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刘邦(全集)
88634900000001

第1章 月下五彩

刘邦(上)

明月之下,有五彩云气若隐若现。

五彩,又称五色,是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

看见五彩云气的石公不由得高声说:“难道——”随后让左右剑士及身后的两名弟子止步。

“石公,出什么事了?”剑士问道。

石公抬起手臂,伸出手指向虚空,皱了皱眉头。他身后的弟子立刻注意到了飘浮在空中的五彩云气,惊喜地叫道:“先生发现了五彩云气吗?”

“看啊,看啊,能看到吧?就是那个啊,那个。”

石公声音颤抖着说,双腿也激动地发起抖来。

这样一来就可以活下去了。

弟子们也想到了这点。

石公是秦朝的方术之士,简称方士。方术,有“医术”“占星术”“占卜术”“手相、面相之术”等多种,但是秦朝不允许一名方士同时掌握两种方术。而石公私下掌握的方术却不止两种,甚至多达三四种。在几种方术中,他选择成为占卜术士。秦朝朝中术士众多,秦始皇曾经发出豪言壮语要将天下方士尽数集结,因此朝中仅占星术士就有三百人之多。他们的知识和技术本应用在内政及军事方面,但是秦始皇关心的仅仅是得到长生不老的仙药,如果得不到,就要找到不老不死的神仙之术。因此,方士们分散在全国各地,为找药而疲于奔命。石公正是这些为了搜集有关长生不老的消息,在边陲之地徒然寻找的方士之一。

一无所获回到朝中的方士们害怕秦始皇震怒,担心自己会被降罪。最终,侯公和卢公选择出逃,下落不明。石公因为晚了一步而被逮捕,即将被震怒的秦始皇坑杀。

这一天终于来了啊。

石公早已想到了最糟糕的结果,在被捕前一刻将奏书托付给了捕吏的长官,泣血请愿:

“此事事关秦朝国运。请务必,务必,将此信亲手交给皇上——”

万幸,石公的奏书顺利地交到了秦始皇手里。顺带一提,秦始皇亲政,从不将政务交给大臣们。不光是重大事件,就连细枝末节的小事也要亲自过目,作出裁决。因此,上奏的文书日积月累,已经到了需要用衡石测量的程度。

秦始皇看过石公的上书后,立刻下令道:“好,取消对石生和韩生的处罚。”

生,并不是指学生,而是和“公”一样的敬称。韩生,也叫韩公,是一名方士。也就是说,秦始皇收到了两份内容相同的奏书。

方士中,秦始皇最为亲近的侍从是侯公和卢公。有一次,石公和卢公畅谈时,卢公对他说过这样的话:

“主上近来经常默念,东南方有天子之气。”

我擅长观气。

石公对此很有自信。他想过向皇帝请命寻找东南方升起的天子之气,可终究放弃了。但是,当明白自己即将被处刑时,石公向皇帝上奏:“我不光可以找到恐加害于皇室及我朝的妖气,也能够消灭此妖气。”秦始皇接受了他的上奏。

石公接受了秦始皇的命令。当发现被传唤的不止是自己一个人,还有韩公时,他在心中苦笑道——为了救急,他也想到了同样的方法啊!

秦始皇的命令十分严苛。

“限尔等于一年之内消灭东南方妖气。如若违命,立斩不赦。”

两人身边分别被安排了两名剑士。如果任务没有顺利完成,这四名剑士就是两人的处刑者。

石公和韩公离开都城咸阳后向东方前进,过了函谷关之后,两人避开作为监视者的剑士进行了密谈。

两人一见面,都不由得叹了口气。

当然,两人的妻儿都被当成人质软禁在咸阳。虽然每人被允许带两名弟子作为随从,但他们也可以说是人质。

如果逃跑的话,弟子和妻儿就会被杀。

“既然如此,”石公开口说,“我们就必须找到妖气。但是,你知道那妖气实为天子之气吗?”

“我知道,我听侯公说了,天子之气就是五彩之气吧。那云气没有出现在关中,而是出现在东南方,这是怎么回事啊?”

关中,是指关塞以内的地区。

秦朝有四处关塞。分别是东方的函谷关,西方的陇关,北方的萧关和南方的武关。被这四处关塞所守护的地区就是秦朝统一天下之前的领土,统一后被称为关中。

“这一点我也不明白,我只知道秦王朝的统治并非坚如磐石。以前,卢公渡海寻找不老不死的仙药,曾带回一封预言书。书上说,亡秦者胡,你知道这件事吗?”

