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超市连锁经营
8398200000012

第12章 连锁经营的发展过程

了解历史,才能做好现在。怀特深知这一点。所以,今天他请来了某位学贯中西的大学经济教授,来讲一讲连锁经济的发展史。

美国的连锁业

1859年,世界第一家现代连锁店(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产生于美国,在100多年历程中,连锁经营从零售业开始发展,然后拓展到餐饮业、酒店业、汽车经销业、房地产业等,带来了零售业的“第三次革命”。从全球范围看,美国连锁业的发展始终充当着“领头羊”的角色。迄今为止,美国仍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连锁业大国。

美国的连锁业发展状况,只要回顾一下其发展的历史,我们就能大致了解。美国连锁业发展可划分为四个阶段。

1.创始时代(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50年代)

自第一家连锁企业成立后,不少连锁企业相继开业,但到1914年,全美有连锁店2000家上下,其分店也不过2万家,营业额近10亿美元,到20世纪20年代,连锁商店组织开始逐渐在美国零售业中占据一席之地,并掀起了发展高潮。连锁商店的销售额占整个零售业的销售额比重从1919年的4%上升到1929年的25%,美国连锁商业在30年代的发展很快进人成熟期,后来的20年里,进入一个回落期。50 年代后,随着战后经济的繁荣,人口的增长及城市人口向郊区转移,又给连锁商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总而言之,在50年代前,美国连锁业以“商标商品连锁”为主要方式,连锁店主要借助总公司的商品和商标名,而在经营管理制度方面没有统一。这一阶段可称为美国传统连锁商业的创始时代。

2.黄金时代(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

二战后,美国高速公路网的建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自我服务的销售方式以及多种营销策略的兼容并蓄,都促成了美国连锁商业在这一时期的高速发展,这一阶段可称为连锁商业的黄金时代。

3.发展时代(20世纪80年代)

第三阶段,主要是80年代连锁业进入一个全面开拓和渗透时期,也称为第三代现代连锁加盟店发展时代。

相对于第一代的“传统”和第二代的“代速食”而言,进入第三代的“形式”连锁加盟系统,其特点是将第二代的经营手法多元化,利用连锁经营的优势向其他行业渗透,不再局限于零售业、餐饮业等少数传统行业,而扩及非食品零售业、旅馆业、不动产业、租赁业、健身美容业、清洁维护业、休闲旅游业、教育进修业、商业服务业等,不但拓展了加盟业的领域,而且最显著的特点是服务业巨大的潜能正在发挥出来。特别是商业:如会计、广告、税务、职业技术培训、中介服务、宴会接待、印刷宣传业等针对企业需要的各项服务应有尽有,连锁经营从中得到新一轮的发展。

4.连锁加盟店的全球化时代

80 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的迅捷、国家同企业间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连锁加盟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潮流中进入了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这一时期,美国连锁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成熟的技术,野心勃勃地占领着海外市场。

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资料表明,目前美国海外加盟店的连锁总公司近 400家,总加盟店高达30000多家,与1971年相比,短短10余年,美国向海外拓展市场的公司竟增加了1.5倍,而加盟店更增大了10倍。欧洲的连锁业欧洲市场经济在发展模式、发展进程等方面与美国都有比较显著的差别。连锁业在欧洲的发展也必然带有浓厚的欧洲经济及文化的色彩。欧洲在连锁业的形成、机制及功能方面都与众不同,它对欧洲各国生产的扩大、技术革新及统一市场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

1.法国连锁业的发展

法国连锁业是继英国之后欧洲连锁业的又一巨头,而法国连锁业从结构上看主要有两大特色,一是中小型连锁店居多,1989 年中小型连锁加盟体系合计共占整个体系的71.5%;二是大型连锁店在总营业额中占较大比重,1939年法国营业额在1000(百万法郎)以上的只有27个连锁体系,但其营业额占全法国连锁业总营业额的63.1%。

2.英国连锁业不断趋于完善

20世纪70、80年代以来,英国多种连锁系统发展特别迅速,逐渐形成了巨大的销售网,其营业额、从业人员等均在整个零售业中占很大一部分。

3.德国连锁业风格独特

目前,公司联号已成为德国普遍的商业企业组织形式,规模也日趋集中。其中阿尔迪为最大的以经营食品为主的公司连锁商店。该商场自开业以后一直以薄利多销而驰名世界。该公司出售价比一般超级市场还低30%,阿尔迪之所以能如此出售而仍有薄利可取,诀窍在于阿尔迪所执行的严格的进货原则,阿尔迪与供货单位签订的都是大数额长期合同,金额100万马克以下期限短于10年的供货合同不接,另外,在阿尔迪所定合同中的商品,都是在9天内能脱手的货物,而他向供货单位付款的期限却长达30天,这种时间差在商业资金流转中的作用与利益,颇具意义。

日本的连锁业

日 本 连 锁 经 营 企 业 最 大 的 组 织 是“日 本 连 锁 店 协 会(JapanChainStoresAssociation)”。该协会制定的会员企业标准是在全国须拥有11家以上商店,且年销售额不少于10亿日元的零售企业。这一标准是着眼于商店的具体经营活动或经营规模,符合此标准的实际上只是开展连锁经营的零售企业中的一部分。截至1999年3月,日本连锁店协会共有正式会员企业121家。

其中,年营业额最高的几家会员企业,如大荣、伊藤洋华堂、佳世客、麦卡尔、西友等,从其经营形态来看,同时又是“日本式超级商店”,而7-11、Law-SOil、Familymart等会员企,业则又属于便利店范畴。另外,一些不是该协会会员的零售企业实际也采用连锁经营方式,如属于专卖店的Yodobashi照相器材商店、青山服装店等都是日本人所熟悉的连锁经营企业。可见,在日本所谓的“连锁店”实际并没有明确的定义,连锁经营是企业一种特有的经营方式。

由于分类标准的原因,目前尚无法对日本所有采用连锁经营方式的零售企业的情况作出统计,但总的趋势是,与其他主要发达国家一样,连锁经营在日本的零售业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顶级策略跟上时代,发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