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新与发展
8603500000081

第81章 六桂堂文化的形成与发展(1)

江艺平

姓氏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形式。在离土不离乡的几千年农耕文化中,寻根追祖、落叶归根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诉求。中华姓氏文化研究早已超越血缘、种族、宗教和党派的局限,成为各民族的共同心理和一致愿望。闽台两岸特别渴望通过姓氏文化研究,加强民间往来,营造和谐海峡。这种“慎终追远”的民族精神和尊祖敬前的习俗仪规对两岸民众都有不可抗拒的凝聚力。闽台姓氏究其渊源大多来自中原,唐宋以来中原姓氏不断播迁福建,使福建成为中原姓氏的中转站,再播迁台湾及东南亚,繁衍生息。六桂堂源于福建,盛传台湾,远播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正是这种凝聚力的最直接体现。

一、六桂堂的由来

“六桂堂”是洪、江、翁、方、龚、汪六姓的共称堂号,而这六个古姓的源流都早于六桂堂出现之前。据有关史志和姓氏谱系记载,江氏早在四千三百年前便已立姓,是虞舜时伯益的后裔;翁氏略晚,在三千一百年前受封翁山,奠定翁姓,是周昭王庶子翁谥(又名庶任)被赐姓翁后为翁氏开基始祖。洪、方、汪也都在两千多年前正式立定姓氏,洪氏出于唐尧时的共工,方氏源于神农氏八世孙帝榆罔后裔方雷氏和周代卿士方叔,汪氏为春秋时鲁国大夫汪候的后裔。最迟的龚氏,在一千九百年前也已流传于世,其起源于神农氏后裔的共工氏。《万姓统谱》有载“龚氏之先共氏,避难加龙为龚,望出武陵”。可见这六个姓氏都有其祖系源流及衍派谱系,都是炎黄子孙,在中华民族群中占有重要位置与荣耀的名望。而这六个始立于一千多年以前的姓氏上下也相差两千四百多年,但“六桂堂”之称却始见于公元960年以后,其缘于历史上一段悲壮的传说。

相传在远古时局动荡,有一位翁姓武将与分属江、洪、方、汪、龚姓氏的五名武将义结金兰,共同出征,为国效力。残酷的战争使这五位异姓兄弟先后为国殉职,唯有翁姓武将得以衣锦还乡,成为翁氏先祖之一。

自翁氏始祖翁溢传至第34世为翁轩,在中唐时期官任闽州刺史,因喜爱闽境山川景致而开基于闽,成为翁氏开闽始祖。翁轩长子翁何到莆田创基奠业,卜居莆田福兴里竹啸庄,为莆田一世祖。翁何的五世孙翁乾度(翁氏39代,898~951年)官拜闽国补阙郎中,娶妻林氏,生有六子。其所处年代适逢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大混乱时代的末期。在五代后晋太祖天福年间(937~944年),闽国被南唐、吴越瓜分而亡。翁乾度不但曾在闽国朝中为官,其堂叔翁承赞还是王审知朝中宰相。因此,为避国乱,翁乾度携眷归隐莆田竹啸庄。但亡国之臣处于乱世之中,时常危机四伏,难以洁身自保,为免于贾祸亡族,他欲将六个儿子分姓,以便在不测之局时留其根脉。因受翁氏先祖与前述五姓结拜传说影响,也为纪念先人,翁乾度便将六个儿子分袭此六姓。其长子处厚分姓洪氏、次子处恭分姓江氏、三子处易仍袭本姓翁氏、四子处朴分姓方氏、五子处廉分姓龚氏、六子处休分姓汪氏。

在渡过这段亡国的危厄时光之后,至960年宋太祖赵匡胤统一天下,建立北宋王朝,正式开科取士。乾度六子于宋初三次参与科举,先后受封进士,“三科六进士”传为佳话,并跻身仕途。长子处厚,建隆元年(960年)进士,特授承议郎,兼殿中丞上柱国,赐绯鱼袋;次子处恭,雍熙三年(985)进士,官拜泉州法曹;三子处易,建隆元年与长兄同榜进士,官至剑南少尉;四子处朴,开宝六年(973年)进士,官拜泉州法曹;五子处廉,开宝六年与四兄同榜进士,官至大理寺直,监察御史;六子处休,雍熙二年与二兄同榜进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六兄弟同朝为官,显赫一时,誉为“六桂联辉”、“满朝进士,六桂传芳”。“六桂堂”就从此时开始流传,而“六桂堂”则成为这六个姓合脉分流的共称堂号。

