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8242900000135

第135章 范滂辞母

“原文”

汝南督邮吴导受诏捕范滂[1],至征羌[2],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一县不知所为。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3]。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4],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孝敬[5],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归黄泉[6],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7]!”仲博者,滂弟也。龙舒君者,滂父龙舒侯相显也。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8],死亦何恨[9]!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其子曰[10]:“吾欲使汝为恶,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

“注释”

[1]督邮:郡守的属吏。代表太守督察县乡事务。[2]征羌:本为当乡县。属汝南郡。光武帝以来歙平羌之功,封之,改名征羌侯国。[3]诣:到,去。[4]塞:止。[5]仲博:范滂弟字。[6]龙舒君:即范滂的先父龙舒侯相范显。[7]感戚:悲伤。[8]李、杜:即李膺、杜密。[9]恨:遗憾。[10]顾:回头看。

“译文”

汝南郡督邮吴导接到逮捕范滂的诏书,抵达征羌侯国时,紧闭驿站旅舍的屋门,抱着诏书伏在床上哭泣,全县的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范滂得到消息后说:“一定是因为我的缘故。”即自行到监狱报到。县令郭揖大吃一惊,出来,解下印信,要跟范滂一道逃亡,说:“天下大得很,你怎么偏偏到这个地方来?”范滂回答说:“我死了,则灾祸停止,怎么敢因为我犯罪来连累你,而又使我的老母亲流离失所!”他的母亲来和他诀别,范滂告诉母亲说:“仲博孝顺恭敬,足可供养您。我则跟从龙舒君归于九泉之下。生者和死者,都各得其所。只求您舍弃不能忍心的恩情,不要增加悲伤。”范仲博是范滂的弟弟。龙舒君是范滂的父亲,即已故的龙舒侯国相范显。母亲说:“你今天得以和李膺、杜密齐名,死亦何憾!既已享有美名,又要盼望长寿,岂能兼而有之?”范滂跪下,聆听母亲教诲,听完以后,再拜而别。临行时,母亲回头对儿子说:“我想教你作恶,但恶不可作;教你行善,即我不作恶。”路人听说,无不感动流涕。

“点评”

忠孝不能两全,古今同叹。最动人的是亲情,这是中国人伦理中的最大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