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受益一生的老人言
8126500000047

第47章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砍柴要去哪儿?山上。山上有柴吗?今年可能没有,但明年会有,后年会有,大后年也会有,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常言道:好死不如赖活着。为什么?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活着才能干事,如果连命都没了,那什么事也干不了了。我们人活着,要保留那些最基本的资源,因为它们是一切财富的母体,比如生命、健康等等。很多人为了赚钱而去跳楼,这就不值得了。赚钱的目的是为了活得更好一点,那我们又何必为了活得更好一点而不活了呢?这就相当于一个人上山打柴,下雨路滑柴没打着,却把山给炸了,这又何必呢?我们也有很多人为了多赚点钱而加班加点,不顾健康点灯熬油,结果颈椎病、脑血栓、肥胖、抑郁症等等相继出现,这又何必呢?我们多赚点钱是为了活得轻松点,那我们又何必为了活得轻松点而让自己满身疾病呢?这就相当于一个人上山打柴,为了多打一点,结果把山弄塌方了,这又何必呢?柴可以明天再打,但山不可能明天再垒起来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抓住根本,气定神闲,轻松生活。

生活指导:抓住根本,气定神闲,轻松生活

毛主席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共产主义再美好,如果你连枪都扛不起来,又有何用?可能也正因如此,毛主席老人家才特别注重体育锻炼,堪称世界领袖中的体坛健将,74岁高龄横渡长江,令世界刮目,也令“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激荡神州。大智慧风范显露无遗。“本钱、本钱”,有本才有钱,青山是本,绿柴是钱,没有了青山,绿柴何处找?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在生活中我们要抓住那些最根本的东西,因为它们是我们的“根本”。朱元璋打天下时有谋臣建议采取类似“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朱元璋听取了,最后夺取了天下。因为这抓住了事情的根本。征战打仗,粮草为根,城池为本,没有城池,就没有容身之处,危险无法防范,没有粮草,兵马就不能成行。至于称不称王,那都是虚的,都是一些柴火而已。三国时期袁术早早就称帝了,结果被曹操嘲笑为“我一不留神,还把袁术看成了豪杰!”果然不出三月,袁术兵败被逼自杀了,自杀时还说了一句:“刘备还是个厚道人呐!”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留得城池粮草在,不怕没王称。

现在很多女青年择偶,很看重上进心,也是有道理的。因为这是一个人的根本。家境再好,十年不上进,梁山也会被吃空;起点再高,十年不上进,也会被别人赶超。唯有“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上进心,才能保证一个人的步步高升,最终至少达到小康水平。上进心强烈一点的,还可以达到“大康”。也就是说,只要老公有上进心,美女永远有柴烧。

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领兵进攻赵国,围困赵国国都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威王求救。齐威王想封闻名智士孙膑为大将军,领兵救助赵国。孙膑推辞说:“不行,我是个受过刑的残废,当了大将,恐怕难以使将士们信服。大王还是请拜田忌大夫为大将吧。”于是齐威王封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救援赵国。

田忌本打算带领军队直接支援赵国,但孙膑对田忌说:“现在魏国把精锐的兵力都拿去攻打赵国,国内大多是些老弱残兵,十分空虚。咱们不如去攻魏国都城大梁,造成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庞涓得到这个消息,一定会放弃邯郸,赶回救援。我们在半道上等着,给他一个迎头痛击,准能把他打败。”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率军向魏国的首都大梁进发。

庞涓得知消息,非常着急,赶紧丢掉粮草辎重,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桂陵设下埋伏,当庞涓率领长途跋涉而疲惫不堪的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齐军大胜而归,邯郸之围也解除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桂陵之战”。

孙膑可谓深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奥妙。因为他知道,任何一个有脑子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才要出奇制胜围魏救赵。庞涓不可能丢弃他的“老家”而跑到别处去打仗,对庞涓来说,魏国的都城大梁就是他的“青山”,是他柴禾生长的地方,他不可能不来拯救这个“青山”,否则他就“没柴禾”做饭吃,而这样一来自己就以逸待劳,自然可以大获全胜。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是一个很“根本”的思想,而围魏救赵是孙膑深刻理解并运用了这一“根本”思想的战例,名垂千古。

无独有偶,三国时诸葛亮北伐也遵循“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规律。三国时期,228年春天,蜀军准备北伐。当时有两套方案,第一套是蜀国大将魏延的一个计谋,据记载,魏延当时的计划是:由其率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进军至长安。镇守长安的魏国安西将军夏侯楙怯而无谋,“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唾手可得。魏国聚集军队“尚二十许日”,诸葛亮大军可趁机“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便可一举平定长安以西。

但诸葛亮考虑后否决了,认为此计太险,未必能如此顺利,一旦失利将大势尽失,陷于进退维谷之地,于是最终选择了“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的计划,确立了先攻占陇右以此作为进攻跳板的战略。

最后司马懿评价诸葛亮此举非为胆小,而是保本稳进的行事做法。

诸葛亮也深谙“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奥妙。魏延的计划固然有一定的可行性,至少“听上去很美”,但一旦出一点意外,则“大势尽失”,这是一种拿“青山”去搏命的做法,非用兵之道。而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旦有所失守,也可安全返回。“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下次还可以出兵征伐。难怪司马懿评价诸葛亮不是胆小,而是保本稳进。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是一种长远的生活眼光,一种持续奋斗的生活意识,一种不争一时之气、不斗一时之狠的生活历练,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上进的表现。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生活中我们要践行“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生活理念,就多做那些有益“青山”的事情吧。比如我们可以投资知识,年轻人找工作先别太看重钱,可做那些有益于知识、技能增长的工作,一技在手,不愁没饭吃;工作后我们也别太拼,不要为了所谓的一些福利而去损害自己的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是幸福的载体;平时业余时间我们也不要太过穿梭于纷繁复杂的交际场所和杂七杂八的所谓业内培训、会议等,多腾出时间陪陪家人,家是我们的根,家是我们的本,血浓于水,身体缺血,我们会没命。家和万事兴,家和万事兴。

“老人家”教导我们:

《孙子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奇”固然是制胜的关键,但“正”是根本。也就是说,大兵压境是“青山”,奇谋怪招是“柴禾”,有“青山”在,“柴禾”才能起作用,没有大兵压境,派一小队人马在后面包抄又能有什么用?当前我们发展经济,为了一些GDP而破坏环境,这是一种为了一点柴禾而毁青山的愚蠢做法,从我们中国千秋万代的基业来说,也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