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样说话更到位
8180800000022

第22章 8、借人口中言,传己心腹事

有些话借助第三者的口来说,往往可以起到更好的效果。某些特殊情况下,一些问题自己不方便开口询问,但又不得不问。这时如果能借别人的口问自己的话就再好不过了。不但不会得罪人,还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一个推销员到一家文化公司推销办公用品。他事先得知,该公司老总与他的一个好兄弟是铁哥儿们,于是,便找到了该公司老板的住处,略备薄礼,前往拜访。几句寒暄后,他说出了来意,该公司老总的脸立即阴沉了下来,见状,推销员机智地说:“这次能找到您的门,多亏小赵的帮忙,他还特地要求我代他向您问好呢!”

该公司老总对推销员提到的小赵产生了兴趣,问到:“是赵小雨让你来的?”

推销员继续说:“是啊!我听他说您的公司需要一批办公用品。所以,就前来拜访了。”

该公司老总先前阴沉的脸上出现了一丝喜悦,他高兴地说:“这小子不知最近怎样了,亏了他还惦记着我。”说罢,将推销员迎进了门。

第二天,这个推销员再次出现在文化公司老总的家里,这次不是为了推销,而是该老总向推销员签下了很大一笔订单,二人正在开心地签合同。

推销员最高明的地方,就是有意忽略自己,用别人的口,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很快拉近了与客户间的距离。这种借人口中言,传己心腹事的说服技巧,很快就令对方接受了。

推销过程中,经常要与陌生人打交道,由于不了解客户的脾气禀性,很可能出现无话可说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借人口中言,传己心腹事,是很容易促成交易的。

现代社会中,人们的思想变得复杂起来,在推销产品时许多人利用第三者去消减客户的防范心理。

一位保险推销员带着朋友的介绍信,来到一位作家家里推销保险。相互寒暄一阵后,推销员就展开了进攻,他说:“能够见到您真是荣幸之至,我的上司是您的忠诚读者,非常敬佩您,叮嘱我若拜访阁下,务必请您在这本书上签名。”说罢,从公文包里拿出该作家最近出版的一部著作。于是,该作家不由自主地对推销员产生了好感。其实,上司的仰慕和签名不过是推销员找的一个借口,目的是消除该作家的防范心理,拉近彼此距离。

一般情况下,人在被恭维、夸奖后,虚荣心便得到了满足,思维一直处在陶醉状态之中。此时,会身不由己地任凭他人摆布,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做。这种推销手段,确实令人难以招架。

推销要按照一个非常严谨的程序运行,只要一个环节出现纰漏,就可能破坏一次交易。推销时出现“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状况也时有发生。这时,你可以巧借第三者的口,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方法,很可能使推销顺利进行下去。

用什么方法借人问话,借什么人问话,是借他人之口问己之话的关键所在。具体该怎样做呢?不妨参考如下几点:

(1)借亲人之口,传己之事

数学家陈景润与爱人相识时,双方互有好感,都有结为百年好合之意,但出于矜持,双方又都不愿将各自的心意说出口。此时,聪明绝顶的陈景润巧借父亲之口,问了自己想问的话。

一天,陈景润与心上人在研究某一问题时,收到了父亲的一封来信,信中提到:“我知道你和她恋爱很久了,你们什么时候结婚呢?”陈景润把信拿给身边的心上人看后,一对有情人终于结成了夫妇。

陈景润巧借父亲的口问出了自己心中的问题,这一招,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用到。

小王与小张恋爱几年了,仍然没有结婚,小王心里非常着急,碰上女友是个内向人,所以小王不知怎样向女友求婚。

一天,机会终于来了,小王带着女友去参加表哥的婚礼。回来的路上,小王说:“表哥真会说话,他问什么时候能喝上咱俩的喜酒。”不久,小张与小王也结婚了。

结婚后,小王一直想要个孩子,于是,他再次借家人之口,问了自己想问的话。他说:“你妈一直想抱外孙,成天逼着我问咱们什么时候要个孩子。”这一次,他又“得逞”了。

一些比较具有倾向性的话,如上面提到的结婚、生子之类的话题,当事人一般不好开口,而借助家人之口问自己想问的话,就成了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这种方式,于情于理都比较容易令人接受。

(2)借上级之口,传己之事

工作中,与一些嚣张的同事共事是在所难免的,那些人在同事面前颐指气使,只有在领导面前才肯收敛锋芒,与这类人打交道时,如果以自己的名义向他提要求,很可能碰一鼻子灰,此时,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借上级的口来问自己想要知道的事。

例如:出于工作需要,你要向李经理了解某个项目的进度,恰巧李经理是一个善摆高姿态的人,在同事面前喜欢摆谱,在领导面前却非常谦逊。与这样的人共事时,你不妨这样说:“李经理,总经理让我问你这个项目进行到哪个阶段了?”这样一来,他不得不耐心回答你的问题了,你也不至于因他那傲慢的模样而生气了,因为你是以总经理传话者的身份与他交谈的,即使他再不愿意与你交谈,迫于领导的压力,也不敢怎样了。

借上级的口问自己想问的话,如:“组织对这一问题很重视”、“某领导认为这一问题非常值得研究”等等,虽然听上去有些官腔官调的味道,但却可能是惩治傲慢同事的杀手锏。

(3)借陌生人之口,传己之事

秘书小杨随总经理外出谈判,可谈判持续了一个星期,仍然没有结果。小杨想知道谈判究竟进行到何种程度才能返回,可她又不好意思开口问。于是,她灵机一动对总经理说:“王总,刚刚服务台小姐打来电话,说她们新添了预订机票的服务项目,问我们是否需要。您看我们现在需要回复她吗?”总经理低头想了一下,回答道:“你问问她们能不能给我们订后天的机票。”这样一来,小杨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于是做好了返程的准备。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自己不便直截了当地询问,如果不顾一切地将疑问抛出去,很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当遇到某些事自己不方便问,但身边又没有其他人的口可借时,也可以借陌生人的口来问自己想知道的事。

日常生活中,人们很可能遇到一些难为情的事,如:向医生咨询一些令人难以启齿的问题时,可以这样说:“医生,您看我朋友的病可以痊愈吗?”、“我同事请我代问一下……”。这种问话方式,可以减轻人们的心理压力。

(4)借“大家”之口,传己之事

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存在这样一类人,当某人向他询问一些比较复杂的工作或比较深奥的学术问题时,他总采取避而不答的态度,遇到这样的人时,可以采取这样的提问方式:“大家都想了解一下……您能不能给大家解释一下?”、“我代表大家向您请教……”。

一般人都会认为凡是“大家”提的问题,都是比较重要的,如果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就可以在公众面前塑造好自己的外在形象。所以,借用“大家”的口发问,往往比较容易达到自己的目的。

细心人不难发现,记者在采访某一公众人物时,比较喜欢借“大家”的口问自己想知道的事。这就给被采访者制造了一个假象:这是大家希望知道的事情,记者只是代为传话而已。

借人口中言,传己心腹事是说话的一大技巧,运用得当能给人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反之,则可能得罪人。

有人将听与说视为一对矛盾体,认为说比听更重要,这种认识未免显得有些肤浅。大凡社会阅历较深的人,会把听放在说的前面,必要时还会以沉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和想法,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这是说话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