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只眼看女人
852000000006

第6章 唯“女”独尊:女权主义和单身情结 (2)

人一生,要注重生命的实际体验。“作女”的存在能激发起更多的人的生命潜力和爆发力。

作女们是一群自主而自信的女子部落,不再依靠男人,却比男人更加出色。

作女们我行我素,不在乎社会怎么评论。

作女们没有生活在幻想之中,她们习惯于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去赢得一切。

作女们身上集中了男人和女人的目光,从来都是传媒的焦点。

作女们改写了自己的命运,活得有争议。

不妨说一个比较有争议的“作女”典型——钟丽缇。混血儿的她红唇长发,面容似天使,身材如魔鬼,一双明眸兼具少女的妩媚与少妇的性感,绝对的勾魂之作。

没错,她是一位性感明星,当然她最有魅力的地方是她清晰而自豪地宣布:“我离婚了,我爱我的孩子,为了我爱的电影,为了女儿今后的生活,我要裸露,但请不要亵渎一个母亲的袒胸露背。”

丝毫无惧地面对人群的注视,她脱得坦坦荡荡,男人们惊艳惊叹的同时,女人们也在暗地里竖起大拇指,自主、真实地面对自己。

钟丽缇无疑是颇为引人关注的一类职业妇女,美艳、独立而且智慧,她信心十足面对一切。

“作女”素描

阳光下生活着这样一群女子:

她们有房子车子,没丈夫没孩子,挥金如土一个人过;

成天四处奔波满世界忙活,她们没职业也没钱;

她刚离婚还没找到爱情,却不缺少友情甚至是性;

她们无视秩序的存在标新立异,她们摒弃规则,她们不按常理出牌,变幻莫测,却赢多输少,她们特立独行,她们会爱得缠绵入骨转眼也会云淡风轻,她们不恨什么东西也不恨什么人,只是对这世界充满无奈。

她们像仙人掌一样在沙漠般的都市中郁郁葱葱地生长,没心没肺张扬着一身的刺儿,循规蹈矩的生活沙砾般被她们踩在脚下,旁人眼中的她们从来就是异类分子,跟温柔敦厚根本不沾边儿。她们一会儿一个主意一会儿一个想法,脑子转得比风车还快。她们要做了什么决定立马儿就动身去了,再也不回头。

婚姻一旦变成藩篱,她们就像野马一样乱踢乱撞,而突破了障碍后,她们还要继续面对生活和情感带来的阵阵痛楚。她们热情似火,她们善变如变色龙,她们决绝、敏感,她们兴致勃勃,她们不知疲倦,她们冲锋陷阵,她们一路狂奔,她们不喜欢纠缠不清软弱妥协。

她们最害怕重复和条条框框,怕那种死水一潭的日子将自己的水分吸干,机器一样运作的生活中,她们是那只在大大小小齿轮中四处扑腾的麻雀,不断地寻找出口不断地失望,不断地碰撞不断地飞翔。她们有鲜活的生命和躁动的灵魂,河水一样流动,火焰一样闪烁。

她们从来就不是,将来也不打算做安分守己的贤妻良母,她们把原来人们对女人的设定摔得支离破碎之后,按自己的意愿随心所欲地拼贴。

新时代“母系氏族社会”

当今社会正形成一个单身部落,以女子为主,已经发展成一套独特的理念和生活方式,朱德庸把这个现象放进了《涩女郎》系列。于是乎,那个梳着板寸儿的“男人婆”只关心股市不在乎情事,只着迷钞票而对男人视若无睹,她控制着一大堆男人的思维,当然也抓不住他们的心,她给他们发薪水,然后他们把钞票和心一起交给自己另一半——女人,而她却鄙视那些女人如同她们男人一样。

带给我们快乐的朱德庸说自己也不是一个快乐的人,对婚姻充满了质疑,他只是具有一种发现喜剧的才能。不知他做什么事情才可以得到我们看他的漫画那样的快乐?

我们为现代化付出了令人痛楚的精神代价,我们不得不活得愈来愈迅速,愈来愈复杂。速度带给人的压力,借助漫画之力,或许可以得到暂时的缓解。

一直以来,电影、电视和杂志这三大媒体大量描写了独身女人,特别是将至中年的独身女人的消沉与绝望。这使人们对此产生了恐惧,认为独身女人的特点就是有缺陷、抑郁、孤独、绝望和无法满足,真的是这样的吗?

