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8242900000110

第110章 生入玉门

“原文”

班超久在绝域[1],年老思土,上书乞归曰:“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谨遣子勇随安息献物入塞[2],及臣生在,令勇目见中土。”朝廷久之未报,超妹曹大家上书曰[3]:“蛮夷之性,悖逆侮老;而超旦暮入地[4],久不见代,恐开奸宄之源,生逆乱之心。而卿大夫咸怀一切[5],莫肯远虑,如有卒暴[6],超之气力不能从心,便为上损国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力之用,诚可痛也!故超万里归诚,自陈苦急,延颈逾望,三年于今,未蒙省录。妾窃闻古者十五受兵,六十还之,亦有休息,不任职也。故妾敢触死为超求哀,乞超馀年,一得生还,复见阙庭[7],使国家无劳远之虑,西域无仓卒之忧,超得长蒙文王葬骨之恩[8],子方哀老之惠[9]。”帝感其言,乃征超还。八月,超至洛阳,拜为射声校尉[10];九月,卒。

“注释”

[1]绝域:极远的地域。[2]安息:伊朗高原古国名。[3]曹大家:即班昭。帝数召入宫,令皇后妃子师事之,尊称为大家。[4]入地:死亡的委婉说法。[5]一切:权宜。[6]卒暴:突发的事变。[7]阙庭:宫阙朝廷。[8]文王葬骨之恩:《新序》曰:“周文王作灵台,掘地得死人之骨,王曰:‘更葬之!’吏曰‘此无主矣!’文王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也,有一国者,一国之主也;寡人固其主,又安求之主!’遂更葬之。”[9]田子方,魏文侯之师。见君之老马弃之,曰:“少尽其力,老而弃之,非仁也。”于是收而养之。[10]射声校尉:八校尉之一。射声,意谓闻声即能射中。

“译文”

班超久在遥远的边疆,因年老而思念故乡,上书请求回国说:“我不敢企望能到酒泉郡,但愿能活着进入玉门关。现在派遣我的儿子班勇随同安息国的进贡使者入塞,趁我尚在人世,让班勇亲眼看到中原的土地。”朝廷久久没有答复。班超的妹妹曹大家上书说:“蛮夷生性,无理欺老,而班超随时可能过世,却长久无人替代。我担心这将开启奸恶的源泉,使蛮夷萌生叛逆之心。但大臣们都只抱着权宜的想法,不肯作长远的考虑。如果猝然有变,班超力不从心,对上将损害国家累世建立的功业,对下将毁弃忠臣竭力经营的成果,实在是令人痛惜!因此,班超万里之外表示忠诚,陈述困苦急迫之情,伸长脖颈遥望,至今已经三年,但朝廷却没有考虑他的请求。我曾听说,在古代,十五岁当兵,六十岁复员,也有休息之日,年老便不再任职。因此我胆敢冒死代班超哀求,请允许趁班超的余年,让他能够活着回来,再次看到宫殿城阙,使国家没有劳师远征的忧虑,西域没有猝然生变的担忧,而班超也能蒙受周文王埋葬骸骨的厚恩和田子方哀怜老马的仁慈。”和帝被班昭的奏书所感动,于是召班超回国。本年八月,班超抵达洛阳,被任命为射声校尉。九月,班超去世。

“点评”

汉朝一代,对功臣甚薄。班超哀乞生还,是志可哀!其妹之表,犹李密之《陈情表》。虽略输文采,亦情真理切。司马光对班昭的奏书,有所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