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受益一生的老人言
8126500000025

第25章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说和做是完全不同的,不亲自经历,很多事情你永远不知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正如有句老人言说得好: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总是要历经百转和千回才知情深意浓,总是要走过千山和万水才知何去何从”这两句歌词说出了一个很贴切的道理,很多事情,只有做过才知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人总是这样,往往高估自己,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眼高手低”的“潜能”,而且这还是与生俱来的,而我们终生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将这种“劣根性”排斥掉。这就需要我们记住一句话,“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事情只有落实到最实质的时候才会显现出它的分量,我们人也只有在脚踏实地做事情的过程中才能触摸到生活的肌肤。一个人慷慨不慷慨,买单的时候才能看出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说得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老百姓也说得好。

生活指导:不要眼高手低

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我们中国人家喻户晓,业余和专业是有区别的,事情只有在落实到最实质的时候才会还原它本来的面目。澳门赌王何鸿燊的二女儿喜欢唱歌,说要以唱歌为业,何鸿燊建议她说:“你喜欢唱歌没问题,但你要搞清楚,喜欢唱歌和以唱歌为生是不一样的。”可谓一语道破天机。

事情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就会显示出它的残酷性来,而这往往是我们很多人的软肋。我们人或多或少都会把自己高估一些,都会把事情理想化一些,都会把自己的想法想当然一些,而这也就是“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的来源。平时我们大家在KTV里唱歌的时候,一个比一个唱得欢,但若真要走音乐道路取得一些成就,靠嗓子吃饭,那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王磊是王科的哥哥,吃饭时间到了,弟弟却迟迟不进家门。王磊便去找,最后在台球厅找到了弟弟。弟弟正在打台球,就最后一个球,却迟迟打不进去。王磊生气了,说:“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有什么难的,我来帮你打!”王磊打了十多分钟,额头冒汗,却迟迟打不进去,最后那顿饭是弟弟拖着他去吃的。这就是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很多。我们常说的“隔行如隔山”也有这方面的因素,因为你没有从事过那件事情,你就不知道那件事的深浅。用眼睛看和用手做是两回事,用嘴巴说和具体操作也是两回事,即使是捡垃圾,也有捡垃圾的门道。

刘真是一位历史老师,他向学生们讲过一个关于他爷爷的“挑担”故事。抗日战争时期,刘真的老家正好是中日两军对阵的前线,日寇对国统区实行经济封锁,禁运食盐、布匹、药品等战略物资,国统区的食盐价格一度涨到一担谷一斤。刘真的爷爷当时年轻,经常偷越封锁线,靠着一双肩膀,将日占区的紧俏物资挑到国统区贩卖,来回二百余里,一趟下来,虽说辛苦又危险,但获利颇为可观。许多乡亲看红了眼,跟他一起干,但没有几个能坚持下来的。

刘真爷爷有两个亲侄子,都是二十岁上下的年纪,身强体壮,颇有力气,也想吃爷爷这碗饭。爷爷同意了。到了交易市场,侄子们也想像爷爷一样,挑一百五十斤,但爷爷不准,让他们各挑一百二十斤。上路后,两个侄子自恃年轻力壮,健步如飞,还嫌爷爷走得太慢。爷爷不言语,仍不紧不慢地走着,每十里一歇。走到半路,侄子们气力耗尽,模样就狼狈了,走三步,歇一歇,若非心疼钱财,真想将担子扔掉,空手回家算了。没奈何,爷爷只好捎着他们走,先将自己的担子挑几里路,然后返回来,帮侄子接担子。来来回回,折腾到半夜,叔侄三人才回到家。后来,两个侄子自知工夫差得太远,就不干了。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的例子。侄子们年轻气盛,没有充分估计到挑担子的艰苦性,结果很狼狈。也可以说没有认识到自己的有限性,把自己放大了,最终被打回了原形——事实的残酷性让他们明白了自己的斤两。

一般来说,年轻人把自己放大一点,年少轻狂,是可以理解的,至少也代表一种自信,有利于潜能的发挥,但过于把自己放大,最终就要吃不了兜着走了。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把自己的能力打个折后,再打个折,就是我们实际的能力。

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非常注重实战。他曾说过,在学功夫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项训练就是对打。在李小龙十几岁的时候,在学功夫的初级阶段,有次和街上一群小混混发生了冲突,被一个学过功夫的小混混打伤。凭李小龙的性格,当然不会服气,但他并没有回去埋头苦练,而是修养、琢磨几天后,又去找那小混混挑战,结果又被打了一顿。李小龙没有气馁,他潜心反思,研究对方拳法的和自己拳法的不同之处,以及对方拳法的长处。又过了几天后,他又去实践挑战,这次,他赢了。对方的脚踢过来的时候,很容易就被李小龙反制住了。对方非常吃惊,没想到短短几天之内,一个手下败将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李小龙非常注重实际演练,创造了奇迹。

学功夫如此,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有这方面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做了之后才深有体会。按照书上的套路刻苦练习当然是必要的,但不注重实战,书上的东西永远是书上的东西。练功夫按书上的套路,你面对的是一个静止的东西,但你真正需要面对的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你不知道人家有怎么样的反应,到底会怎样想,这些都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去了解。当然,李小龙回去之后刻苦练习,最终可能也会打败对手,但绝对没有那么快,这也就是李小龙在短短32年的生命里取得极高武术成就的原因之一。不下水,我们永远学不会游泳。我们对很多事情指手画脚,可能我们做了之后,剩下的往往只有感叹了。

“老人家”教导我们:

“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一件事总要落到最实处,才能发现它的分量,也才能掂量清楚自己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