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新与发展
8603500000080

第80章 厦门台湾姓氏源流文化分论坛纪实

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

福建省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厦门市社会科学界第二届学术年会之“厦门台湾姓氏源流文化论坛”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厦门市社会科学院主办,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承办,台湾姓氏研究学会、金门县宗族文化研究协会、台湾两岸关系发展促进会协办,于2011年9月23日在厦门烟草公司鑫诚大厦18楼会议厅举行。

论坛的主题是以厦门金门台湾主要姓氏分布现状为视角,探索厦门在促进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性;以厦门金门台湾主要姓氏迁播为视角,探索厦门在促进两岸和平发展的重要性;研究姓氏源流,增进两岸民间交往、文化交流、经济合作,促进海西经济区和谐快速发展。

参加论坛有来自金门、台湾和厦门等地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会员等200多人。其中来自台湾的代表有郑昭明(台湾工党主席、台湾两岸关系发展促进会理事长)、杨文礼(高雄市百姓交流协会副理事长)、颜有成(高雄市中华两岸企业发展协进会秘书长、高雄市百姓交流协会常务理事)、郑温乾(国立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研究所、台湾河洛文化工作室主任)、杨国威(台湾两岸关系发展促进会常务理事)、林培圣(台湾姓氏研究学会理事长)、王贵洲(台湾姓氏研究学会总干事)、谢国琛(台湾杰出企业经理人协进会委员、台湾姓氏研究学会理事)、张永昌(台湾姓氏研究学会常务监事)、张健文(台湾姓氏研究学会顾问)、张瑞年(台湾姓氏研究学会编校、《台湾源流》杂志编审委员)、王桂明(《台湾源流》杂志编审委员)等21人;来自金门的代表有黄奕展(金门县宗族文化研究协会荣誉理事长)、陈顺德(金门县宗族文化研究协会理事长)、卢怀琪(金门县宗族文化研究协会常务监事)、叶钧培(金门县采风文化发展协会理事长)、郭哲铭(金门县文化局课长)等22人。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参加论坛的代表有顾问:颜立水(同安县文化局原局长)、陈金城(同安区政协研究员)、江林宣(厦门市图书馆原副馆长,研究馆员)、黄千忠(国内知名民间族谱收藏家),会长陈淑娥,副会长:高志超、陈志强、颜国强、许水撰、陈振福、陈前伟、郑希远,秘书长陈丽端,副秘书长:高树挺、陈永宽、许初水、郑维明,常务理事:陈前进、张兴秒、陈良才、陈青松、陈天守、陈文地、陈更团、江艺平、姜正平及部分理事会员160人参加。

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部主任李道兴、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林书春、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陈怀群、厦门市台办副主任王明水、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邹军、厦门市台办副巡视员张殿亮、厦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学会部主任张筠和学会部魏萍、九三学社厦门市委员会调研委员杨政莹、九三学社同安区委员会主委杨金镜和副主委杨碰狮等领导出席了本届论坛。

