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宠辱之间:千古流传的大清外戚
8770200000012

第12章 征战金川

傅恒是李荣保的第十个儿子。由于他的姐姐是乾隆的第一位皇后,而且因贤淑节俭受到乾隆的敬重和爱恋,因此,傅恒也受到皇上的宠信和重用。在乾隆朝前期,讷亲是“本朝受恩第一人”,其次就是傅恒了。可见,傅恒在乾隆心目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

乾隆十三年(1748年),由于清军在征大金川逆酋莎罗奔时连连受挫,历时一年多,竟“阻险不前”,“无尺寸功”,统帅张广泗、经略讷亲均因此被处斩。乾隆在斩了讷亲和张广泗之后,也觉察到自己对用兵大金川的困难估计不足,对轻率出兵十分后悔。正当他对班师犹豫不决的时候,傅恒却自荐赴川经略军务。乾隆心中大喜,立刻命傅恒为经略,兼署川陕总督,并从东三省、陕甘、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四川等地调兵共三万多人,归他调遣,希图一举成功。另外,赐花翎20、蓝翎50、银10万两,以备犒赏军前诸将。傅恒临行前,乾隆还在瀛台赐宴,并作诗为傅恒壮行。诗曰:“大清声教暨遐陬,岂有来王稽蜀酋。黩武开边非我志,安良禁暴藉卿谋。行军吉值初阳复,赐食恩同湛露流。转瞬明年擒娑虏,还教凯宴侑封侯。”从诗中可以看出,乾隆对傅恒寄予很大希望。而对傅恒赐宴作诗饯行,对于经略使来说,也是从来没有的。由此可见乾隆对傅恒的偏爱。同年十月,傅恒启行,乾隆亲诣堂子行告祭典礼,派皇子及大学士来保等送傅恒到良乡,赐傅恒饭。

一路上,傅恒率部“冲风冒寒,晨夕驰驱”,“纪律严明,军行甚速”。当进入川境时,“马匹迟误,减从星发,竟至步行”。另外,傅恒还“兼办一切咨询机务,晷刻鲜暇,常至彻夜无眠”。乾隆赞其“公忠体国,殚竭悃忱”,认为要不是“一秉丹诚,心坚金石”,怎么能这样做呢?他准备在傅恒凯旋时从优奖赏,对于目前傅恒超伦之劳瘁,他认为也应给予一定的酬劳。后来给傅恒加了太子太保衔,特命加太保,并加军功三级。傅恒还没到金川前线,就受到了如此优厚的奖叙,看来,乾隆实在是十分地牵挂和厚爱这个内弟了。

乾隆十三年十二月,傅恒到达金川前线的卡撒军营,首先将以诈降作为内应的小金川土舍良尔吉、土目苍旺以及良尔吉的妻子阿扣、汉奸王秋处死,以断莎罗奔的内应。然后,勘查地形,分析战局。他见“左右山梁不过两坡相对,地非甚广,贼所守各碉亦不甚大”,他不理解,为什么用兵两年,不见任何进展。他见清军的军营,地方狭小,“与贼相望,且杂处番民市肆中”,既不占地利,又不能示威严,于是,他将营地相度移动,扩大营盘,令总兵冶大雄总理,并大力整肃军纪。与此同时,他还认真总结了先前失败的教训,“当纪山进讨之始,惟马良柱转战直前,逾沃日,收小金川,直抵丹噶,其锋甚锐。其时,张广泗若速济师策应,乘贼守备不周,殄灭尚易。乃坐失良机,宋宗璋逗留于杂谷,许应虎失机于的郊,致贼得尽据险要。增碉备御,七路、十路之兵,无一路得进。讷亲至军,未察形势,惟严切催战,任举败殁,锐挫气索,晏起偷安,将士不得一见,不听人言,不恤士卒,军无斗志,一以军务委张广泗。广泗又听奸人所愚,惟恃以卡逼卡,以碉逼碉之法。无如战碉层立,得不偿失,先后杀伤数千人,尚匿不实奏”。他认为,“攻碉最为下策,枪炮惟及坚壁,于贼无伤,而贼不过数人,从暗击明,枪不虚发”,“且于碉外开濠,兵不能越,而贼得伏其中”,我只能攻石,而贼方却能攻入,另外,“战碉锐立,高于中土之塔,建造甚巧,数日可成,随缺随补,顷刻立就,且人心坚固,死至不移,碉尽碎而不去。炮方过而人起。客主劳佚,形势迥殊,攻一碉难于克一城”。他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前此清军的失误,就在于攻其有备,因此克取为难。最后他提出,今后应“奇正兼施,因机制胜,或以奇兵统出其后,或以偏师另行取径。贼出则直挫其锋,不出则专捣其穴”。按照制定的新战术,在此后的一个月中,傅恒率总兵哈攀龙、哈尚德集中攻击右山梁,攻下了下巴朗平碉和色尔力石碉。这时,乾隆念金川水土恶劣,急速派人给傅恒送去三斤人参,让他补养身体。乾隆对傅恒真是关怀备至,体贴入微。

