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告诉你一个达芬奇的故事
8422600000014

第14章 与米开朗基罗的较量

对某事物的爱好产生于对该事物的理解,理解越透彻,爱得越炽热。

——达·芬奇

(一)

1503年3月3日,阴沉的飘着小雨的天空,使佛罗伦萨这座繁华的城市显得有些死气沉沉。

同上个世纪中期相比,刚刚进入16世纪的佛罗伦萨的确有些衰退。在佛罗伦萨的黄金时代,阿尔诺河两侧的大型企业全部处于开工状态,全世界都穿着圣马蒂诺服装。佛罗伦萨还有数不清的大教堂,有114个修道院,有许多银行和高大宏伟的官邸豪宅。纺织作坊里不时地传来此起彼伏的织布机声。而现在,织布机声显然少了很多,许多作坊都关门了。

近年来,佛罗伦萨发生了一连串的变故,令佛罗伦萨人的脸上都流露出哀伤和痛苦,抢劫、政变、反叛教士的执政与被处决,还有法军占领后又撤出,都给佛罗伦萨人的心里抹上了阴影。而政局不稳导致的纺织业衰退,更加直接地影响了城市的繁荣。

这一天,达·芬奇再一次回到佛罗伦萨。幸运的是,这一次回来他才知道,佛罗伦萨人已经以他为骄傲了,因为他的画作《最后的晚餐》在这里变得家喻户晓。在大家的眼中,他已经是个大名鼎鼎的画家了。

刚刚安顿下来,佛罗伦萨市政厅便找到达·芬奇,邀请他在韦奇奥宫“五百人”会议厅的墙壁上创作一幅可资纪念的战役图。他们指定达·芬奇画“安吉亚利之战”。

后来,市政厅又别出心裁地聘请到另外一位艺术家,在达·芬奇所创作的壁画对面墙壁上创作“卡萨之战”。这个人就是刚刚完成他在美术史上具有纪念碑意义的雕塑作品“大卫像”的米开朗基罗。

安吉亚利之战爆发于1440年,是佛罗伦萨贵族与伦巴第贵族之间爆发的一场战争。战争的结果是佛罗伦萨人获得胜利,伦巴第人被彻底打败。

卡萨之战爆发于1364年,是佛罗伦萨人与比萨人的战争,结果也是佛罗伦萨人取得胜利。

两位艺术巨匠在故乡对相同题材展开壁画竞赛,这一事件被载入了美术史册,成为千古佳话。

米开朗基罗出身于色金雅诺附近采石场的一个普通石匠家庭中。他性格急躁、尖刻、执拗,常常显得很粗鲁;相比之下,达·芬奇却生性沉稳,冷静而善于思考。两个人彼此之间都不太买账,因此,佛罗伦萨人都想看看他们两人怎样比赛,看谁画得更出色。

达·芬奇喜欢兵器,一直都想成为一名军械发明家,可他又从骨子里仇恨战争,认为战争是残酷的、不人道的。他在自己的笔记中称:战争是“最残酷的蠢事”。

因此,要让他画一幅画来再现佛罗伦萨在安吉亚利战役中取得胜利以示炫耀时,他想到的是:没有荣耀,只有残酷。他要用自己的画笔画出一场激烈战役的残酷,以警醒那些小公国的统治者们少发动这种战争。

于是,达·芬奇着手画了速写草图。经过长时间的构思和无数的准备草图后,他决定描绘战争中最紧张,也是最残酷的时刻——争夺军旗的战斗场面。

(二)

在达·芬奇这幅画的画面中心,是4个骑士为了争夺一面军旗而残酷地厮杀。长旗杆已经被折断,旗面也被撕破,但仍在一截断杆的尖头招展。5只手都紧紧地抓住旗杆拼命抢夺;另一些手则挥舞着刀剑,在空中互相砍杀。马上的骑士张着大口,脸孔就像他们的黄铜胸甲上的神话怪物嘴脸一样,凶狠残暴地直立起来,眼中迸发出怒火,一个个张牙舞爪,如同凶兽一样互相撕咬。在马蹄下的血泊中,是一个人正揪着另一个人的头发,把他的脑袋往地上死命地撞击;……

战争中扬起的硝烟,战士极度痛苦而扭曲变形的脸,交错在一起的伤员马匹,射向四方的枪林弹雨,追击者向后飘起的头发,马驮着骑士穿过陡滑而血迹斑斑的路,破盔破甲,残肢断剑,从伤口中汩汩冒出的鲜血,被杀死的士兵奇怪的姿态,恐惧的眼睛,绝望的表情……

在这些速写中,达·芬奇所表现的是“最野蛮、最愚蠢行为”的战争场景,揭露了战争中人的“兽性的疯狂”。画面上处于殊死搏斗中扭曲在一起的人体,彼此撕咬惊恐狂怒的战马,刀光剑影中撕烂的军旗和折断的旗杆,以及因相互撕杀而变形的人物脸孔,都鲜明生动地表现了这一主题,令人惊心动魄,非常具有感染力。