有人专门采访了大约90位女性,这些女性包括一直未婚的、离婚的、寡居的,年龄大多处于40至55岁之间,专家们写下了《独自飞翔——独身女性的生活》一书,得出了不同的结论。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大多数独身女人不但并不沮丧,而且活得生气勃勃。她们的生活与媒体中那种普遍的、发狂的悲惨描写没有任何雷同之处。这些中年独身女人总的来讲是满足的,她们适应并且十分钟爱这种惬意而舒心的生活模式。她们不断得到相同的结论:独身对于女人几乎不能说是一种否定的经历,而且绝对不应该否定。

每个阶段的每个女人在心里都有自己的计划和打算,其中又有多少单身女人在实施新的美容计划的同时有了交新男友的打算呢?

单身女人的可爱之处是她很容易忘记过去,她从来记不住与己无关的事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她决不多事。不东家打听,西家探问的女人才能飘逸和潇洒。

单身女人的自爱守则:不乱花钱、不喷云吐雾、不乱购买性感内衣(因为没有亲密男人来欣赏)、不为男人烦恼、要做冷美人、热爱锻炼、与有事业有成的成熟男子建立实质性的关系……一句话,尽情享受生活,不管自己将鼻子贴近镜子时会发现什么。

在1999年末出版的《一个单身女人的日记》里,日记的主人公,一位英国单身女性,在一年结束的总结中说:香烟抽了4366根、交了两个男朋友(有一个只交往了6天)……第一个男朋友是主人公的上司,最终可能嫌她过于单薄而另觅新欢。

看来,各种麻烦总是光顾单身女人,从某种角度说,单身女人比做农民还要辛苦,农民春耕秋收,总还有点收成,只要年景不坏。但女人有时孤注一掷下了大赌注,还不定打了水漂呢。

单身女人也有她们的性生活。坦率地讲,一些权威部门的婚姻统计报告让单身女人们痛心疾首,那里面说她们都是不正常的铁女人。有一个更为重要的事实毋庸置疑:那就是单身女人有已婚男女和单身男子都意识不到的优势——她们更女人。

如今的单身女人已经不是文学家笔下的怨妇和弃妇,她们正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女性特有的温柔娇媚过着舒坦的日子。在她们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里,女人进入婚姻也就意味着退守,只有仍在围城外厮杀的女人还有用一双渴望的眼睛饱览世界秀色,并且以能力把持一份事业而保持着高度的敏锐力,从而散发出迷人的个性魅力让男人们读她千遍也不厌倦。

单身女人的最大吸引力是还没有结婚。她在男人的生命里做一条一天到晚游泳的鱼,滑滑溜溜的,怎么也捕不到,吃诱人的鱼饵,却不上钩,饱餐一顿而无切肤之痛!没有阴影,没有第三者。如果一个男人对一个已婚女人抱有性幻想,他不得不联想到那个女人被枕边一个大男人死死地搂抱着,就像抓着一个葡萄酒瓶,一个可爱的小男子汉呢喃着叫“妈妈抱我”。她是别人的老婆,自己只是一个偷偷摸摸的第三者,仅此而已!扫兴!

如果性幻想的对象是一个单身女人,男人会顿起怜香惜玉之情,想像着浪漫的夜晚,女人手拿一杯白兰地酒,光着脚丫,雪白的浴巾里是迷人的胴体,很诱人地躺着,期盼的眼神,迷离的目光,走近她的那个男人该多惬意!

社会的车轮滚滚向前,人们的观念亦不断更新。撒切尔夫人在英国执政时,曾经流传这样一个笑话。一个女孩问男孩:“你的理想是什么?”男孩说:“当首相”。女孩大吃一惊:“男人也能当首相吗?”

于是我们明白了为什么一部低成本反映单身女子生活的影片《BJ单身日记》,会获得高额的票房成绩,因为它迎合了现在潜在的一个社会现象——女人一个人走。

她们已过不惑之年,结婚的年龄好似秋风扫落叶无情地将她们从传统婚姻的大树下吹落,同样地,她们也轻蔑地掠过那种下班就急忙往家赶给老公做饭给孩子洗澡的生活。

可有谁规定过,不结婚就没有爱情呢?谁说“女人四十一枝花”来着?说“女人天生一枝花”,不是你的花就是他的花,没有年龄的限度;碰上了,不美的也是花,碰不上,寂寞开无主也是花。

