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样说话更到位
8180800000053

第53章 1、话不在多,贵在精

话不在多而贵在精,一句简明扼要的话,所起到的作用胜过长篇大论。只要能把所要陈述的意思表达清楚,并引起他人的共鸣,不管语句多么简练,人们都会为之叫绝。

1793年,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的就职演说只有135个字;林肯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说只有10个句子。他们的演说一气呵成、重点突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华盛顿、林肯驾驭语言能力的非凡之处。

尤其是林肯的演说词仅仅用了600余字,虽然他从上台到下台的时间还不到3分钟,但是却赢得了15000名听众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次演讲一下子轰动了全国。当时,报纸评论者说:“像这样篇幅短小精悍的演说,真是一种无价之宝,感情深厚、思想集中、措辞精练、而且字字句句都写得朴实、优雅,行文又流畅,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

因此,他的手稿,被收藏于国会图书馆之中,他的演说词,也被铸成了金文,放在牛津大学,还把它作为英语演说中一个最经典的范例。

1984年,新当选的法国总理洛朗?法比尤斯发表就职演说,则更是短得出奇,有人这样描述道:“还没等人们醒悟过来,新总理已转身回办公室去了。”

他的演说词中,只有这么两句:“新政府的任务是国家现代化,团结法国人民。为此要求大家保持平静的心态,拿出最大的决心。谢谢大家。”这篇演讲言辞委婉、内容精练,可谓独具匠心。

在历史上美国莱特兄弟的“一句话演说”,堪称一绝。

当他们成功地驾驶动力飞机,飞上蓝天之后,在庆祝酒会上,人们再三邀请哥哥威尔伯进行一次演说,他即兴地说了一句:“据我们所知,鸟类中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这句哲理深刻的演说,博得了当时所有人的掌声。

从上面的事例中可以看出,会议或者是演讲,并不在于时间的长短,往往短小精悍的会议或演讲具有艺术魅力,而且效果也是很好的。

有一个生理学家,通过多次实验研究发现,大多数的人在听报告或者讲演的时候,精力集中的时间大约是30分钟左右,而且最佳状态只有前15分钟,另外还和年龄、健康状况有关,身体强壮的青壮年精力集中的时间会稍长一些,但是老幼体弱的人,相对的要短一些。

所以,在讲话的时候,时间最好能够控制在30分钟以内,不要拖得太长。

那么,怎样才能使所说之言简洁精练呢?

首先,在演讲或说话时,要做到忍痛割爱,大刀阔斧地删除话语中那些废言赘句,也就是把“臃肿”的话,进行“抽脂减肥”。

其次,要使所讲内容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做到言简意赅。

再次,要用有限的语言,说出自己要表达的全部意思。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在不断地加快,人们大都不喜欢那些繁杂冗长、晦涩难懂的空话或者套话。说话尤其是演讲,要达到简洁、明快。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千锤百炼,使词汇更加丰富,思路更加清晰。

如果词语匮乏,表达的时候一定会词不达意、啰嗦干瘪;如果思路不清,表达的时候会显得语无伦次,枉费一番口舌。

高尔基曾说过:“简洁的语言中,隐藏着最伟大的哲理。”

法国作家福楼拜,可以称为锤炼语言的一个典范。有一次,为了能够寻找恰当的四五句话,他足足花了一个月时间。这个事例,对我们讲话和演说有很大启发。

美国学者多琳?安森德?图尔克穆告诉人们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还没有想好用哪个词最合适,那你就不要开口。”

在演说或说话过程中,要学会长话短说,还要学会“筛选”、“过滤”,从而选出最精辟的、能恰如其分表情达意的词句,还要尽可能用精练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