在这些素材中,达·芬奇描绘了人类的激情,以及在战斗时刻突然迸发出来的毫无掩饰的真实情感。他对助手说:

“如果你画一个跌倒的人,那么就要看得出他是顺着变成血污的灰尘滑倒过去的。如果胜利者向前冲去,那么他们的头发和别的轻盈的东西就应该被风吹起,眉头应该紧皱。所有相应的部分都应该与之相互配合,被战胜的人应该面色苍白,眉毛应该稍稍扬起,额头上布满了皱纹,鼻子上也应布满横向的皱纹。”

仅仅是速写草图,达·芬奇就用了近两年的时间。他所构思的这幅画的画面十分庞大,内容也极其丰富,人物众多,含义深远。他努力画出所有丰富的细节微部,可他的头脑中却无论如何也形不成完整和谐的画面。这幅画让他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人类的艺术胜任不了描绘人类残酷的工作,”达·芬奇悲哀地想,“即使是像我这样的绘画天才,也无法描绘出这场大战役的残酷。”

与此同时,米开朗基罗也不示弱。为了赶上他的对手,他也急忙准备草图素材,画他的那幅《卡萨之战》。这对于米开朗基罗这样的大家来说,并不是件困难的事。

米开朗基罗从佛罗伦萨与比萨人作战中选取了一段故事。在夏季的一天,佛罗伦萨兵士在阿尔诺河洗浴,忽然警报声响起,比萨人攻来了。兵士们听到警报声后,急忙泅向岸边,准备投入战斗……

(三)

与达·芬奇相反,米开朗基罗没有描绘最激烈的战争时刻,也没有把战争视为毫无意义的互相残杀,认为战争是“一切蠢事之中最兽性的”,而是描绘了战斗即将开始的时刻。画面上在阿尔诺河上洗澡的士从水中爬出来,急急忙忙穿衣准备应战,有的在岸上伸手拽水中的人,有的拼命往岸上爬。穿衣甲的,拿武器的,还有赤身裸体赶忙去应战的,……各种各样的动作、姿态和表情,表达出一种紧张、匆忙却振奋、高涨的士气。

同时,米开朗基罗还在画中运用了雄健、强壮的男性裸体,表现出一种豪迈、慷慨、令人振奋的英雄主义气概。在他的作品中,显示出了一种强烈的英雄主义主题。

对于这场较量,佛罗伦萨人都在十分留心地关注着。但由于与政治无关的一切事情,佛罗伦萨人都觉得平淡无味,所以当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草图刚刚完成时,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宣布:米开朗基罗是代表共和国反对美第奇家族的,达?芬奇则是代表美第奇家族反对共和国的。于是,一场绘画竞争变成了一场政治斗争,而且具有了新的争论点。

很快,斗争就蔓延到大街和广场上来了,连那些对艺术毫无兴趣的人都纷纷参与进来。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也成了敌对双方的战旗。

斗争持续发展,乃至有人夜里拿石头去投掷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没人知道到底是谁投掷的。贵族说是平民干的,平民领袖说是贵族干的,有人还称是达?芬奇收买来的流氓干的。

两个人的草图都完成了,应该转入正式绘制壁画了。但是,执政官却想把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这两位大师完成的草图先行展示给佛罗伦萨人。

展出的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意大利,艺术家们纷纷从各个城市赶往佛罗伦萨,以便能够亲眼看到这两位大师所画的草图。

在展出时,年轻的佛罗伦萨执政官拉斐尔在韦奇奥宫出现了。他用惊喜的目光看着这两件作品。当他的老师比鲁琴诺问他,那幅画的草图更让他满意时,这个青年人深深地沉思了。他那美丽、明朗,有着“太阳一般”的表情的面孔被阴影遮住了。

沉思了片刻,拉斐尔看着比鲁琴诺老师的眼睛,热情地说道:

“这两个人的草图画我都喜欢,两个人,老师,请您相信!我这样说是完全发自内心的。如果我对列奥纳多·达·芬奇先生个人的美质表示尊敬,那么对米开朗基罗·迪·洛多维科就是不公正的,那会让我感到于心不忍的。”

最终,两个人谁也没有成为失败者,他们的画都得到了认可。

接下来,两人就准备开始上壁完成绘画了。可是,达·芬奇在墙壁上绘画时却遇到了困难,因为他用的绘画颜料总是不能让他满意。于是,他又重新开始投入颜料的试探,试图寻找到更完美的颜料配方。但最终也没能成功。达·芬奇不得不放弃努力,让《安吉亚利之战》这幅画成为他众多梦想中的一个。不过,他的绘画草图却得以流传。

而米开朗基罗也没有开始他的壁画,1505年,他被教皇朱留士二世请到罗马去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绘画草图也没能保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