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
8180600000084

第84章 马林:革命的机会主义

陈独秀离开后,1923年1月4日,俄共(布)中央政治局布哈林、加里宁、加米涅夫、李可夫、斯大林、托洛茨基、托姆斯基等出席会议,决定“采纳外交人民委员部关于赞同越飞同志的政策的建议,该政策旨在全力支持国民党”。

越飞两年未能取得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没有解决蒙古地位问题、俄国在蒙古的撤军以及中东路等问题,促使共产国际做出上述决议。眼下,孙中山已占领福建,正向广州挺进,整个南方指日可待。由于张作霖和孙中山联手,这样,孙中山就已经掌握了除河南(吴佩孚)和北京地区(曹锟)之外的全部中国了。此外,孙中山正在改变国民党本质,成为群众性的政党,孙本人也在改变自己过去单纯的军事观点和做法。于是,越飞提出“承认孙逸仙的革命政府是中国合法的政府,并只同他打交道”的政策。

1月6日,布哈林主持共产国际执委会。马林在会上说:

有必要继续实行以往的策略。可以谈革命的机会主义……我们应当在一定的程度上把革命民族主义作为原则,并承认它。我们没有别的出路……我们应该提出的自己的口号,表明自己的政治性质,这样在中国积极分化的危险时刻,我们有可能在国民党大会上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在将来建立具有共产主义内容的真正的工人政党。

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合作,按马林的观点,是实行“革命的机会主义”策略。马林承认,国共合作将来必然破裂。他之所以不反对共产党表明自己的性质,是考虑到将来两党分裂时,可以在国民大会“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在“将来”(国民大会之后),“建立具有共产主义内容的真正的工人政党”。——国共合作的破裂形式,并没有按马林的预测,给共产党机会在国民大会上“表明自己的观点”。

出席会议的维经斯基反驳了马林关于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弱小等观点,强调共产党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性,并得到了共产国际执委会委员、二十三岁的许勒尔的支持。许勒尔说:

我认为,维经斯基同志的修正意见基本上是正确的。至于第一点,即共产党不仅应该有自己的组织,而且她也应该是真正中央的和共产主义的组织,在听到关于我们党的中国史宣传鼓动方式之后,我觉得这个意见不是多余的。应该消除这种误解,即认为党应该只是国民党组织的一个支部,应该明确,她实际上应该成为中央的组织……留在那里,这在原则上也是正确的,但与此同时,应该经常注意到自己原有的共产党,因此应该善于利用各种资产阶级团体之间的矛盾。

主持会议的布哈林支持了马林,即支持了共产党留在国民党内的政策。他说:

主要的问题是,我们是否留在国民党内;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基本的组织问题。我赞成留下……至于说到一些争论的问题,在我看来,维经斯基的意见总的说来是可以接受的。至于我们的任务,我只想对维经斯基同志的修改意见作点补充,对于我们党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任务(要知道最重要的任务是中国的民族革命)成立工人政党。

根据布哈林的意见,1923年1月12日,共产国际执委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指示中国共产党人“留在国民党内”,并避免同中国的国民革命运动发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