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资治通鉴》故事500篇
8242900000350

第350章 老臣妩媚

“原文”

闰月,乙卯,上宴近臣于丹霄殿[1],长孙无忌曰:“王珪、魏徵,昔为仇雠[2],不谓今日得此同宴。”上曰:“徵、珪尽心所事,故我用之。然徵每谏,我不从,我与之言辄不应,何也?”魏徵对曰:“臣以事为不可,故谏;陛下不从而臣应之,则事遂施行,故不敢应。”上曰:“且应而复谏,庸何伤[3]!”对曰:“昔舜戒群臣:‘尔无面从,退有后言[4]。’臣心知其非而口应陛下,乃面从也,岂稷、契事舜之意邪[5]!”上大笑曰:“人言魏徵举止疏慢,我视之更觉妩媚,正为此耳!”徵起,拜谢曰:“陛下开臣使言,故臣得尽其愚;若陛下拒而不受,臣何敢数犯颜色乎!”

“注释”

[1]上:即唐太宗。[2]王珪、魏徵曾经是先太子建成的人。曾经劝建成图谋李世民。[3]庸:难道。[4]此两句出自《尚书·益稷》。[5]稷:后稷。尧、舜时的农官。契:舜的司徒,掌教化。

“译文”

闰八月,乙卯(初四),唐太宗在丹霄殿大宴亲近的大臣,长孙无忌说:“王珪、魏徵二人,以前是陛下的仇敌,没想到今日能在此一同饮宴。”太宗说:“魏徵与王珪尽心竭力地侍奉主人,所以我能重用他们。然而魏徵每次进谏,我不听从的话,我与他讲话,他总是不做应答,为什么呢?”魏徵回答说:“我认为事情不可行,所以谏阻;陛下不听从谏阻而我如果答话,那么事情便得到施行,所以不敢应答。”太宗说:“暂且应答而后再谏阻,难道有什么伤害呢?”答道:“过去舜帝告诫群臣:‘你们不要当面顺从,而背后却说别的。’如果我心里知道不对,嘴上却答应陛下的意见,这正是当面顺从。难道这是后稷和契侍奉舜帝的本意吗!”太宗大笑着说:“人们都说魏徵行为举止粗鲁傲慢,我看他更觉得妩媚可爱,正是因为如此呀!”魏徵离席起身,拜谢道:“陛下引导让我畅所欲言,所以我得以竭尽愚诚;如果陛下拒不接受忠言,我又怎么敢屡次犯颜强谏呢!”

“点评”

魏徵的逻辑是:因为皇帝英明,所以我才敢于犯上进谏。这样,皇帝听起来很顺耳。其实,这也是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