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8242900000324

第324章 人才难得

“原文”

初,杜如晦为秦王府兵曹参军,俄迁陕州长史。时府僚多补外官,世民患之。房玄龄曰:“馀人不足惜,至于杜如晦,王佐之才[1],大王欲经营四方,非如晦不可。”世民惊曰:“微公言[2],几失之。”即奏为府属。与玄龄常从世民征伐,参谋帷幄[3],军中多事,如晦剖决如流。世民每破军克城,诸将佐争取宝货,玄龄独收采人物,致之幕府。又将佐有勇略者,玄龄必与之深相结,使为世民尽死力。世民每令玄龄入奏事,上叹曰[4]:“玄龄为吾儿陈事,虽隔千里,皆如面谈。”

“注释”

[1]王佐之才:能够辅助君王的杰出人才。[2]微:不,不是,若不是。[3]参谋帷幄:即参与机密大事的谋划。[4]上:指李世民的父亲唐高祖。

“译文”

起初,杜如晦为秦王府的兵曹参军,不久,就提升为陕州长史。当时秦王府的僚属多调补外地当官,李世民很担心。房玄龄说:“其他人不值得惋惜,至于说杜如晦,那是能够辅助君王的杰出人才,大王要经营天下,非杜如晦不可。”李世民吃惊道:“若不是你提醒,差一点失去此人。”他当即奏报杜如晦为秦王府的府属。杜如晦和房玄龄一起,常常跟从李世民出征,参与机密大事的谋划,军中事情很多,杜如晦分析决断,迅速流畅。李世民每次打败敌军,攻克城市,将领们都争着抢夺财宝,独有房玄龄收罗人才,招至幕府。又将领勇敢有谋略者,房玄龄一定与其深交团结,使他能够为李世民竭尽全力。李世民每次让房玄龄入朝禀奏,高祖就感慨道:“房玄龄为我儿子禀陈事情,虽然远隔千里,都像当面谈话一般。”

“点评”

李世民得天下,杜如晦居功甚伟。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是李世民身边摇羽毛扇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