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与退的智慧
俗话说,进一步冤家路窄,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在现实社会的许多博弈中,面对复杂的竞局和可供选择的多种策略,博弈参与者往往感到进逼也不是,后退也不是。
那么参与者到底应该进一步,还是退一步呢?这就要求局中人随机而变,灵活应对了。
妥协——斗鸡博弈的精髓
众所周知,“呆若木鸡”这一成语源于古代的斗鸡游戏,现比喻人呆木不灵,像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讶而发愣的样子。但其本来意思却与此正好相反,通过阅读下面的典故你就会明白一二。
纪渻子是春秋时期训练斗鸡的名家,鉴于他响亮的名声,斗鸡爱好者周宣王把他召来专门训练即将上战场的鸡战士。
训练十天后,周宣王迫不及待地催问道:“鸡驯好了吗?”纪渻子摇摇头,回答说:“还不行,它一看见别的鸡或听到别的鸡叫,就跃跃欲试,没有达到我想要的那种境界。”
训练期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次派人来问训练好了没有。纪渻子皱皱眉头,说:“还不到火候,这鸡的斗气还没有完全隐藏,心神还相当活跃。”
再过了十天,周宣王有些不高兴地问:“现在怎么样啦?该训练好了吧?”纪渻子胸有成竹地说:“好了,骄气没有了,斗气深藏了,心神也安定了,可以上战场了。”
周宣王高兴至极,马上去看斗鸡的情况,查验训练的成果。只见那只斗鸡好像木头似的,面对别的斗鸡挑衅的鸣叫,它毫无所应,不动也不惊,好像没有听到似的。周宣王有些纳闷了,鸡都被训练成呆头鸡了,何谈取胜啊?可当纪渻子把它放进斗鸡场时,对手一看到它,转身就逃,斗也不敢斗了。
果然名不虚传啊,原来纪渻子训练鸡的最佳效果就是要达到这种呆若木鸡的程度。让其精神凝聚在内,不为外面的光亮声音所动,用霸气震住对手,这样既可以起到吓退对手的作用,也可以起到麻痹对手的作用,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效果。
由上面的典故我们可知:呆若木鸡原来是比喻精神内敛、修养到家的意思。
再延伸至人生处世上,就是人如果不断绝竞争的心理,则容易树敌,造成关系紧张,彼此仇视;若消除竞争之心,则必会化干戈为玉帛,不战而胜。
故事听完了,相信聪明的读者也知道我们将要谈到哪个博弈模型了吧——斗鸡博弈。其实“呆若木鸡”的典故就包含了我们接下来要说的斗鸡博弈的基本原则:让对手对双方的力量对比进行错误的估计,进而产生错误的期望,再以自己的实力战胜对手。
话说某一天,一只红公鸡与一只白公鸡在斗鸡场上比斗。两只公鸡各有两个行动可供选择:要么后退离开,要么前进攻击。如果红公鸡后退了,而白公鸡没有退下来,就说明白公鸡获得胜利;如果红公鸡后退了,而白公鸡也退下来了,则双方打个平手不分胜负;如果红公鸡没有退下来,而白公鸡退下来了,则说明红公鸡胜利;如果红公鸡和白公鸡都没有退下来,都选择了前进,则两败俱伤。
所以,对任何一只公鸡来说,自己最好的结果就是,对方退下来而自己不退,但是这种选择存在着对方也不退从而造成两败俱伤的隐患。
如果两只公鸡都选择前进,结果是两败俱伤,双方都得-2;如果一只公鸡前进,而另一只公鸡后退,则选择前进的公鸡得1,而选择后退的公鸡得-1;如果两只公鸡都选择后退,则两只公鸡都得-1,但没有两只公鸡都选择前进受到的损失大。
斗鸡博弈的支付矩阵如下图所示:
斗鸡博弈白公鸡
前进后退
红公鸡前进-2,-21,-1
后退-1,1-1,-1
在斗鸡博弈中存在两个纳什均衡点:红公鸡前进,白公鸡后退;或者是白公鸡前进,红公鸡后退。但关键问题是谁前进,谁后退?
如果在一局博弈中,只有唯一的一个纳什均衡点,那么这局博弈的结果是可预测的,即这局博弈唯一的纳什均衡点就是我们预测的博弈结果。但如果在这局博弈中存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纳什均衡点,那我们就无法确定会出现哪一个结果。斗鸡博弈就属于后者,我们无法准确预测其博弈结果,不能确定谁前进、谁后退。
面子与妈妈孰轻孰重?
