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这样说话更到位
8180800000076

第76章 9、以讹对讹,以谬对谬

用比别人更荒谬的言论,反驳别人的攻击,是摆脱窘境的一种手段。有些时候,人们总喜欢“鸡蛋里面挑骨头”,以毫无根据、十分荒谬的话,去指责别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的言论比对方更荒谬,就能为自己赢回一些面子。

比别人更荒谬的说话方式,可以应用在什么地方呢?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反击别人的无礼

一个吝啬的老板,叫伙计去买酒,伙计向他要钱,他说:

“用钱买酒,这是谁都能办到的,不花钱买酒,那才是有能耐的人。”

一会儿,伙计提着空瓶回来了。老板十分恼火,责骂道:

“你让我喝什么?”

伙计不慌不忙地回答:“从有酒的瓶子里喝到酒,这是谁都能办到的;如果能从空瓶里喝到酒,那才是真正有能耐的人。”

显然,老板想不花钱喝酒,如果伙计不知如何机智应对的话,要不遭到老板的斥责,就得自己贴钱给老板买酒。

伙计的这种做法,反击了老板的刁钻,使老板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用比别人更荒谬的方式,回击对方的手段,有点后发制人的意味。其中的真谛,不在于揭露对方的错误,而是将其在荒谬中升级,使其更加荒谬,从而,使对方的错误不攻自破,令攻击者自觉惭愧。这是反驳别人的最高境界。

(2)强调事实真相

齐国有一家姓李的大户人家,家境非常富裕,门下食客就有一千余人。

有一天,李家大摆筵宴,宾客中有的拿着鱼,有的拿着雁,作为礼物前来拜访主人。主人高兴地说:“上天真是厚待人们啊,你看这些鱼儿、雁儿,都是为了饱我们的口福而生的啊!”宾客们听后,都赞同地点头迎合。

其中一个12岁的小孩子,对主人的说法很反感,他站起身来说:“我不这么认为,自然界中存在着弱肉强食的说法,由于大小和智力不同,生物界出现了吃与被吃的现象,但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根本不是由上天注定的,作为万物种之一的人类,可以选择可食用的食物,如果这些食物是上天为人们特意准备的,那么蚊子吸人的血,虎狼吃人的肉,就可以说人是为蚊子、虎狼所准备的了?”

这种说法显然比主人的说法更荒谬,一个12岁的孩子,竟然以这种方法说出了反对意见,显然比主人的见解高明了许多。

在使用比别人更荒谬的方法处理问题时,往往需要具备较为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用与他人说法相反的意思,去反驳别人的看法,从而使自己摆脱麻烦。当然,在运用这种方法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一个度,不能过火也不能火候不够,过分的荒谬,很可能产生不必要的争执。而火候不足,自己的观点不充分表达,当然也不能帮自己摆脱麻烦了。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东汉哲学家王充曾就“人死了,灵魂就会变成鬼,鬼穿着衣服就和人一模一样了。”这一说法,和那些具有迷信思想的人,发生过一场争辩。

王充反驳道:“照你们的说法,就是人死后会变成鬼,人是有思想意识的,死后变成鬼也是说得过去的。但是,衣服是没有精神的。难道鬼所穿的衣服也有灵魂,也能变成鬼吗?如果衣服不能变成鬼,那么人死以后,即使变成了鬼也是赤身裸体的,怎么还能穿着衣服呢?并且,人类社会的发展已有几千年了,从古到今,不知死过多少人,恐怕比活着的人要多得多,倘若这些人死后,都变成了厉鬼,那么人们就可以看到几百万、几千万的鬼,满屋子、满院子转了,就连大街小巷上,都应该被鬼挤满了才是。可你们有谁见过鬼的庐山真面目呢?如果没有人见过鬼的真实模样,那你们的说法岂不是没有根据吗?”

其中一个迷信者辩解说:“不是所有死了的人都能变成鬼,只有那些心存怨气的人,精神始终不能散去,才化成了厉鬼,去报仇雪恨。古书上曾经记载着这样一件事:春秋时候,吴王夫差把伍子胥放在锅里煮了,然后又将其投入江里,伍子胥含冤而死,心中凝聚了很重的怨气,于是变成了厉鬼,每到秋天便掀起潮水,似乎在发泄他的怒气,其气势非常的恐怖,怎么能说没有鬼呢?”

王充继续说:“伍子胥因痛恨吴王夫差而变成了厉鬼。但吴国早就灭亡了,吴王夫差也早已死了,伍子胥的仇也已经成了泡影。更何况,伍子胥如果真像你们所说化成了厉鬼,那么在吴王煮他的时候,为什么不掀起大潮,将开水泼到吴王夫差的身上呢?”

众人在王充的反驳下,都闭口不言了,显然王充赢了这场辩论,而他所使用的手法,就是比对方更荒谬。在更为荒谬的理论中,那些迷信的人,认识到了自己说法的错误性,所以,都闭口不言了。

运用比别人更荒谬的反驳方法,是一种非常深奥的语言艺术,他不但能帮助人们摆脱麻烦的纠缠,还可以将给自己制造麻烦的人,置于尴尬之中。

§§第十二章 巧借幽默语,应对麻烦事

幽默性的语言,容易使人产生好感。与人交谈时,如果能及时说出一句幽默话,不但能为自己解除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还可以美化自身形象,烘托谈话气氛。把聪明才智、社交技巧以及个人特有的魅力展现在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