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
8180600000191

第191章 世界大势

1941年年底一天,朱蕴山带几只鸭子来看陈独秀。临别,朱蕴山请陈独秀题诗留念。陈独秀写了一首诗:“贯休入蜀唯瓶钵,山中多病生死微。岁晚家家足豚鸭,老馋独噬武荣碑。”

贯休是五代名僧。欧阳大师有一本《武荣碑》,陈独秀写了这首诗送他,他便把《武荣碑》借给了陈独秀。

春节期间,杨鲁承孙女杨树君在成都读书,她回家过寒假,请陈独秀为她题字。陈独秀写了一首诗,开头是“相逢鬓发重重老,且喜疏任性未移”,陈独秀解释说:最近我的一位老朋友廖先生从苏联回来见到我,我写这首诗赠给他,意思是虽然我们的两鬓都白了,但高兴的是意志和性格都没有变化。现在我把这首诗转送给你。

1942年,抗日战争迎来了最艰难的一年。六十三岁的陈独秀稍稍伛偻的身子已明显不如入川之初了。他喜欢在日光下漫游,看着异乡的山水,偶尔吟诗几句,排解寂寞。1月7日,陈独秀抄录近作,寄台静农:“峰峦山没成奇趣,胜境多门曲折开。蹊径不劳轻指点,好山识自漫游回。”

这时,陈独秀听说中山大学要聘自己去讲学,可惜,陈独秀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已经不能上课了。而且,朋友约请自己去看梅花的计划,也难践约了。1月9日,陈独秀给台静农写信:“中大聘弟讲学之事,尚无所闻,即令有之,以政治环境,以弟之病体,均不可行也。渝商务印书馆闻已在大事扩张,识字教本必可印,惟须陈馆长请教部陈部长力与王云五交涉,始可望提前付印,否则出版仍必无期,因王云五是一势利小人,陈馆长与之接洽,未必有效。希兄代达鄙意于陈馆长。弟方开始续写识字教本,黑石山看梅恐又成虚愿,仲纯医院无人,之瑜阳历二十六日后九中始放假,恐亦未能往游也。”

台静农约陈独秀、邓仲纯、何之瑜去“黑石山看梅”,除了大家走不开,陈独秀身体虚弱外等因素外,当时台静农中风,加上痔疮发作,陈独秀也不能去打搅。

因为编译馆不能印《识字教本》,陈独秀转请台静农托陈可忠向王云五商量,将此稿卖给商务印书馆。1[应该2月]月26日,陈独秀在给台静农的信了,附寄了给编译馆陈可忠馆长的信,请他将自己的书稿油印二十份,防止遗失:“拙稿虽未尽善,而创始不易,弟颇自矜贵,希望能于足下在馆期间,油印五十份(弟需要二十份赠朋友)分寄全国。此时虽有原稿一份副本三份,一旦川中有乱,难免纷失也。区区之意,请勿以过虑而忽之!”

苏德战争爆发后,陈独秀才发现,自己从前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双方阵线估计错了,即把苏德视为共同敌人。思考了几天,陈独秀写了《战后世界大势之轮廓》。信纸是杨鹏升寄来的军队八行书稿纸,格子间距大,适合陈独秀昏花的眼睛。他分析要么日德胜利,要么英美胜利,或握手言和。他有意的不提苏联,说:“美国胜利了,我们如果能努力自新,不再包庇贪污,有可能恢复以前的半殖民地的地位,倘若胜利属于德、意、日,我们必然沦为殖民地”。

这篇文章五六千字,时写时裰,直到腊月二十五日才写好。

3月21日,重庆《大公报》刊登了陈独秀《战后世界大势之轮廓》的一半。次日,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战时新闻检查局审查该文,认为“内容乖谬,违反抗建国策”,禁止刊登下半部分。

与此同时,3月30日,远在延安的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学习组作《如何研究中共党史》讲话时,充分肯定了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五四运动里面,起领导作用的是一些进步的知识分子。大学教授虽然不上街,但是他们在其中奔走呼号,做了许多事情。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现在还不是我们宣传陈独秀历史的时候,将来我们修中国历史,要讲一讲他的功劳。

毛泽东说这番话时,陈独秀还在世,是针对一个活着的陈独秀而言的。“将来”,显然隐含了一层意思,即等到陈独秀去世了以后。可惜,陈独秀没有听到毛泽东的这些评价。

3月29日,江津县举行市民大会,纪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县长罗宗文主持大会。请各方代表讲话时,辛亥革命的元老、双目失明的凌铁庵老人在女儿搀扶下,走到前台,指责陈独秀,说他在3月21日《大公报》上发表《战后世界大势之轮廓》,散布悲观情绪,不利于抗战。凌铁庵是安徽定远人,辛亥革命后,任第五师师长,1913年任讨袁护国军淮南司令。事后,《江津县政府公报》报道了此事。大陆解放时,凌铁庵到了台湾。

陈独秀断断续续写了一篇三四千字的文章《再论世界大势》。他用研究文字学的方法画了一个人类进化史表,认为近代世界是资产阶级民主制——法西斯蒂专制,未来世界是无产阶级民主制——全民民主制。因此,他推断大战后人类将丧失数百年自由、民主,进入法西斯蒂专制时期。因为国民党当局的禁令,《大公报》不敢刊登。

5月8日,延安《解放日报》刊出李心清文章《斥陈独秀的投降主义理论》,驳重庆《大公报》已经刊出的陈独秀《战后世界大势之轮廓》前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