斗鸡博弈还有另外一种类似的模型,即胆小鬼博弈。这是一场极度危险的游戏,当中的每一步都蕴藏着巨大的希望与危机。胆小鬼博弈与斗鸡博弈的内容大同小异,大概是这样的:
聪聪和沐沐这两个顽皮好胜的不良少年在玩伴们的怂恿下要做一场有关胆量的游戏。两个人各驾驶一辆车,开足马力相向而行。游戏规则为:在死亡越来越近的情况下,谁先坚持不住,转弯躲闪,谁就是小鸡,就是胆小鬼,就算谁输,还要被玩伴们嘲笑;谁面对将近的死亡毫不畏惧,勇敢地冲上去,谁就被视为英雄,并被其他人拥立为小头头。
你可能会问:游戏的参与者没有精神方面的障碍吧?现实生活中会发生这种情况吗?其实完全有可能,在他人鼓动下,当事者很可能会冲动而为。你可能还会问:为什么博弈论总是以一些行为举止异常的人来说事呢?这完全是讨论所需,爱走极端的人才更容易说明问题。
显然,在这个游戏中,谁先怕死,驱车避让,谁就算输。但是,如果双方对抗到底,都不肯让路,结局将是灾难性的,他们可能会同归于尽,这一结果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全体,都是最坏的;如果双方都退避让路,他们在身体上虽然都安然无恙,但心理上却会受伤,会成为他们所谓的胆小鬼,在玩伴们面前威信扫地,可能永远都抬不起头来。
那么,聪聪和沐沐的这场胆小鬼博弈的对阵形势最终会是怎样的呢?对于聪聪或沐沐个人而言,其最大收益是自己勇往直前,逼迫对方让路;但如果对方坚持到底,则自己最好选择让路,因为丢脸总比丢命好。所以,聪聪或沐沐的选择有以下几种情况:
如果聪聪认为沐沐会勇往直前,因为沐沐比赛之前曾口出狂言,声称自己肯定要赢,那么聪聪就会选择退避让路,在伙伴面前丢尽颜面,成为胆小鬼,而沐沐会赢得胜利;如果聪聪判断沐沐会躲避,那么他更愿意勇往直前。沐沐的想法也是如此。因此,这局博弈就成为了一个零和博弈,就会有以下两个理性解:
聪聪退避让路,沐沐勇往直前;聪聪勇往直前,沐沐退避让路。
但是,如果聪聪和沐沐都是意气用事、干什么都不计后果的冲动人,那么他们很可能会在“士可杀不可辱”信念的鼓动下,选择一直向前冲,最后同归于尽。此时,这局博弈就由原来所说的零和博弈转为双方都遭受最大损失的负和博弈了。
求生是人的本能,如果聪聪和沐沐在发动汽车引擎之前突然想起了等着自己回家的妈妈,则两人都会选择放弃做胜者的机会,宁肯丢脸也要见妈妈。虽然他俩都会在朋友中间没面子,但是因为胆小鬼的名声是由两个人共同承担的,他们之间也就没有什么差别了。
胆小鬼博弈与斗鸡博弈一样都有两个纳什均衡点,所以,无论对局内参与者聪聪或沐沐本人来说,还是对局外旁观者他们的伙伴们而言,这局博弈都是令人苦恼的:既无法预测出一个谁胜谁负的结果来,也不能制定出什么必胜策略。
如果你是当事人,想要赢得这场游戏,你该怎么做呢?仔细分析一下,这一博弈也不是全无头绪,对参与者来说,获胜的关键是要极力表明自己会勇往直前,以此来威胁对方,让对方相信你绝对不会退却,你越是表现强硬,对方就越有可能受到你的恐吓而退避让路。但是如果你知道对方是一个“一根筋”的人,绝对会硬干到底,那么你最好别与他打这一赌,既然无法回避选择了与其竞争,你最佳的策略就是当个胆小鬼,在最后关头转弯是双方的最优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运用到胆小鬼策略,比如在买东西过程中常见的买方与卖方之间的讨价还价,当买主确实想买,但价格却无法谈拢时,可以做出转身要离去的姿态。注意,这其实就是一个胆小鬼策略,它带给卖家的暗示就是我宁可不买,也决不妥协,希望以此迫使卖家让步。如果你出的价钱实际上是卖家可以接受的,只是出于买卖人的贪心,卖家想要多赚一些,当他看到买主转身无法达到目的后,就会作出让步。
敲山震虎,让对手主动退出
胆小鬼博弈的微妙之处就在于:它似乎证明了在某种情况下,你越不理性,就越有可能成为赢家,得到理想的结果。在这局博弈中,我们可以形象地把倾向于退避让路的一方称为胆小鬼,而把勇往直前、坚持到底的一方称为亡命徒。当然,只要是思维正常的人,都会承认胆小鬼比亡命徒更理性,因为丢面子总比丢性命要划算。
可是话说回来,正因为有了胆小鬼的这种理性,才使得亡命徒更容易占到便宜,相比理性的胆小鬼而言,做个亡命徒似乎更好一些。所以,有关胆量的这个胆小鬼博弈看起来是有悖常理的——谁越不理智,就越能得到好处。
在一定程度上,亡命徒策略虽说是一种有效的可以使自己的利益达到最大的策略,但这也并不能保证它每次都能成功。这种“有效”是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的:必须在对方是理性的胆小鬼的情况下,亡命徒策略才可奏效。
