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超市连锁经营
8398200000035

第35章 商品组合

商品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怀特在商品理顺关系上也遇到了不少麻烦。

连锁业应依照公司型态,制定适合的商品策略及商品组合,且也需先了解商品组合,到底是要往深度还是要往广度组合,再依据分析结论来制定商品组合的各项技巧及条件。

谈到商品组合时,应先对单位名称作一了解,包括业种、业态、部门、品种、商品线、单元、品目及单品,其间关系如下:

单品≤品日≤单元≤商品线≤品种≤部门≤业态≤业种现分别叙述如下:

1.业种(Kind ofBusiness)。即传统的商业种类,普遍以主力商品的单一名称表现,如自行车零售业<、运动用品零售业、餐厅、饭店业、皮鞋业等,这些就被称为业种。

2.业态(Type ofOperationfor Selling)。依照消费生活的立场而构筑的商品组合型态,如超级市场、连锁经营商品战略决策表咖啡店、速食店等。

3.部门(Category)。这是商品分类的最大框限,站在使用者立场的需要而加以区分,如服装可分为女土服饰、男土服饰、运动服等。

4.品种(Kind)。稍微详细的分类一般称之为晶但此类并未与“部门”间有严格的区分,如衬裙子、佩饰、袜子等都是指衣着部门。

5.商品线(Line)。商品线是指部门或品种之中的某个价格范围,例如绅士服末满500元者,未满1000元者或2000元以上者;通常将某一品种区分为5-6种价格时,属于某一价格范围的商品群,即称为商品线。

6.单元(Unit)。指价格的种类,与价格线同义。

7.品目(1tem)。就连锁店经营而言,品目是商品管理上的最小单位。

8.单品(StockKeepinSUnit)。原为物理及化学上的最小单位,对顾客而言,“鲜鱼”不仅是动物学上的单品分类,而“烤鱼”、“炸鱼”等因烹调方式不同而有不同用途分类的单品则更为重要。

在连锁店经营中,到底由什么人决定商品组合及层次最为恰当呢?

商品组合也要着重有利性与方便性的内容,因此必须考虑到的组合重点及评估尺度包括:

①消费量多;

②购买频度高;

③知名度高(但不费时);

④手续简单(不费事);

⑤均质性高;

⑥竞争性少;业种、业态类别部门构成客层(商业区、人口)高阶层人员商品构成坐标(商品线构成与单元构成)采购经理立地建筑物结构(房产的活用方法)高级经理店内构成(卖场与后场的存在)内部装潢开发部经理或没汁负责人卖场布置负责布置人员作业系统店铺经营经理或设计人员负责业务系统人员业种、业态类别部门构成客层(商业区、人口)高阶层人员每商品线的面积品目与品质展示(定型陈列)陈列用具 POP 广告检品方法商品供应计划人员或供应商设计人员;

⑦利润高;

⑧季节性高;

⑨商品演出效果佳;

⑩差异性高。

而下文所列则是必须经过公司内部人员加以讨论后才能决定的商品:

①回购品;

②高额晶与低额晶;

③低频度品;

④软质商品与硬质商品;

⑤客层限定品;

⑥年轻人用品与老年人用品;

⑦缺货晶与薄货品;

⑧趋势商品。

此外,每品种乃至各商品线间该选择多少晶目,又该如何决定其陈列量,如何陈列,这三项商品组合要素,商品的分类。

1.分类的条件

①在顾客选择立场方便的情况下。

②在顾客使用立场方便的情况下。

③轻易接受的表现方式,如分类用语。

④呈现容易看到的形式,如陈列面宽。陈列柜平台商品熟知商品关心商品必要商品销售商品能销售的商品(一部分为焦点商品)

2.分类的效果

①令顾客有商品齐备的丰富及繁荣感。

②不必向店员询问也可轻松选购。

③增加购买的方便性。

④容易进行视觉的商品管理。

⑤商品分类可加强使用诉求,可节省推销或说明时间。

以上述各项商品分类的条件及效果标准,并非一蹴可就,而是经过不断的调整改进,时常变更试验而得出具体的心得。有些企业的商品分类因导人电脑后反而形成调整变更不易或考虑成本太高而不考虑改善其分类方式,皆是因噎废食的做法。

其次,要加以强调的是,分类并非简单的“分开”而已,而是对消费客层及商品管理下过苦心研究之后,所进行的“筛选”或“集中”,以成为新的“商品群”,由此展现对顾客新的确认。

3.分类的次序

首要原则是先决定大分类、中分类及小分类,其次才进行修正与检讨。通常许多连锁店也会配合需要,每年调整分类内容。不过,必须记住的是,无论分类如何变化,或每年进行多次以上的分类调整,都必须在原先设定的商品构成坐标内实施,才不致偏离核心,使分类的行动失去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