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思考成才
8915800000005

第5章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代杰出的人才逝去了,一代杰出的新人又涌现,他们带动整个文坛,并各自享有盛誉几百年。

继往开来,舍我其谁。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

继往开来的人才,除了我之外还能有谁呢?

人才古难得,自惜勿中弃。

——清·郑珍《论诗示诸生时代者将至》

人才从古以来就难得,要自我珍惜,不要中途把自己抛弃了。

村无大树,蓬蒿为林。

——清·翟灏《通俗编》

村里没有大树,蓬蒿便成为林子。比喻一时无杰出人物,一般才能的人便成为英雄。

真圣贤决非迂腐,真豪杰断不粗疏。

——清·金缨《格言联譬·持躬》

真正圣贤之人思想行为决不拘泥保守,真正的英雄豪杰绝不是疏忽大意之人。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易经·贲》

观察天文,以了解天时的变化;观察人文,以实现社会人文教化。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辨之不早辨也。

——《易经·坤》

臣子杀其君主,儿子杀其父亲的祸灾,不是一朝一夕的原因造成的,它是长期逐渐形成的,应该辨明而没有及早辨明。

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孟子·公孙丑上》

没有是非之心,不能称之为人。比喻人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孟子·公孙丑上》

人怎样对待是和非,这是首要的大问题。

论知所贵,则知所养矣;事知所利,则动知所出矣。二者,是非之本,得失之原也。

——《荀子·君子》

从议论中知道什么是关键的,就知道应该吸取些什么;从工作中了解到什么是有利的,就知道应该做些什么。这二者是判断是非的根源,也是得与失的根源。

是为是,非为非,能为能,不能为不能。

——《荀子·强国》

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能做就是能做,不能做就是不能做。

以正道而辨奸,犹引绳以持曲直;是故邪说不能乱,百家无所窜。

——《荀子·正名》

用正确的道理来辨明奸伪,就如同用绳墨来衡量曲直一样;邪说不能扰乱正道,各家的谬论也没法隐逃。

导之以理,养之以清,物莫之倾,则足以定是非决嫌疑矣。

——《荀子·解蔽》

用正确的道理作引导,使它保持清明的状态,外物不能使它倾倒,那么就完全能够判定是非以及解决疑难了。

君子壹于道而以赞稽物。壹于道刚正,以赞稽物则察;以致志行察论,则万物官矣。

——《荀子·解蔽》

有德行之人专一于规律,用来帮助考察万物。专一于规律思想就能正确,用规律来帮助考察万物就能明察;用正确的思想去推行明察万物的道理,那么万事万物就都能够得到治理了。

天下有二,非察是,是察非。

——《荀子·解蔽》

评判天下的事理有二种方法,在否定中分辨出肯定,在肯定中分辨出否定。

彼愚者之定物,以疑决疑,决必不当。夫苟不当,安能无过乎?

——《荀子·解蔽》

愚蠢的人若断定外界事物,是在用疑惑的感觉来判断分辨不清的事物,判断必然不准确。如果判断不准确,怎能不发生错误呢?比喻判断外界事物不能单凭感觉,还要通过思考,考察。

凡观物有疑,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吾虑不清,则未可定然否也。

——《荀子·解蔽》

凡是观察事物有不解,心中捉摸不定,那么对外界事物就会认识不清。自己考虑不清,就不可能判断是非。

无欲、无恶、无始、无终、无近、无远、无博、无浅、无古、无今,兼陈万物而中县衡焉。是故众异不得相蔽以乱其伦也。

——《荀子·解蔽》

不要单一看到欲望的一面、憎恶一面、开始一面、终结一面、近的一面、远的一面、广博一面、浅近一面、古的一面、今的一面。要把各种不同的事物全都罗列出来,在其中树立一个正确的标准加以判别。这样,各个不同的方面就不会互相掩盖,不致于扰乱事物本身的秩序。

见小曰明。

——《老子》

只有能够观察到细微之处这样才能叫做明察秋毫。

是非已明,而赏罚次之。

——《庄子·天道》

是是非非辨别清楚,赏罚是次要的事。

生而美者,人与之鉴,不告则不知其美于人也。

——《庄子·则阳》

长得漂亮的人,别人给他镜子照,如果不告诉他,他并不清楚自己比别人美的。比喻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察乎安危,宁于祸福。

——《庄子·秋水》

能够及时判断安全与危险,就能在灾难与平安面前获得安宁。

游者鞅掌,以观无妄。

——《庄子·在宥》

放任自己的心去游走于纷繁复杂的世界之中,从而观察万物本来的面目。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庄子·齐物论》

彼有自己的判断是非标准,此也有自己的判断是非标准。比喻是非标准是不一致的。

凡有怪征者,必有怪行。

——《庄子·徐无鬼》

凡是有奇异征兆的,必定有诡怪反常的行为。

三人行而一人惑,所适者犹可致也,惑者少也;二人惑则劳而不至,惑者胜也。

——《庄子·天地》

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有一个人不辨方向,所要去的地方还能够达到,这是因为分不清方向的人少;若有两个人分不清方向就会劳而无功难以到达,这是因为分不清方向的人更多。

