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
8180600000194

第194章 陈独秀自有千秋

1942年6月2日,重庆《新民报》刊登了陈独秀的同乡张恨水的悼念文章《陈独秀自有千秋》:

前十日接到高语罕先生的信,还曾提到陈独秀先生。说他虽在江津,也有半年未见面,不知他的健康如何?因为陈先生久已足不履城市了。想不到数日之后,就在报上看到陈先生的噩耗。我们这间关入川,久栖山野的逃难文人,真有说不出的一种辛酸之味。“知尔远来原有意,愿收吾骨葬江边”。不知陈先生生前,可有这种感慨?江津安徽同乡虽多,商人不去说他,而其他又是对陈先生害着政治病的。令我想到他身后萧条,是不堪形容的。

陈先生为人,用不着我来说,在目前大概还是盖棺论不定。在不久还在本栏劝过陈先生不要谈政治,把他的文学见解,贡献国家。陈先生对此,没有反应。我了然此翁倔强犹昔,只是松心惋惜。

在学说上论,陈先生是忠诚的。虽不能说他以身殉道,可以说他以身殉学。文学暂时不值钱,而学术终有它千古不减的价值。我们敬以一办心香,以上述一语慰陈先生在天之灵,并勉励许多孤介独特之士。

陈独秀去世三年后,毛泽东在1945年七大预备会议上作《“七大”工作方针》时,从白话文、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建党三个方面,肯定了陈独秀的贡献:

我们那个时候学习作白话文,听他说什么文章要加标点符号,这是一大发明……又听他说世界上有马克思主义。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五四运动,替中国共产党准备了干部。那个时候有《新青年》杂志,是陈独秀主编的。被这个杂志和五四运动警醒起来的人,后头有一部分进了共产党。这些人受陈独秀和他周围一群人的影响很大,可以说是由他们集合起来,这才成立了党。

毛泽东说这番话,是三年前说“将来我们修中国历史,要讲一讲他的功劳”那番话的继续和补充。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7年,陈松年根据父亲的遗嘱,于1947年雇船把父亲和祖母谢氏的遗骨从四川江津运回安庆。

一个风和日丽的冬日,陈松年托人将父亲棺木由安庆西门太平寺移到北门叶家冲(现属十里铺乡,二十一世纪初辟为陈独秀陵园)。掘开母亲高晓岚之墓,将陈独秀棺木置于高氏棺木西侧,遂了母亲生不能同寝,死能合冢的遗愿。

新堆的坟茔比原来大一点,墓碑很小,正中刻着“先考陈公仲甫之墓”八个大字,右下方刻着“子延、乔、松、鹤年泣立”八个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