“这是我初次听闻。可匈奴是北方的异族,并非在东南方。”韩公不解地说。

“没错。总有一天匈奴会越过长城一拥而入,秦朝将因此而灭亡。在那之后会成为天子的人,如今就在东南方。只能这样解释了。”

“但是……”韩公摇了摇头,稍稍加强了语气,“现在出现天子之气不是太早了吗?云气预示的并非遥远的未来,而是近期将要发生的事情啊。”

“正是如此。”石公点点头。

秦始皇得知秦朝会亡于将势力保存在朔北的匈奴后,立即派蒙恬将军率三十万大军征伐匈奴。匈奴是善于骑射的狩猎民族,以骑兵队为主要战斗集团,移动迅速,神出鬼没。不过,名将蒙恬漂亮地将他们驱逐了出去。因此,朔北从始至终都没有传来过遭受劫掠的报告。即使如此,谨慎的秦始皇为了能随时发动关中士兵急赴朔北,还是在北边的九原和咸阳附近的云阳之间建造了“直道”。这条道路既是军用通道,同时也是亚洲最早的高速公路,全长超过六百公里。

势力衰减的匈奴因畏惧蒙恬的武威而远离长城。十年以内,他们不可能能够东山再起,威胁秦朝的统治。

“当然,匈奴不会进攻,秦朝的统治就不会动摇。既然如此,东南方为何会出现天子之气呢?东西方会同时出现两位天子吗?”

韩公开始怀疑,皇帝是不是将东南方升起的邪气误认为天子之气了呢?

“皇帝的感觉很敏锐,远方出现了天子之气,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我至今为止看过各种各样的气,但从来没有见过天子之气。即使如此,那云气呈五彩之色,应该不会有错。只是,你我眼中的气经常不为他人所见,如果不自己寻找,难免会错过。”

也就是说,两人若将此事交于弟子,恐怕性命难保。

“务必由我等亲自寻找。”韩公表情严肃地说。

“那么……要从何找起呢?”

石公取出两张白布,将其中一张递给韩公,白布上写着几个郡名和县名。这是一张简易地图。

顺带一提,在行政区域上,郡要比县大得多。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也就是说,他并没有将土地分给自己的儿子和功臣,因此天下没有王、公、侯国,土地全都由皇室直接掌管。那么,虽然没有必要将这些郡全部记住,但是它们与今后将要发生的事密切相关,因此将郡名罗列如下:

汉中郡、巴郡、蜀郡、上郡、河东郡、陇西郡、北地郡、南郡、黔中郡、南阳郡、三川郡、上党郡、太原郡、东郡、云中郡、雁门郡、颍川郡、邯郸郡、巨鹿郡、广阳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砀郡、薛郡、泗水郡、陈郡、九江郡、长沙郡、会稽郡、闽中郡、辽东郡、上谷郡、代郡、齐郡、琅琊郡。

天下统一之前,第一个设立的是汉中郡,齐郡和琅琊郡则最晚设立。也就是说,此后郡的数量并非一直是三十六个。

石公将简易地图递给韩公,向他指出路线。

“我们现在在三川郡,这里位于咸阳的东面,并不是东南。因此,你从这里向南走,搜寻南阳郡和陈郡,在泗水郡与我会合。我则由砀郡向泗水郡搜寻。”

韩公疑惑地说:“如果在泗水郡会合前没能找到天子之气,就要渡过淮水。淮水以南也可以算东南方吗?”

“淮水以南就是南方了。只怕在一年之期到来之前,我们都无法走到如此靠南的郡吧。到了那时,恐怕你我只能陈尸于淮水之中了。”

“是啊。无论如何都必须在淮水以北找到天子之气。让弟子在你我之间帮忙传递消息吧。”

之后,韩公和石公仔细确认了二人的行进路线。

第二天,石公向韩公辞别,出发前往三川郡以东的砀郡。

没有必要在三川郡细细调查。石公在心里这样断定道。这里并不在咸阳的东南方,不仅如此,三川郡在被秦国吞并之前属于周朝和郑国,这两国对秦国时而反抗时而归顺,换句话说,两国并没有一直与强大的秦国相对抗,而是再三妥协、归顺。石公认为,这样的国家的遗民中不会出现能够威胁到秦王朝的英豪。

卧龙应该会在陈郡或砀郡吧。石公这样猜测着。

陈郡的郡府陈县过去是楚国的都城。楚国正是不断抵抗秦国的国家之一,楚国的遗民如今应该依然对秦朝怀恨在心吧。

而砀郡的大部分属于过去的魏国。

战国时代初期以魏国为主导,魏国国主就是诸侯的盟主。魏国西边的秦国因为惧怕魏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法向东扩展势力。但是,在战国时代中期,魏国的决策失误使人才流失他国,并因此丧失霸权,从盟主的位置退了下来。之后,魏国不断陷入与秦国的苦战,国土逐渐减少,但依然坚持与秦国作战,直到灭亡。魏国的遗民自尊心强,现在也对秦朝怀恨在心吧。