论坛开幕式由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会长陈淑娥女士主持。陈淑娥会长首先介绍参加论坛两岸的领导、嘉宾、专家、顾问;接着由厦门姓氏源流研究会向台湾、金门协办单位赠送纪念品(“龙凤戏珠”漆线雕),然后由领导嘉宾致辞。金门县宗族文化研究协会创会理事长黄奕展、台湾姓氏研究学会理事长林培圣、台湾两岸关系发展促进会会长郑昭明、厦门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兼副主席林书春、福建省社科联学会部主任李道兴等嘉宾和领导先后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学术论文交流活动由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顾问颜立水先生主持,两岸姓氏源流研究的专家学者先后在论坛发表各自研究的成果。本次论坛共收集十三篇论文,其中有七篇在会上发表:台湾姓氏研究学会总干事王贵洲发表的许明镇著《台湾十二本族谱介绍》,台湾国立中山大学资讯管理研究所、台湾河洛文化工作室主任郑温乾发表《从地方的文化资产--看见先民的足迹》,金门县宗族文化研究协会创会理事长黄奕展先生发表《金门、厦门、台湾主要姓氏源流及播迁》,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顾问、厦门市图书馆原副馆长江林宣研究馆员发表《闽台姓氏的“根”、“源”、“脉”》,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顾问、国内知名民间族谱收藏家黄千忠先生发表《论家谱的种类及其功能》,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副会长高志超先生发表《以姓氏源流研究为平台,促进两岸宗族文化交流》,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艺平先生发表《六桂堂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下午,两岸学者接着召开座谈会,大家畅所欲言,就今后交流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建言献策。与会代表还对新建立的厦门闽台姓氏文化交流中心提出了许多非常好的建议。不少台湾姓氏源流文化代表感慨地说:“厦门市政府那么重视两岸姓氏文化交流,拨场所建立闽台姓氏文化交流中心,让两岸学者有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我们一定要好好珍惜。”台湾姓氏研究学会理事长林培圣先生提出两岸共同建立族谱馆的设想,表示将赠送族谱充实厦门闽台姓氏文化交流中心的闽台姓氏族谱展示厅,金门县宗族文化研究协会也已安排赠送大量珍藏的族谱。网络电子族谱著作权人邱盛樑先生介绍了谱盛电子族谱的用途和特点,金门、台湾的姓氏专家都十分兴趣,表示今后金门、台湾将和厦门长期合作,既共同建立实体族谱馆,又将同时建立网络电子族谱数据库,便于两岸文化交流和寻根谒祖。金门县宗族文化研究协会常务监事卢怀琪先生介绍了金厦姓氏文化交流长期以来的密切性,展示了传统的“卢氏大帖”。台湾工党主席、台湾两岸关系发展促进会理事长郑昭明先生指出,厦台距离很近,他到厦门就像到了自己家一样,非常亲切,今后厦台的文化交流活动要经常开展。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会长陈淑娥女士提出,厦门和金门、台湾的姓氏文化交流意义非常深远,这次论坛的举办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要建立长期的合作与交流机制,服务海峡两岸民众,这样的论坛希望能定期开展,可同时举办闽台姓氏族谱展,并将已经成功举办两届的海峡两岸青少年中华姓氏知识竞赛活动作为论坛的子项目同时举行。论坛的举办地既可在厦门,也将争取到金门、台湾各地举办。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将以闽台姓氏文化交流中心为平台,与台湾姓氏研究学会、台湾两岸关系发展促进会、高雄市百姓交流协会、金门县宗族文化研究协会、金门县采风文化发展协会等机构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在厦门、金门和台湾两岸轮流举办姓氏文化交流活动,加强民间互动往来。本次论坛将编撰出版《厦门台湾姓氏源流文化论坛论文集》,并在由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主办的“闽台姓氏源流网”(http://mtxsyl.com/)发布本次论坛盛况和刊登相关论文,将厦门台湾姓氏源流文化论坛办成常态化的海峡两岸重要文化交流活动。

本次论坛的举办,得到省市社科联和市台办领导的高度重视,省社科联学会部主任李道兴、市社科联党组书记林书春、副主席陈怀群、学会部主任张筠、厦门市台办副主任王明水、巡视员张殿亮亲临关心指导,并宴请台湾、金门代表,让两岸同胞在文化认同的同时感受到两岸同根同源,一脉相承,血溶于水的亲情是难以割舍。

本次论坛的举办,得到海峡两岸姓氏文化专家学者的关心支持,得到社会的关注,参加人数多,专家学者多,规模大,档次高。本次论坛在短时间内征集12篇论文,且质量高,具有代表性。

本次论坛的举办,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厦门烟草公司提供了大会议厅为论坛的举办奠定了基础,并为与会者提供丰富多样的茶水茶歇,让与会人员以饱满的精神圆满地完成全部议程。厦门汇景国际旅行社全体员工为论坛的前期准备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文件打印,与台湾、金门代表联系,确定名单和抵离时间,安排接送、酒店安排等繁杂琐碎工作,即便与会人员不断变更,都无怨言,为论坛的举办出了大力。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以姓氏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们遵照胡总书记的指示精神,通过论坛等活动为两岸文化交流、民间交往构筑平台,为和谐海西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尽我们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