几十年如一日地,她们爱打扮。她们把自己的香味毫不吝惜地送到路过的男士的鼻子里,像是在打着招呼“嗨,男人,你早!”她们的步态稳重而不失优美,她们的胸部一点也不过分,它不是硕大而无言的存在,它健康而有活力。她们每周都会室外健身一次,室内健身两次,她们蒸发着汗水将减肥进行到底;她们每月到美容院做一次脸,她们素面朝天从不害怕抬头纹和鱼尾纹的描画。她们每天上网,她们在浏览世界的同时把自己装进时代的衣兜里,以至于时代并没有丢弃她们。她们的同事和朋友都那样关怀她们,前提是她们一直关怀着他们,看着他们各自有家,她们并没有产生变态的嫉妒,和他们玩也和他们的家庭玩,闲暇时,也逗弄一下他们可爱的宝宝,虽然在他们看来,小家伙淘气得令人烦。

一个人过,快乐并快乐着

“对于事业,你付出几分就能知道得到多少,可以一直向前努力。但是,感情是可遇不可求的,只能去碰。所以,我们并不是嫁不出去,只是因为对感情要求更高。”单身女子部落并不孤独,而且还很快乐。她们说,快乐的原因在于经济独立。

一是“我们是靠自己而不是靠能游刃有余地参与游戏过程、靠男人活着”;二是女人经济地位的提高才能获得社会地位的提高,能更平等地与人对话,更容易进行精神的沟通,更自由地做出各种选择,更高地要求感情的品质,也会更加快乐。

虽然快乐,可是言语中她们对婚姻依然充满着期待:“当我得到一个男人臂膀的时候,会失去一些现在既有的东西,但是我会义无反顾。”

单身女人一个人走路,方式多多。

玩命工作

工作最基本的动机是赚取生活费用,养活自己,补充家用。但是,现在更多的单身女人努力工作是为了释放自己最大的能量,在不断的进取和成绩中获得肯定和完善自我。她们和那些放弃工作、走入家庭的女性形成鲜明对比,更独立自主,是城市街头匆匆奔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锻炼身体

不言而喻,锻炼身体能保持柔美的曲线、强健体魄、培养活泼好动的性格、拥有开朗豁达的心情。新时代有口号曰:“你流汗,美丽才会留恋你。”我们姑且不论它的准确与否,毕竟,它带来的收益要远远大于损失。

不同居

同居的女人以为同居能牢固爱情、换来婚姻,实乃是大错特错。不同居的女人有自己的事业,有自己的追求,有温馨的朋友圈……试想,一个没有婚姻保障的女人,整日做着柴米油盐的杂活儿,能有多美丽?这跟做一个保姆有什么区别,何况保姆用其佣金要去营造一个合法的“婚姻围城”,才那么卖力地做。

不泡网

上网是本世纪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桩大事,有的网络公司还打出“姐姐妹妹,网上网来”的口号专门吸引女性浏览自己的网页。这群理智的女人却不为所动,因为她们深知:铜板跟年华携手共去,逝者如斯夫!错过身边的风景,走入幻觉,才是与生活脱节。

将我的手放在你的脸上

一对吵架的男女,愤然地在街头,摇曳在路人迷乱的眼神里,女人高高扬起或大或小或嫩或粗的巴掌,在空中划出一条美丽的弧线,“啪”的一声落在男人的左脸或右脸上。管他谁对谁错,孰是孰非,姑娘潇洒的壮举,叫过路的人心里恨不得生出好几双手,鼓出响亮一致的掌声来。

女儿当自强

现代的男人更喜欢《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中卡捷林娜那样个性独立的女人。女人虽然不是天生的弱者,毕竟较男性温柔力气弱小。所以当别人明知你此事很难做得来,又看你偏偏较劲儿的憨态时,你那青春倔强的美已经征服了他们的心。

男人们彷徨无助,纷纷叫苦:女人简直不像女人了,女人要求得太多了……

即使你努力去做了,依然可能面临着被丈夫淘汰的危险,因为这个社会的婚姻现状是男性的选择余地大大高于女性。许多女性觉得结婚不如单身。其实,几乎所有的女人都想有一个温馨的家。

日本年轻的女性崇尚一种“寄生单身”的生活方式。这些容貌靓丽的女性虽然个人条件十分出众,已到婚龄,追求者众多,但她们仍不为所动,依旧与父母厮守在一起。她们购买名牌汽车和用品,每年还要赴国外旅游胜地度假。她们并非真的不想结婚生孩子,她们理想的结婚年龄是30岁。她们说:“没有必要匆匆忙忙地结婚。我在35岁能有一个孩子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