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8242900000127

第127章 悬榻而待

“原文”

尚书令陈蕃上疏荐五处士[1]:豫章徐稚[2]、彭城姜肱[3]、汝南袁闳、京兆韦著,颍川李昙;帝悉以安车、玄□备礼征之[4],皆不至。稚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陈蕃为豫章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之免,既谒而退。蕃性方峻,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5]。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稚虽不应诸公之辟,然闻其死丧,辄负笈赴吊[6]。

“注释”

[1]处士:未仕的士人。[2]豫章:郡名。治所在今江西南昌。[3]彭城:郡名。治所在今江苏徐州。[4]玄□(xūn):黑色的币帛。是帝王聘请贤士的贽礼。[5]县:悬。[6]负笈:背负书箱。

“译文”

尚书令陈蕃向桓帝上书,推荐五位隐居不肯出来做官的士人:豫章人徐稚、彭城人姜肱、汝南人袁闳、京兆人韦著、颍川人李昙。桓帝对这五个人都送给用一马牵拉的安车和黑色的币帛,礼仪周全地征聘他们,但他们都不肯应聘。徐稚家境贫穷,经常亲自耕种,不吃不是自己劳动得来的食物,谦恭节俭,待人礼让,当地的人都很佩服他的品德。三公府多次前来征聘,他都没有答应。陈蕃担任豫章郡太守时,曾很礼敬地请他出来担任功曹。徐稚也不推辞,但在晋见陈蕃后,即行告退,不肯就职。陈蕃性格方正严峻,从不接见宾客,唯独徐稚来时,特地为他摆设一张坐塌,徐稚走后,他就把坐榻悬挂起来。后来,徐稚又被推举为“有道”之士,在家中被任命为太原郡太守,他仍不肯就任。徐稚虽然不肯接受诸公的征聘,但是听到他们的死讯,就背着书箱前往吊丧。

“点评”

徐稚的不肯出仕,或许是看到国家已经没有希望。陈蕃的悬榻而待,成为一个著名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