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
8180600000185

第185章 重庆看病

一天,同乡潘赞化走几十里路来鹤山坪看望陈独秀夫妇,本想看看就走,但陈独秀和潘兰珍一再挽留,只好留下来吃顿午饭。这是一顿怎样的午饭呢?“一顿马铃薯宴!”所有的饭菜全都是马铃薯做出来的。下酒的菜是干辣椒炒马铃薯丝,吃饭的菜是马铃薯片、马铃薯条,主食还是马铃薯。潘赞化面对此情此景,鼻子一酸,差点流下眼泪。好友离去时,陈独秀依依不舍,送了许多路。

1939年12月30日,陈独秀给搬到成都骡马市街的杨鹏升写了一封信,告诉他日内去重庆看病,因为一直没有诗作,便将昔日写的《告少年》诗寄去,以答谢杨鹏升夫人和平女士赠的画笺。在《告少年》诗里,陈独秀骂斯大林是独裁者。

1940年元月4日,陈独秀夫妇由鹤山坪到江津县城。章士钊来信说,为陈独秀看病的医生去歌乐山,要陈独秀推迟几日去重庆。

去江津县城住了一个多月,国画家阎松圃来看陈独秀,谈到医药费用的事,陈独秀说:“倘有编译局约购一稿,可以支用,我不想累及别人。”国立编译馆馆长陈可忠为陈独秀《小学识字教本》预支稿费五千元。自祖母去世后,陈独秀一病十个月没有写字,书稿没有动笔,已成一心病。阎松圃说他是政治上软禁,经济上很穷,生活上靠朋友。

2月6日,阴历腊月二十九日,何之瑜陪陈独秀、潘兰珍到了重庆宽仁医院。章士钊来看陈独秀,见面说:“你很好,我像小瘪三样。”陈独秀说:“你找弱男回来管管好了。”吴弱男是清末诗人吴彦复的女儿,章士钊新区娶了姨太太后,两人分开过了。

章士钊住在重庆中三路聚兴村五号,请陈独秀隔日去他家过除夕之夜。陈独秀有病,无心过节,说,乱哄哄的时候,饭都吃不好,还过什么节。他答应出院后,到章士钊家住一阵子。在这之前,章士钊请陈独秀转请杨鹏升给他刻了一个印章。

陈独秀住进二号病房,医生替他看血压、心脏和肠胃,认真地检查了一遍。医生告诫陈独秀,你的病,不在药好药孬,根治在静养。出门后,何之瑜对医生说,陈先生是个名人,望医生一定要尽力。医生听说病人是陈独秀,很客气。他低声说:“你是他学生,可以告诉你,陈先生可能活不了三年。陈先生的心脏不能再扩大半指。”何之瑜听了,赶紧说:“千万不要告诉陈先生和陈太太。”

医生的话,后来果然成为现实,两年后,陈独秀就去世了。

正月里一天,包惠僧来看陈独秀。陈独秀躺在病床上劝他说:“不要再认死理,找找人,搞个一官半职。现在物价这么高,守在那里总不是事。”包惠僧住陈家桥,他约陈独秀出院后,到他家住几天。陈独秀说,年老多病,行动不便,还是不去了。本来打算到行严家住几天,也不想去了。陈独秀嫌重庆太吵,烦躁不安,巴不得早一天回去。这次到重庆,是陈独秀晚年最后一次出远门。

2月20日上午,陈独秀从医院启程回江津。下午三点,船到江津。从重庆回江津这天,陈独秀坐了八小时船,原担心病情加重,结果还好。邓燮康家就住江边,依山傍水,后面是一个小庭院,到鹤山坪的小路也从他家门前而过。重庆来往小轮也在他家附近停靠。陈独秀回江津后,邓燮康留他住了一阵子。陈独秀很喜欢江津郊区,曾笑着对邓燮康说:能葬于此,死得其所。

隔日,章士钊从重庆寄来一封信,内有杨鹏升寄来的三百元汇票。原来,杨鹏升还以为陈独秀在重庆住院呢!陈独秀连声说:“这怎么好,这怎么好,又要人家破费。”三百元,相当于少将参事杨鹏升一个月的薪金。陈独秀是一个落魄之人,本来是英雄盖世的性格,不说半句软话的人,现在过起了靠人施舍的生活了。他说,收下惭愧,却之不能。

有了钱,加上刚刚看了病,陈独秀精神愉快。一个小雨的天气,陈独秀举伞在江津城郊走,吟诗《郊行》:

蹑屣郊行信步迟,冻桐天气雨如丝。

淡香何似江南路,拂面春风杨柳枝。

“淡香何似江南路”,说明多年流落异乡的陈独秀,现在向往家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