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阿拉善往事:阿拉善盟文史资料
8871700000016

第16章 阿拉善在中国国防位置上之重要性

叶建军

在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我多次被派乘专机飞往宁夏省、阿拉善旗、额济纳旗草地及河西走廊视察,加强国防设施,设置防空监视队哨400余处。现在有许多往事,一并作简要回顾。

一、地形概况

原阿拉善旗(包括现在的阿拉善右旗、磴口县),幅员辽阔,沙丘堆积,地域荒凉,人烟稀少,领域广阔,面积约计19万平方公里,旗政府设在定远营。在1938年时期全旗人口只有3万多,蒙古族同胞超过2万人。额济纳旗,位于阿拉善旗之西,南临甘肃酒泉,西接新疆,北与外蒙古为界,南北长350公里,东西宽150公里,全旗人口约2000余人,信奉黄教,旗政府设在威远营(东庙)。

二、组织状况

原阿拉善旗政府下设两处一厅。政务处管理全旗政治事宜,典仪处掌管全旗祭典事宜,理事官厅管理全旗讼诉事宜。民国以来,虽改行省,但盟旗组织因时制宜,沿袭而存,形式上直隶于中央统辖,实际上各旗均有相当大的自治权。民国20年(1931年)经国民政府任命达理札雅为阿拉善旗札萨克,后兼任阿拉善旗区防司令部司令。民国29年(1940年)由国民政府任命达理札雅为蒙藏委员会委员。民国33年(1944年),达理札雅由兰州返回阿拉善旗,对旗务更新整顿,旗政府下设政务、秘书、财政、教育四处及理事官厅、稽查局等。

额济纳旗政治组织比阿拉善旗小,札萨克下设章京、梅林、扎兰、章盖、饶骑校、笔帖式等职。民国27年(1938年)由国民政府任命塔旺嘉布为额济纳旗札萨克兼防守司令部司令。

为了巩固国防,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于1937年先后在阿拉善、额济纳两旗设置军事专员。1938年至1939年,第八战区司令长官兼防空司令朱绍良,特派我乘专机飞往宁夏省、阿拉善旗、额济纳旗草地及河西走廊视察地形,与宁夏省主席马鸿逵、阿拉善旗札萨克达理札雅及河西地区各县县长,洽商成立防空指挥部、情报所、防空监视队哨和架设电台等。并在阿拉善旗成立甘肃三青团阿拉善旗分团,选派罗相丞为筹备主任。选派青年学生20余人参加黄埔军校训练,作为蒙旗军事骨干。在民勤县成立甘肃三青团民勤分团,选派叶壮之为筹备主任。

三、经济状况

农业方面阿拉善旗面积大,地势高,沙漠多,雨量少,可耕之地约5000多亩,全靠渠水灌溉,人民生活贫困。

矿产方面阿拉善旗境内金、铜、铅、铁、硼砂等矿产藏量丰富,但未开采。沿贺兰山一带煤藏储量大,质量纯净,已开采10余处,销售附近各省市。阿拉善旗为西北著名产盐区,拥有盐池16处,其中捞盐5处,刮盐11处,藏量之大,地面之广,真是“取之不尽”(注:因为现捞现生,现刮现生,捞不完、刮不尽)。就雅布赖盐池和吉兰泰盐池而言,驰名中外,但自开采以来,销售不到一半。

四、外敌入侵情况

(一)日寇在阿拉善、额济纳两旗的特务活动

1936年,日本特务在额济纳旗旗政府所在地东庙建立特务机关,机关长为江崎寿夫少将,备有无线电台、汽车、骆驼等,经常往返绥远百灵庙,运送军用物资及生活用品。还修筑飞机场,航行于百灵庙、定远营、东庙之间。额济纳旗图王(图布新巴雅尔),当时在日特威胁利诱之下,逐渐倾向日特。1936年冬,南京国民政府电派宁夏省民政厅厅长李翰园等,与宁夏省主席马鸿逵、甘肃省主席贺耀祖、青海省主席马步芳密切联系配合,彻底清捕日特。1937年4月中旬由宁夏经兰州到达酒泉,即请来军事委员会派驻额济纳旗军事专员王德淦,询明日特活动情况。据王汇报:东庙有日本特务江崎寿夫、大西俊三、松本平八郎等10个日本特务,另有察哈尔的汉奸40多人,有手枪1支,无线电台两部。情况摸清后,马步芳驻酒泉的旅长马步康派官兵35人,由李翰园率领,骑骆驼于1937年7月7日下午到达东庙,7月8日搜查日本特务机关及仓库,缴获了手枪、手提机关枪、子弹、战刀、无线电台两部、卡车3辆、军马、骆驼、军用地图及部分文件。逮捕了主要汉奸,其中有飞行场场长、无线电台台长、报务员、测量人员、地质调查人员、医生等。

江崎寿夫等这批特务的主要任务有3个:一是组织阿拉善旗、额济纳旗、青海的蒙古人,进行共和建国;二是在青山头附近修建大型水库发电;三是以东庙机场为轴心,以榆林、延安、宁夏、兰州、西宁、哈密为半径,轰炸这一区域的城市和农村。

1937年7月12日,李翰园等到达酒泉后,又与马步康旅长商量派部队前往古日乃、马鬃山、安西等地堵截第二批日本特务,捕获横田(系为中将特务机关长)等特务3人,汉奸若干人,满载航空汽油的骆驼100峰。这批特务的主要任务,一是在西安设立德、日航空联络点,与希特勒的飞机联系;二是切断中苏国际交通;三是对内包围中国,对外进攻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