在我国科举取士时代,读书登科被美称为“折桂”。自唐代以来,凡父子或兄弟叔侄联登科甲的家族,有称“双桂”、“五桂”等,但有“六桂”者不多,因此六桂堂在当时就成为佳话。

二、六姓联谊活动

六桂堂传至江南诸省市,并向海外发展。分姓后的“六桂”又融入原有六姓大族群中,并各沿用原有六姓堂号,如洪氏的“敦煌”、江氏的“济阳”与“淮阳”、翁氏的“盐官”、方氏的“河南”、龚氏的“武陵”、汪氏的“平阳”,历经一千多年,同流同化,目前已难以理清其支系的正宗与否,六姓后裔均以六桂堂开展联谊活动。

1982年,为寻根溯源,增强炎黄子孙的凝聚力,开展商贸合作,菲律宾六桂堂首先倡导六姓召开两年一度“六桂恳亲大会”,由各国(地区)轮流举办,这个倡议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六桂堂的响应。首届恳亲会名为“东南亚六桂恳亲大会”,1990年2月在菲律宾马尼拉举办;第二届因有美国、日本等国加入,更名为“世界六桂恳亲大会”,于1992年10月在台湾省高雄市举办;第三届于1994年11月在新加坡举办;第四届于1996年12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第五届于1998年11月在泰国曼谷举办;第六届于2000年9月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第七届于2002年10月在福建省泉州市举办;第八届于2004年10月在金门县举办;第九届于2006年11月在印尼绵兰举办;第十届于2008年10月在菲律宾举办。第十一届六桂堂国际恳亲大会将于2010年12月2至4日在厦门市最年轻的行政区--翔安举行,并同时举办首届世界六桂经贸洽谈会、六桂文化学术研讨会,预计届时全世界将有2000多名六桂宗亲欢聚一堂,联系亲情,共谋发展大计。

在台湾的六桂宗亲会的联谊活动开展得更早、更为盛行。1971年8月15日,自高雄举行了第一届台湾六桂恳亲大会后,每年一次,分别轮流在台北市(1972、1978、1984、1993)、台中市(1973、1979、1989)、台东县(1974、1980、1992)、台南市(1975、1981、1990、2000)、彰化县(1976、1982)、高雄市(1977、1983、1991)、苗栗县(1985、1998)、嘉义市(1986、1999)、新竹市(1987、1997)、宜兰县(1988、1994)、桃园县(1995)、金门县(1996)等地举办过30次由全台湾各地六桂宗亲会参加的恳亲大会。原冠名为“台湾六桂恳亲大会”,1977年因金门县六桂宗亲会加入,而金门隶属福建省,便更名为“台闽地区六桂恳亲大会”。2000年台湾六桂宗亲总会成立后,又更名原“台湾六桂恳亲大会”,并且自2001年起改为两年举办一次,即每逢公元之单数年举办,以与逢双数年举办的世界恳亲大会错开,已先后在高雄市、台南县、台东县等地举行。

在福建闽南地区,自1940年起开创六桂轮值迎祖祭祖活动,以每年农历正月十八日为迎祖祭祖日,按信杯得数由厦、漳、泉三地六桂后裔居住地轮流举办迎奉六桂堂始祖圣驾的大型民俗活动,曾在南安四洪(仙景、营前、古山、岭兜),晋江石菌,翔安窗东等地举行,盛况空前。

三、六桂宗亲组织

从20世纪30年代起,旅居海外的六姓侨胞为求取生存共谋发展,把六个姓氏侨胞组织起来,纷纷成立“六桂堂”社团组织,形成特有的宗亲文化,其旨在团结互助,排忧解难,兴办公益事业,造福社会。我国闽南侨乡在海外侨亲的推动下,40年代开始在南安、晋江等地也相应建立“六桂堂”组织,以和海外宗亲侨胞对接联谊互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有以六桂堂为称号的宗亲组织67个,如包括一些以六姓中的单姓组成的宗亲会则有10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