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8242900000306

第306章 皆化为盗

“原文”

帝问侍臣盗贼[1],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曰[2]:“渐少。”帝曰:“比从来少几何?”对曰:“不能什一[3]。”纳言苏威引身隐柱[4],帝呼前问之,对曰:“臣非所司,不委多少,但患渐近。”帝曰:“何谓也?”威曰:“他日贼据长白山,今近在汜水[5]。且往日租赋丁役,今皆何在!岂非其人皆化为盗乎!比见奏贼皆不以实,遂使失于支计[6],不时翦除[7]。又昔在雁门[8],许罢征辽,今复征发,贼何由息!”帝不悦而罢。

“注释”

[1]帝:即隋炀帝。[2]左翊卫大将军:禁卫军官名。[3]什一:十分之一。[4]纳言:官名。即侍中。隋朝避隋文帝父讳忠,改称侍中为纳言。[5]汜水:水名。在今河南汜水县西。[6]支计:应对。[7]不时:不能及时。[8]雁门:郡名。今山西北部皆其地。

“译文”

炀帝向侍臣询问盗贼的情况,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说:“逐渐减少。”炀帝说:“比过去少多少?”宇文述回答:“不及过去的十分之一。”纳言苏威躲在柱子后面,炀帝把苏威叫到座前问他,苏威回答:“我不管这方面的事情,不清楚有多少盗贼,但贼患距京城越来越近。”炀帝问:“为什么这么说呢?”苏威说:“过去盗贼只占据长白山,如今已近在汜水。况且往日的租赋丁役现在又在什么地方呢?这难道不是人们都变成盗贼了吗?近来看到上奏的贼情都不是实情,于是失于应对,对盗贼不能及时地加以剿灭。还有,以前在雁门时,已经许诺停止征伐辽东,现在又征发士兵,盗贼怎么能够平息?”炀帝听了不高兴,就作罢了。

“点评”

越处在高位,越不了解真实的情况。越是刚愎自用,就越是听不到真话。越是临近灭亡,就越是害怕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