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生活中的心理学
8679000000020

第20章 上司也是普通人

有人把上司和下属的关系比喻为老鼠与猫的关系,用意非常明显:在下属的眼里,上司是非常可怕、值得敬畏的,他甚至掌控者自己的生死大权;于是下属在崇拜上司的同时,像老鼠见到猫,生怕上司一不高兴就把自己炒鱿鱼了。

日常生活中,在上司的手下工作,看上司的脸色行事似乎是生活中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毕竟老板是下属的衣食父母。但很多员工可能是因为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君为臣纲”等的影响,在自觉不自觉间觉得老板充满了威慑感,甚至听到他的声音就战战兢兢,对其过分恐惧。这是一种病态的心理表现,久而久之,会对自己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大学毕业后,穆寒进入了现在就职的这家外企公司担任销售部经理。众所周知,在外企工作薪金不菲,但压力也非常大。从工作到现在,她几乎每天都在为没完没了地销售量努力拼搏。工作两年了,她的业绩不菲,但是只有穆寒自己清楚,为了这些业绩,她付出了多少努力。

最可怕的是,穆寒患上了严重的“上司恐惧症”。刚进单位的时候,为了便于区分,她在手机上为不同身份的人设置了不同的铃声,为老板设置的是成龙的“真心英雄”,以前每当“真心英雄”响起的时候,即使穆寒在睡觉她也会立马变得精神抖擞。老板打电话无外乎交待任务,穆寒觉得这是对她的青睐。但时间久了,她开始觉得这首歌就像“紧箍咒”一般,带给她无尽的痛苦,却带走她无尽的快乐。

发展到后来,穆寒听到老板的声音都会为之一颤,每次路过老板的办公室,她都蹑手蹑脚,生怕被老板发现然后被叫去谈话;开会的时候,也尽量选择离老板最远的位置,并始终低着头,不让目光与老板交流……时间久了,同事和老板都发现了她的异常,都试图与她交流,但是穆寒的躲躲闪闪,不得不让交流以失败告终。

不可否认,故事中的穆寒就是典型的“上司恐惧症”患者,这是很多员工经常遇到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之一。产生这种心理疾病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上司在日常工作中过于严肃;或者是自己因为某次工作完成的不好受到上司的批评和否定;再或者是因为患者的工作压力过大,而心态没有得到及时的调节;也可能是因为多种因素的结合。

员工一旦陷入恐惧上司的怪圈,工作效率会变得越来越低,常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情绪极不稳定,很多时候甚至会把工作当成一种苦役。如果此时不能给予及时的心理调节,他们可能会因此选择休假、跳槽等退缩行为。但如果试着掌握合适的沟通方式,多和上司沟通,你也许会发现,上司其实也是普通人。

张老师是一家出版社编辑部的主管,包括张老师在内,出版社的编辑部一共有7个人。平时,张老师都是一脸严肃地样子,尽管他戴着茶色的近视镜,但下属都还是能够感觉到他威严的目光。工作中,他对下属的要求几近苛刻,例如在校对稿子的过程中,一个错误的标点符号被他发现没有校出来,他都会严厉地批评下属,有个下属为此甚至有患上强迫症的倾向。

久而久之,下属每每看到他走进办公室,就变得非常紧张,甚至给他说话都是颤抖的;大伙一起吃饭的时候,气氛也是非常沉闷,更不用说单独与他相处了。但是编辑小赵却是个例外,办公室里唯独他能够和张老师愉快相处,有时候甚至还会开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为此,同事们都非常诧异,问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在同事们羡慕的目光中,小赵告诉了他们其中的秘密:“张老师啊,其实也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他外表虽然看起来很具有威慑力,让你觉得他非常神圣,不可侵犯,其实当我们再熬多少年之后或许也能坐到他现在的这个位置。再者,闲暇的时候你们不妨和张老师多沟通一下,谈谈工作中的问题,谁都难免会出错,只要你讲明原因,他绝对不会为难你的,毕竟他也是从我们这个阶段走过来的。再告诉你们张老师的一个小秘密,其实他挺喜欢与人开玩笑的。”

的确,抛却上司各方面的工作能力不说,其实上司也只是个普通人。他们也有着其他人的喜怒哀乐,也有与人交往的渴望,只是在之前的某个时候,他被推上了上司的位置。是他所在的这个位置使他看起来有所不同而已,而他本人,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像老鼠害怕猫一样害怕上司。

生活中的心理智慧

“上司恐惧症”是现代职场白领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它常见,但并不是不能解决,所以也没有想象得那么可怕。为此,心理学家建议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多与上司沟通

畏惧的产生往往是因为不善交际,彼此之间沟通不畅造成的。所以只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对老板多一些了解和沟通,你会发现在他看似冷漠的外表之下,其实内心是很热情、很平和的。

2.接受专业治疗

轻微的“老板恐惧症”可以在工作中自然调节,如果调节无效或症状加重,再满足于自我调节就会陷入误区。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去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理训练或心理治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