接触了实质,也才能成事。

我们强调“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也不是要排除理论的重要性,理论也是相当重要的,没有理论的指导,很多时候“练”就会成为瞎子点灯白费蜡。学是基础,看是桥梁,练才有根基。不学就练,不看就练,是冒进,急功近利。一个人学武术,如果一上来就跟人打,那样只会被打得鼻青脸肿,毫无胜机。在理论的指导下,勤学苦练,不断精进,才是制胜之道。没有理论的指导,“练”就没有高度,就很盲目。孔子有云:思而不学则殆。就是说光实践不学习也会做无用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印证理论,在理论中实践,才是成功之道。

“老人家”教导我们:

“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强调的是一个执行力的问题。学的够多了,看的也够多了,要怎么样才能最终把本事学到手、把事情做成?还是要落实到实践上。强调“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也没有否定理论的重要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并且最终把重心落到执行上,这样才能真正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