在砀郡仔细寻找吧。

从三川郡进入砀郡后,石公的脚步慢了下来。

他在大梁住了一段时间。

“这里曾经是魏国的首都,我需要在此周围仔细寻找一番。”石公对两名剑士解释道。

但是半个月过去了,石公依然没有找到天子之气,只好继续动身向前。

在咸阳看到的云气不可能凭空消失,这又不是会掉在地上的东西。

石公花了一个半月搜遍了砀郡,依然一无所获。他疑惑地想:难道是我的猜测出错了吗?

石公到达砀郡的郡府睢阳后,正准备派使者前往南阳郡,寻找在那里搜寻天子之气的韩公。就在这时,韩公的弟子来到了石公面前。

“有传言说淮水以南出现妖气,家师已沿淮水而下,在衡山郡和九江郡搜寻。因此,希望将陈郡交由石公搜寻,并将会合的地点改为东海郡的下邳。”

“我知道了。”石公不置可否地点了点头。

最初,石公并不打算搜寻淮水以南各郡。但是既然那里出现了妖气,就必须前往查明。

不过,传言说出现的是妖气,而非五彩云气。

一直以来,石公都坚持着自己的想法,但是现在,他不由产生了动摇。

一名弟子在他耳边轻声说道:“陛下于十月出巡。”

按照秦朝的历法,十月是新年伊始。

秦朝的新年从十月开始,即每年从冬天开始,到秋天结束。石公和韩公从咸阳出发时是暮秋,距今已有近三个月之久。

“嗯,我知道……”

石公早已听说了秦始皇将要出巡的消息。如果秦始皇一年内不回咸阳,他和韩公就能再多活一段时间。

但是,不能太过乐观。

秦始皇是绝对不会宽恕臣下的。

想到这里,石公振作精神出发前往陈郡。

石公越来越焦急,在陈郡搜寻一圈未果之后,又来到了毗邻陈郡的颍川郡。仔细搜寻过这两个计划外的郡之后,春天已经结束了。

接下来是泗水郡和东海郡了。

石公继续向东前进,他的脚步越来越沉重,各种意料之外的事情使他身心俱疲。

泗水郡的大部分地方属于以前的楚国。北部的一部分属于以前的魏国。泗水郡设立于魏国灭亡后第二年,距今已有十四年。泗水郡设立那年,秦国率六十万大军攻打楚国,大胜而归。

泗水郡的土地上并没有笼罩魏国和楚国遗民的怨气。

因此,石公在内心断定这里不会出现英雄。但是他遍寻砀郡和陈郡,依然没能发现天子之气,因此不得不继续前进。

石公刚一进入泗水郡的郡府相县,一名弟子就大惊失色也前来报告:“据说薛郡和东郡的交界处出现了龙。当龙再次回到天上的时候,就会出现五彩云气吧。”

“嗯……”石公并没有十分重视弟子带来的消息。自古以来,当龙下凡饮水时,人们都会说“蜺来了”。蜺,又叫虹桥或虹蜺,呈七彩,而不是五彩。那并不是天子之气。

但是,看到石公反应冷淡,两名弟子却并没有退下。如果老师被杀,那他们也没有活路。现在已经没有时间了,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两名剑士也说:“石公,不如前往一看。双龙相争坠落人间,也许暂时无法动弹。北郡发生的事情能传到这里,说明一定是不得了的大事。皇帝命令我们九月末取您项上人头,如今已经四月,只剩不到六个月了。我们一路跟随您,实在不忍下手,希望您能够尽快找到天子之气。哪怕只有一点线索也不能放过。”

有道理……

听到周围人如此劝说,石公也不得不重新考虑。于是,他决定加快脚步向北方前进。在薛郡和东郡的交界处有一条河,名为济水。石公的下一个目的地就在这里。

从相县到济水路途遥远,直线距离约五百六十里。“里”既可以用来表示聚落的规模,同时也是距离单位。秦朝的一里相当于现在的四百五十米,五百六十里就相当于二百二十七公里。但这只是直线距离,旅途过程中免不了要跋山涉水。

石公一行人在渡过一条流经方与邑以北的河流之前遭遇大雨,洪水淹没了道路,众人既不能向前也无法后退,在方与邑被困数日,白白浪费了几天时间。方与邑在薛郡的西南端,到了五月中旬,石公终于能够重新出发。