目失镜则无以正须眉,身失道则无以知迷惑。

——《韩非子·观行》

眼睛离开镜子便没法整理胡须和眉毛,行动失去道德标准就不能辨别是非。

不然之物,十人云疑,百人然乎,千人不可解也。

——《韩非子·参言》

不存在的东西,十个人表示怀疑,百个人却表示肯定,这样有一千个人也辨别不清。比喻众口一辞,就会真假难辨。

知微之谓明,无赦者谓严。

——《韩非子·难四》

能够观察到细小的就是所说的明察,不赦免一切邪恶,这就是所说的严厉。

古之全大体者,望天地,观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

——《韩非子·大体》

古代执掌全国大权的国君,都是眼望天地,目观江海,似山谷一般高深,就像日月普照大地,如同春夏秋冬运行不息,就如风云滋养万物生灵。不使用智巧毁坏自己的良心,不使用私心损害自己的人格。

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日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

——《墨子·非攻上》

若少尝一点苦味就说是苦的,多尝一些苦味就说是甜的,那么这个人必然不会区辨甜苦的味道。

辩也者,或谓之是,或谓之非,当者胜也。

——《墨子·经说下》

辩论,有的说对,有的说错,合乎事理的则胜利。

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

——《墨子·修身》

言语不求多要力求有见识,不求文采华丽要力求明察。

反古者,未必可非;循礼者,未足多是。

——《商君书·更法》

反对古时习俗并不一定是错误的,遵循旧礼制度未必都是对的。

所谓明者,无所不见,则群臣不敢为奸,百姓不敢为非。

——《商君书·画策》

所谓圣明的国君,就是没有他看不到的事物,群臣不敢做奸邪的事,普通人也不敢胡作非为。

鸠傅隼翼,羔披豹皮,类似质违,表是里非。

——《列子》

若是鸠鸟附着鹰隼那样的翅膀,小羊披着豹子的皮,虽然外表很相似,但其本质却完全两样。比喻在观察事物时,不要被表面的东西所迷惑。

贤人观时,而不观于时;制兵,而不制于兵。

——《战国策·赵策》

聪明的人观察时俗却不受制于时俗,利用武器但不受制于武器。

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

——《战国策·魏策一》

犯错误的人所应焦虑的,是他把原来应是正确的看成了错误的。

闻而不审,不若无闻。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察传》

若听到传闻不加辨别是非,还不如什么话也不要听。

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察传》

有的话好像是错的而实际上却是对的,有的话好像是对的但实际上却是错的。

是非之经,不可不分。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察传》

是与非之间的界限,不能不划清楚。

知美之恶,知恶之美,然后能知美恶。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去尤》

区分美中之丑、丑中之美,然后才能明白什么是美与丑。

目之见也借于照,心之智也借于理。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

眼睛要看清事物也必借光线,心灵要辨明是非也必靠正理。

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听言》

听别人的言语不能不加以考察,不考察就不可区分好与坏;不能区分好与坏,就会出大乱子。

疑似之迹,不可不察。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疑似》

对于难以作出辨别的事物,应仔细考察研究。

以聪明听说,则妄说者止;无以聪明听说,则尧桀无别矣。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别类》

用自己良好的听力会去用心听取别人说的话,胡说八道就会停止了;不用耳朵好好听,不用眼睛仔细看,好话坏话就无法区别了。

视日月而知众星之蔑也。

——汉·扬雄《法官·学行》

看见日月才知道众多星星的光并不明亮。比喻通过比较来明辨事理。

是非之所在,不可以贵贱尊卑论也。

——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

对于是与非的判断不能以贵贱尊卑来定论。

未见君子,不知伪臣。

——汉·桓宽《盐铁论·论诽》

没遇见到圣贤以前,不知道什么是虚伪之人。

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

——汉·王充《论衡·薄葬》

对事物的理解一定要正确判断,下定结论时一定要有证据。

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

——汉·王充《论衡·案书》

两把刀互相切割,利和钝就立刻知道了;两种理论之间互相比较,是与非就马上清楚了。

不知来,视诸往。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

若不能够预测未来,只要借鉴以往就可以了。

官不明则事多欺,事不平则怨难弭。

——汉·马融《忠经·守宰》

官吏若不能明辨是非下面的欺诈就会增多,处理事情若不公平人们的怨恨就难以消除。

独视不若与众视之明也,独听不若与众听之聪也。

——汉·韩婴《韩诗外传》

一个人看事情总不如和众人一起看看得明白,一个人听总不如和众人共同听听得准确。

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表面上的话,是虚华而不实的;知心的话,是实实在在的;刺耳的话,是苦口良药;甜言蜜语,可以让人误入错误。

水清石自见。

——汉·佚名《艳歌行》

水清透后自然就能看见水中的石头。比喻一切不清楚终究会真相大白。

款言不听,奸乃不生,贤、不肖自分,白、黑乃形。

——汉·班固《汉书·司马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