最滑稽的局面可能是,对方也采取了这种亡命徒策略,这完全有可能,因为做亡命徒似乎更占便宜。那么对于你的威胁,他会熟视无睹,而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办事。在这种情况下,你反而会陷入进退两难的麻烦之中:要么同他一样做个彻头彻尾的、名副其实的亡命徒,两败俱伤,为了面子丢掉性命;要么狼狈地卸下亡命徒的伪装,现出胆小鬼的原形,很丢脸地取消较量。
在现实生活的一个小小游戏中,选手都会使用这些类似于“小聪明”的小策略,在纷繁复杂的、变化多端的世界政局中,巧妙地运用一些“小聪明”是一个成功的外交家所必需的技能,但也不乏一些没有效果的威胁,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助手在回忆录中就提到过这么一个小插曲:
尼克松总统就曾经希望靠亡命徒策略(尼克松称之为疯子策略)打赢与越南之间的战争。具体做法是指使人向越南散布信息:尼克松总统已经恼羞成怒,成了不计一切后果要把这场战争进行到底的“疯子”,为了尽快夺取战争胜利,美国在必要情况下会使用原子弹。
尼克松本来是希望通过威胁迫使胡志明两天之内派使者跟他们和平谈判的,但事实是,这并没有引起胡志明的恐惧,对于尼克松的“使用原子弹”的恐吓,胡志明丝毫不放在心上,尼克松的这一策略并没有起到预期的作用。
当然,这一模型侧重强调的还是胆小鬼游戏:双方都希望对方宣布退让,自己白白捡一个保住面子的胜利者的头衔。可是在某一方使用亡命徒策略时,就与原来的游戏有了很大的不同:现在他们谁也无法通过判断对方的行动来决定自己的选择了,选择一旦作出,就没有更改的机会,他们要么选择做个胆小鬼,丢面子;要么就当个亡命徒,丢性命。
当游戏进行到这个地步的时候,这两个愣头青一定会后悔自己哪根筋不对了,打了这么一个“左右都是错”的赌。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放手一搏
在斗鸡场上,如果参赛的两只斗鸡实力悬殊太大的话,实力占优势的那只斗鸡理所当然地会依仗自己的能力选择进攻,而实力弱小的斗鸡自然会做出权衡,在确实取胜无望的情况下,肯定不会拿鸡蛋去跟石头碰,而会很明智地选择后退。后退是实力弱小的斗鸡的优势策略,因为若选择不计后果的进攻,硬碰硬,其结果十之八九自己会丧命,而选择后退,最多也就是失去主人的疼爱,但却可以保得性命。
但是,如果主人改变规则,规定打斗失败的一方不是失宠而是丧命的话,那么弱小的斗鸡即使知道自己进攻取胜的几率很低,也不会坐以待毙地选择后退而等待主人的屠杀,它也会选择前进,放手一搏。
唐高祖李渊根据立长不立幼的传统习惯,于公元618年册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为了在大臣和诸子之中树立李建成的威望,巩固他的太子地位,高祖接二连三地委李建成以军国大事;为了让李建成熟悉国事,提高处理政务的本领,高祖每次临朝,都让李建成坐在自己身边,参加各种问题的讨论。
除此之外,高祖还命礼部尚书李纲、刑部尚书郑善果为东宫官员,给李建成出谋划策,决断各种机要问题。但高祖的一切努力都归于枉然,李建成还是辜负了高祖的厚望。
在李建成被派往原州接应安兴贵回到长安时,其队伍七零八落,溃不成军,高祖见此十分生气;在东宫,李建成不理政务,无节制地饮酒,还故意搬弄是非,离间兄弟关系。李纲多次劝诫无效辞官离开了东宫。
就在李建成的处境日益不妙之时,秦王李世民却逐渐受到了高祖的重用。
李世民于公元620年奉高祖之命平定了刘武周割据势力,收复了并洲、汾阳广大地区;又于公元621年奉诏消灭了窦建德和王世充两大劲敌,极大地巩国了李唐政权。李世民的威望日益提高,就在这时,他萌生了替代李建成当天子的念头。李建成看到李世民的威望不断提高,感到十分不安,就拉拢四弟李元吉一起对付李世民。在李世民的酒杯里下了鸩毒而未毒死李世民之后,李建成并没有因此罢休,相反加紧了行动。
就在李建成与李世民对继承权进行激烈争夺的时候,恰逢突厥南侵,高祖同意了太子李建成的建议,让李元吉代替李世民北伐突厥,并调李世民的部下尉迟敬德和秦叔宝等人随同出征。李建成和李元吉两人密谋,在出兵饯行的时候,派人刺杀无将保护的李世民。李建成的一个属官得知后,马上将这个机密消息报告给了李世民,李世民忍无可忍,决定放手一搏,先下手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