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绮丽多姿、变幻万千的自然界中,有许多奇特的现象。
其中有一种奇特生物叫“冬虫夏草”。你说它是虫吧,夏天里它长得像棵小草;你说它是草吧,到冬天它又像个虫。一种生物竟可变成另一种生物,这种变化是真的吗?它的奥秘在哪儿呢?
首先,这种现象在自然界中的确存在。《聊斋志异外集》有一首寄咏冬虫夏草的诗“‘冬虫夏草’名符实,变化生成一气通。一物竟能兼动植,世间物理信无穷”。
国外也有类似的记述,240多年前,有一位名为波拉比亚的人,在古巴的哈瓦那郊外旅行,曾目睹一只死去的黄蜂,腹部长出一根长达一米的“细草”。访及当地的土人,据说这里有一种黄蜂的茂密的森林里飞舞,不慎碰到树叶,于是,黄蜂和树叶一起落入土中,在死去的黄蜂身上就会长出植物的叶子,称为“蜂变草”或“植物蜂”。
冬虫夏草果真如土人所说的那样幻化而成的码?直至上个世纪,人们才弄清冬虫夏草的真相。其实,它既不是草,也不是虫,而是一种真菌,它的名字叫冬虫夏草,简称虫草。冬虫夏草是我国独有的名贵真菌中药材,与人参、鹿茸齐名,并列为三大补品。
冬虫夏草是寄生在一些蛾类幼虫体上的真菌,这种真菌属于子囊菌。我们通常从药酒中见到的冬虫夏草,实际上是子囊菌寄生在幼虫体内而形成的虫与菌的结合体,它分为幼虫寄主和子实体两部分。幼虫形如僵蚕,子实体从幼虫头部向上直立伸出,形状很像一个细长的棒槌。子实体的顶部膨大成圆柱形的子座,下部连接虫体头部的较细部分是子座柄,子座内可以产生孢子。因此,出土的子座为孢子散播侵染昆虫、繁殖虫草创造了有利的自然条件。
春末夏初,虫草的孢子成熟,随风飘散。当孢子落在适宜的昆虫体上,便侵入、萌发,在其中安家落户,以幼虫的身体作为它的营养物质,开始在虫体内生长蔓延。到了冬天,被感染的幼虫钻入土中,菌丝在虫体内继续生长,分解虫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从中吸取营养,直至整个虫体内部都布满菌丝,并形成菌核;而幼虫日趋衰弱,到了快要羽化成蛾时变僵而死。
在冬天,如果人们挖开土会发现土里只有僵死的幼虫。
到了第二年春天,天气温暖湿润,很适合菌体的生长,子囊菌就冲破幼虫的头部露出地面。接近盛夏时,长成棕色的棒状子实体,它长约4~11cm,粗约3cm,就像一株小草似的,并常常与其他野草混在一起。过去,由于许多人不了解它的真相,以为它会变戏法,冬天变成虫,夏天又变成草,也就给它取了“冬虫夏草”的名字,并一直沿用下来了。其实,认为冬虫夏草是虫变革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冬虫夏草是子囊菌中的一大类,主要寄生在不同昆虫的幼虫、蛹或成虫体上,也有极少数寄生在蜘蛛动物体上。冬虫夏草的寄主是鳞翅目的一些蛾类,如虫草蝙蝠蛾、白马蝙蝠蛾等。
冬虫夏草最早产于我国,这是世界公认的事实;早在我国古医书《本亨纲目》中就记载了它的医疗功效。1935年出版的《中国医学大辞典》中进一步揭示了冬虫夏草的秘密。我国已知的冬虫夏草种类有58种。野生的冬虫夏草生长在海拔3 500~5 000m高原上。我国虫草主要产于四川、西藏、青海、云南、甘肃的高山、亚高山草甸之中。四川的甘孜、阿坝、凉山三个州的冬虫夏草产量可占全国的60%,被称为“虫草之乡”,但产量极为有限,而且由于虫草的特殊生活习性,使人工栽培难以成功。
冬虫夏草是中外驰名的珍贵中药,药用部分是干燥的子座和死虫中的菌核。在医学上作强壮滋补剂,适用于治疗肺结核、神经性胃病、老年体衰、贫血虚弱及慢性咳嗽、气喘等疾病。近代医学家发现,虫草还有抗癌功能,对抑制鼻癌细胞有明显效果。
冬虫夏草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有益成分,可以泡在酒中制成药酒饮用,也是美味可口的上等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