正当傅恒要一鼓作气,荡平金川的时候,乾隆帝于十四年(1749年)正月突然降旨班师,其原因在谕旨中说得非常清楚:“经略大学士傅恒乃中朝第一宣力大臣,岂可因荒徼小丑,久稽于外?朕心实为不忍。即使擒获渠魁,扫荡巢穴,亦不足以偿劳。”乾隆在得到傅恒的几次奏报后,认识到,要平定金川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张广泗、讷亲没有办到的事,傅恒也未必能办到。他意识到,如果仗继续打下去,对傅恒十分不利,他也会因此而身败名裂,到那时,再想救傅恒就难了。他后悔当初不应派傅恒前往金川,当务之急,只有火速召傅恒回京。基于这种对傅恒特殊的爱护,乾隆才急于下诏班师。他在班师诏书中,对傅恒大加赞扬:“傅恒自奉命以至抵军,志诚劳勋,超出等伦。办事则巨细周详,锄奸则番蛮慑服,整顿营伍则纪律严明,鼓励戎行则大气踊跃,且终宵督战,不避风雪,大著声威,诚克仰副委任。”同时封傅恒为一等忠勇公,赏给红宝石帽顶。

这时,金川土司莎罗奔因连年与清军作战,田园荒芜,贸易断绝,已无法支撑下去,派头人将所俘绿营兵丁送还,再次赴营乞降。傅恒要求莎罗奔、郎卡必须亲缚至营,方可贷以不死。他打算乘其来降,将二人拿获,带其还朝献俘。就在这克期奏功的关键时刻,傅恒怎舍得放弃?他立刻奏请推迟班师的日期,“攻克贼巢,旦夕可必。一篑之亏,诚为可惜”。他坚请继续用兵,但乾隆帝不准。

莎罗奔怕傅恒在其投降时杀了他,便转赴舟坝向岳钟琪乞降。岳钟琪抓住时机,亲率十三骑驰入敌老巢勒乌围,与莎罗奔议事,示以诚信。莎罗奔曾是岳钟琪的部下,随岳入藏。这时他是诚心向岳钟琪乞降,他答应遵守以下条件:永不侵扰诸番、尽返所夺邻番地、送还所掠人口马匹、照数献出枪炮军器等。随后,岳钟琪赴卡撒,报告了傅恒。傅恒见事已至此,便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二月初五升帐受降。莎罗奔等焚香作乐,泥首请罪,献佛像一尊、白金万两。傅恒传旨,赦其罪,拒收白金。当傅恒将莎罗奔投降的情况奏报给乾隆时,乾隆不胜欣悦,“此皆上苍孚佑,宗社贻庥”。他把功劳全部归于傅恒,说傅恒“丹忠壮志,勇略宏猷,足以怀柔异类,迅奏朕功”,诸葛亮七擒孟获也不过如此。当初,“大学士傅恒见朕萦怀四顾,毅然请行,仔肩重任。自奉命西征,冒涉风霜,均劳士卒,登陡岩阻,晨久辛勤。拜发风章,裁决军务,常至达旦,且事事妥协周详。至则申明纪律,诛贼腹心,雪夜督师攻碉毁卡,必期焚巢扫穴,一举荡平”。“从此边徼敉宁、闾阎乐业”,“实我大清万年无疆之庆”。欣喜之下,乾隆特许傅恒穿着四团龙补褂,并照开国元勋扬古利额驸之例,加赐豹尾枪一杆、亲军两名。傅恒不敢受此重恩,疏辞四团龙补褂。乾隆为成全傅恒谦挹之美德,而且使其享有这一荣耀,采取了折中的办法,让傅恒在朝贺典礼时穿着四团龙补褂,寻常入朝入部办事即用公品级补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