1937年9月2日,李翰园等将日本特务13名、汉奸5名押解兰州,点交西北行营,经军法会审,他们对在中国进行的颠覆破坏活动,供认不讳,随后将日特13人、汉奸5人,押赴兰州安定门外行官执行枪决,大快人心。

这批日特、汉奸执行死刑后,天刚明亮,就被兰州天主教主教德国大特务蔡宁所发现,由此可见日、德紧密勾结的罪恶活动。

(二)日本飞机从阿拉善旗草地偷袭兰州

在抗日战争时期,甘肃兰州是抗日的后方,是西北军事、政治、经济的中心,是国际交通要道,是国防要塞。

当时日寇把已侵占的山西运城、湖北汉口作为轰炸中国南北后方的空军基地,兰州是全国战略物资集中储备和分发要地,因此,日寇集中优势空军,不分昼夜,轮番轰炸兰州,破坏军事设施、战斗部署和物资运转等等。

为了仿患于未然,首先积极加强防空工作。在兰州附近的孙家台、白塔山、段家滩、红山根等地配备照测部队和大口径高射炮部队。根据战备需要,配备优势空军(包括侦察、轰炸、驱逐),一方面维护领空权,另一方面给敌人以歼灭性的打击。例如日寇飞机于1939年2月20日派30架轰炸机,分3批轰炸兰州,被我空军击落9架。2月23日又派20架,集中目标进行报复性的轰炸,又被我空军击落6架。再如我空军混合大队,远涉重洋,于1943年11月26日由中国空军基地出发,轰炸了台湾日军占领基地新竹机场,投弹百余枚,炸毁日本飞机47架,并破坏了机场。

其次消防空方面,主要是地面上防护工作,范围很广,列举一些要点项目。(1)防空警报之规定;(2)消防器材之购置和使用;(3)防空壕洞之建设;(4)防毒设备和训练;(5)交通管制之规定;(6)救护工作之组训;(7)灯火管制和检查;(8)人口疏散和指导;(9)避难工作之指导;(10)制订防空中应该注意之事项。

再次防空情报方面,防空情报,就是防空的眼睛和耳朵,听得清、看得远、传递快、报的准。西北地区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通信设备很简陋,除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之外,雷达等防御器材,只有闻其名,而无其设备。就陕、甘、宁、青、新而言,只有国有和军用几条报话线可以利用,都是单线直达,纵横不相关联,空白漏洞之处很多。为了对大众生命财产负责,甘肃省防空司令部,在经费万难之中,筹划料款,架设陇东西海固等防空专线,补设防空电台几十处,仍感不足。防空情报要构成蛛网式的,敌机一进入我领空,任何行动都在我监视之中。但当时我们的长途话线,如兰州至民勤、兰州至银川、兰州至西峰镇、兰州至两当、兰州至两河口、兰州至西宁等地,都是垂直单线,若敌机避开线路,一直到达兰州,我们才能发现,那样的话,发不出避难警报,空军不能即时起飞应战,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防设施就会遭受极大的破坏和损失。

举个事例来说,1938年3月至4月间,日本飞机在郑州、洛阳、西安、兰州、武汉、长沙、广州等地大肆轰炸,有一批日本飞机从山西运城起飞,经过陕西澄城、宜君、甘肃合水,向北绕道定边、内蒙古大庙(现在的乌海到磴口),又从磴口转弯朝南飞行,穿过阿拉善旗草地,直达甘肃景泰县,才发现日本飞机。由景泰县飞到兰州,不过十几分钟,空袭警报和紧急警报都不能发放。若发了,避难的人群集中,车辆集中,那就损失大了。只有存着听天由命让敌机轰炸的侥幸心,提心吊胆的等待着。由于群众不知道敌机来轰炸,照常上班营业(人员比较疏散)。这批日机轰炸的目标,是黄河铁桥,敌人也不知道我们未敢发放警报,由白塔山开始投弹20多枚炸桥,经过四墩坪、临洮转弯返回运城。这次投弹没有炸准黄河铁桥,但在四墩坪上炸死10多个人,真是不幸中之大幸。

这件轰炸的事情发生后,甘肃省防空司令部立即呈报军事委员会,要求拨给无线电台30部,随带报务人员,因为国防需要,军委即时批准,布设在阿拉善草地及迫切需用地带。因此,我于1938年至1939年多次飞往宁夏、阿拉善、额济纳两旗、河西走廊视察地形,和有关军政首领洽商布设防空监视电台事宜。

1938年8月至9月间,到阿拉善旗定远营,同亲王达理札雅(字锐荪)、大协理罗云卿、小协理罗相丞,张总管等洽商,决定在可可布鲁都、紫泥湖、西尼乌苏、刺窝井子、五个山子、铁什干、克图湖、拜滩井等地设电台八处。东面靠阿拉善旗近的四座电台人员的食粮、蔬菜、肉食、油、盐、酱、醋等应用物资,组织驼运队,委任张元忻为队长,由阿拉善旗提供物品,按月运送。西面靠近民勤的四座电台人员的应用物资,由民勤县组织驼运队,委任刘光辉、叶天敏为正副队长,按月运送。

这批防空电台,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撤回,另行分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