六月朔日(初一),石公在东海郡的下邳与韩公会合。

在这里,石公生出了原路折回的念头,因为他还没有仔细搜寻泗水郡。但是,一想到好不容易才来到这里,他终究还是决定继续向方与邑以北前进,向东迂回避开钜野泽后继续北上。

这时,弟子一脸严肃地前来报告。

“有不好的消息传来。据说双龙已死,因为天气炎热,尸身俱腐,恶臭扑鼻。由于近日天降大雨,两条龙的尸身随河水漂走,现已不见踪影。”

“是吗……”石公连生气的力气都没有了。就算一开始就知道这趟旅程会无疾而终,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也不能无视弟子们的努力,必须走这一趟。

石公把剑士和弟子召集起来,对他们说:“双龙已经消失,我们也已经没有时间回头搜寻泗水郡了。不如就此出发前往下邳与韩公会合,重新商定今后的对策。”

从这里到下邳至少还有六百五十里。就算每天前进五十里也要花十三天。南下走到薛郡和泗水郡交界处后,石公在心中估算了距离。他抬头看着逐渐暗淡的下弦月,喘着气对随行的人们说:“看来必须连夜赶路了。”

夜色中匆忙赶路的石公没有想到,奇迹正在逐渐接近自己。

石公让弟子拿着火炬,走在荒草丛生的道路上,就在他抬头观察星星的位置时,一道彩色光柱出现在眼角余光中。

为什么五彩云气会出现在这黑暗的旷野中?

周围荒无人烟,甚至看不到田地,只有一片荒芜的草地。四周不见鸟兽,却真真切切地升起了一道五彩云气。石公惊喜万分,将所有疑虑都抛到了脑后。

“看啊,看啊,就是那个啊,那个。”

剑士看向欢欣雀跃的石公所指的方向,朦胧的月光下只有一片虚空。

“再走近些就能看到了。”

石公欣喜万分,粗暴地拨开草丛向前走去,终于来到了一条小河边,这里视野开阔。

“河边有人,似乎是在小解。看到了吗?就是那个男人,快去杀了他。”石公指着那人说着,在剑士背后推了一把。

五彩云气正是从河边那个人影身上散发出来的。

两名剑士回过头来,谨慎地说:“我们看不到天子之气,您不会认错人吧?”

石公深深地点了点头,语气坚定地说:“那云气直冲天际,遮蔽了月光,河上也闪耀着五彩光芒,绝不会错,就是那个男人。而且,只有他一个人。只要杀了那个男人,我们就能昂首挺胸地回咸阳复命了。”

“好。”两名剑士交换了眼神,分别绕到两边,准备夹击那个男人。那个男人佩剑戴冠,可见并不是农民,也不是普通百姓。秦朝时,百姓成人后要佩戴头巾。

石公站在远处注视着眼前的景象,轻声对弟子说:“这两位剑士个个身手不凡,不愧是皇帝精挑细选出来的。那个男人怕是无处可逃了。”

孑然一身立于月下的男子名为刘邦,字季。过去,成年人的名与字是分开使用的。名用于家人和亲族之间,也可用来称呼仆人或徒弟。其他场合下都使用字。因此刘邦多被称为“刘季”或“季”,很少有人知道他名叫刘邦。另外,季多为末子或第四个儿子的名字,而奇怪的是,刘邦在家里排行老三,也许在刘邦之前有一个早夭的哥哥吧,但是刘邦从来没有听别人说过。更奇怪的是,刘邦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弟弟,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他这孩子是什么时候出生的,他的母亲又是谁。

这样看来,父亲是个好女色的人。

最近,刘邦很少与父亲见面,每次见面一定会嘲笑父亲好女色,而父亲总是摆出一副对女人毫无兴趣的表情。父亲已经日渐衰老,而刘邦自己不知不觉也已经四十七岁了。

从他担任泗水亭亭长至今已有十四年。

亭,是最小的行政区划,同时也相当于现在最小的公安局。亭是一座二层建筑,二楼的房间是供来往官员休息的地方。因此亭长就相当于这里的行政长官,同时兼任公安局长及站长。

这天,有一个名叫宁君的贼人意图谋反,正在率领手下搬运大量武器,刘邦接到郡守的命令要将其斩杀。郡内的小吏几乎倾巢出动,一番搜寻后却一无所获,到了晚上只得露宿郊外。刘邦平时夜里一向睡得很好,可这天晚上不知为何辗转难眠,只好起身散步到小河边擦汗。这时,刘邦感到背后升起一股杀气。

难道附近有贼人?

刘邦没有回头,将手放在了剑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