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
8180600000072

第72章 马林建议共产党加入国民党

1921年12月10日,马林和张太雷去西南了。张国焘、王尽美、邓恩铭、高君宇去了莫斯科,出席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他们离开后,陈独秀、毛泽东等人在上海举行了黄爱、庞人铨追悼会。与此同时,陈独秀等人还就非宗教同盟事,和昔日的朋友钱玄同、周作人、沈兼士、沈士远和马叙伦进行论战。

马林到桂林拜访了孙中山,回上海后,和陈独秀再次闹僵。他在给共产国际执行局的报告里写道:“这次南方旅行,我觉得是我在中国逗留期间最重要的时期,在上海我听到关于中国运动及其发展前景的印象是消极的,但在南方我却看到那里有可能进行卓有成效的工作,并会取得成功的。”马林认为,南方所做的一切,正是中国革命所不可缺少的,而中国共产党“诞生得太早了”,应该尽快与国民党合作。他向陈独秀建议,中国共产党采取加入国民党的方式,与国民党实现彻底的合作。

陈独秀不同意马林的意见,认为国民党有很多毛病,投机取巧,易于妥协,勾结土匪,联张作霖、联段祺瑞,在广东之外,国民党被视为争权夺利之党。马林坚持要和国民党合作,陈独秀提出,需要征求广州、北京、上海、长沙、武昌等地区同志的意见,结果是大都反对马林关于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方案。

为了获得共产国际的支持,4月22日,陈独秀给吴廷康(维经斯基)写信,就马林关于中国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提议,提出了六条反对意见:

(一)共产党与国民党革命之宗旨及所据之基础不同。

(二)国民党联美国、联张作霖、段祺瑞等政策和共产主义太不相容。

(三)国民党未曾发表党纲,在广东以外之各省人民视之,仍是一争权夺利之政党,共产党倘加入该党,则在社会上信仰全失(尤其是青年社会),永无发展之机会。

(四)广东实力派之陈炯明,名为国民党,实则反对孙逸仙派甚烈,我们倘加入国民党,立即受陈派之敌视,即在广东亦不能活动。

(五)国民党孙逸仙派向来对于新加入之分子,绝对不能容纳其意见及假以权柄。

(六)广东、北京、上海、长沙、武昌各区同志对于加入国民党一事,均已开会议决绝对不赞成,在事实上亦已无加入之可能。

4月24日,马林离开上海回莫斯科,寻求共产国际的支持。

4月底,陈独秀、张国焘、蔡和森于到广州,和先期到达的达林、张太雷等会合,出席中共中央负责干部会议,讨论国共合作的争论,同时出席第一次劳动大会和共青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达林将马林的建议作了一点修改,提出在保持共产党的政治独立性的条件下,整个组织加入国民党,但遭到大多数人的反对。当时,孙中山与陈炯明的矛盾已经公开化,林伯渠、张太雷同意与孙中山合作,谭植棠、谭平山倾向与陈炯明合作;张国焘持保留态度。陈独秀决定暂时不形成决定,在与国民党的关系上,主张党外的联合。会议结束后,陈独秀给维金斯基写信,再次陈述自己的意见,并希望到苏联汇报工作。他担心马林回莫斯科后,影响共产国际的决策。

5月1日,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开幕,陈独秀发表了《劳动节由来与意义》演讲,次日,孙中山接见了大会代表,并作了简短的讲话。

5月13日下午,胡适为自己创办的《努力》周报写发刊词,提出政治改革的三个基本要求:“宪政的政府”、“公开的政府”和“有计划的政治”。半夜脱稿时,胡适觉得此文可作为一个公开的宣言,得到了住在自己家里陶行知的赞成,最后形成了大家签名的《我们的主张》。签名的十六人是:蔡元培、王宠惠、罗文干、汤尔和、陶行知、王伯秋、梁漱溟、李大钊、陶孟和、朱经农、张慰慈、高一涵、徐宝璜、王征、丁文江和胡适。事后,李大钊给陈独秀写信说,“好人政府”是当前混乱局势中一种差强人意的办法。

陈独秀认为,“我们的政治主张”是“妥协的和平主义,小资产阶级的和平主义”、“姑息的妥协伪和平论”。6月15日,他在上海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提出了中国共产党解决时局的十一条原则。公开发表前,陈独秀请张国焘会后去了一趟北京,征求李大钊的意见。李大钊立即表示接受《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并转交给胡适一份。

胡适在7月9日《努力》上转载了共产党的十一条主张。他说:“我们并不非薄你们的理想的主张,你们也不必非薄我们的最低限度的主张。如果我们的最低限度做不到时,你们的理想主张也决不能实现。”那意思是说,我们的政治主张是低要求,而共产党的主张是“理想”的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