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我的大明帝国
89452700000012

第12章 新大明军制

关于世袭的军户制度,优缺点显而易见,可是发展到现今,军户们已经沦落为了军官们的私人劳力,战斗力更不用多说。

曾经的优点全部变成了缺点,如此,还有存在的必要?

这也是方瑛和郭登心中挂满了担忧,可是却不敢开口的主要原因。

对于普通的士兵,取消军户制度的确是一件好事,但是那些武官们……这简直就是天大的噩耗。

取消军户可能引发的一系列事情朱钲自然并非完全不知情,可是那又如何?系统随时可以暴出数十万甚至百万的士兵,就是有人叛乱那又怎么样?

朱钲毫无畏惧,自然做起事情来就要“肆意妄为”的多。

“你们不需要担心其他的事情,我手里还有一支可以稳定大局的军队,现在你们需要考虑的是,什么样的军制更加的完善、更有利大都督府的管理,保证军队的战斗力。”

朱钲看出了两人的担忧,不得不安抚一下他们有些焦躁的心。

一支可以稳定大局的军队?两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不可能,但随后想起皇城里出去的那些精锐,他们又忍不住相信了。

方瑛深吸一口气,缓解一下自己的心情,然后把注意力放到军制的改革上。

“大明的军队主要还是卫所为主,既然如此,还是保留原来的卫所制度如何?只不过把军户改为了募兵。”

这还是考虑到士兵们的认可,你突然弄出来一个军师旅团营,这些大字不识几个的士兵们肯定一脸的懵,等他们适应了这些制度,已经不知道过去多长时间。

与其把时间浪费在这些事情上,还不如好好的整顿一下纪律问题。

无非就是名称的问题,卫所制度的卫指挥室衙门、千户所、百户所和军师旅团营又有什么区别?

方瑛和郭登没有说话,而是看着朱钲,等待着他下面的话。

朱钲一边脑子里想着21世纪的各级士兵数量,一边继续说道:“改革之后的军制,卫所、边军制度合二为一,取消把总、守备等职务,统一为小旗、总旗、百户、千户、卫指挥使、都指挥使。”

“基层军营单位为百户所、千户所、卫指挥使司衙门、都指挥使司衙门,其中百户所士兵300人、千户所士兵1000人、卫指挥使司衙门3000人、都指挥使司衙门10000人。”

“百户所有百户一人、试百户两人、总旗三人、小旗三十人,其中小旗统领士兵30人、总旗100人,小旗由公乘以上武勋士兵担任、总旗由庶长以上武勋士兵担任,试百户授武勋一等校尉、百户二等校尉。”

“千户所千户授一等都尉武勋、副千户两人授三等校尉武勋。”

“卫指挥使司衙门,卫指挥使授三等都尉、指挥同知授二等都尉。”

“都指挥使司衙门,都指挥使司授二等将军、都指挥同知授一等将军武勋。”

战事来临设总兵,节制3-5都指挥使司不等,设督师,可节制战争范围内的全部兵马。

大都督府都督武勋均在三等将军以上,战事来临,由大都督府都督担任地方总兵、督师。

同时,卫指挥使司衙门以上设佥事,主责制定具体的作战计划和人员、后勤,物资调配等等,大都督府的指挥佥事武勋一等将军起步,都指挥使司的指挥佥事均为都尉、卫指挥使衙门的佥事则为校尉。

这便是新军制,方瑛和郭登二人听的很认真,关键的时候也给出了一些补充,不过这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军队的数量如此分散,无法抵挡关外的蛮骑啊!

对此朱钲轻轻一笑没有解释,如果还是传统的刀枪自然不可能,但如果换成火器呢?当然,朱钲口中的火器可不是现在明军使用的三十多斤重的射速超慢、精准度非常低的火铳。

系统购买的火铳士兵,虽然用的也是火铳,但火铳却加了膛线和弹药包。

啥叫火药包?就是铁弹和火药包在一起,只需要把点燃的火药包塞进去,便可以直接发射,而不像现在的火铳一样,需要先将火药倒入铳管内夯紧,然后装填石弹或铁弹,瞄准敌人点燃火线引爆火药而射出石弹或铁弹。

这样复杂的流程,先不说那些不熟悉的士兵,就是熟悉的士兵一分钟也开不了几次火铳。

而且火药包使用了浸蘸油脂的亚麻布包裹铁弹,减少了摩擦容易塞进去的同时,也增加了闭气作用,让射程更远。

当然,朱钲想要改造的自然不是这样的火铳,而是燧发枪,系统的火铳再好也无法避免阴雨天气无法使用的弊端,可是燧发枪就不一样了,而且还能够添加刺刀,增加近战能力。

这些属于工部的事情,现在朱钲自然不会说太多。

军制改革的事情,朱钲说完,方瑛和郭登都没有什么意见,相比较取消军户制度,这不过就是换个名称、改变各级士兵数量的事情。

接下来说起授勋,授勋,将军以上武勋由皇帝亲自授予,都尉级别由大都督府授予、校尉级别须由都指挥使司提请、大都督府同意。

另外大都督府下辖初级讲武堂、中级讲武堂、高级讲武堂,其中初级讲武堂设在都指挥使司衙门,中级讲武堂、高级讲武堂设在大都督府。

每三年大都督府会开放武举,想要参加武举的考生可以到附近的都指挥使司衙门参加,中举者可入初级讲武堂,学期三年,然后根据甲乙丙丁成绩授予不同武勋,因立功而被卫指挥使司举荐者学期为一年。

武举学生毕业,成绩甲等授予二等武毅校尉、乙等授予一等武略校尉、丙丁等,前者根据自愿可授予公士武勋或同丁等成绩学生一般,离开都指挥使司衙门。

中级讲武堂、高级讲武堂不对外招生,仅为晋都尉、将军轮训之用,前者为期三月、后者为期一月。

至于卫所制度的根本,屯田……

朱钲不缺粮,自然是废除这项,不过卫所可以自己喂养一些牲畜,改善伙食。

军制改革后边塞以都指挥使司衙门为独立单位,驻扎的地点是边塞重镇,而内部地区,主要以卫指挥使司衙门为独立单位,如果如开封府、西安府、应天府 、凤阳府这样的核心地方,要设置都指挥使司衙门。

同时,涉及到地方府县的匪盗问题,除去兵马司之外,大都督府还需在各府县协助招募乡勇组建团练营,县100人、府500人,县团练营设团练使一人、副团练使两人,享百户、试百户待遇,府团练使一人、副团练使四人,享千户待遇、副千户待遇。

“乡勇无武勋,但属正规军,领正规军基础军饷,用于稳定地方,各都司衙门如需补充,则从乡勇挑选精干。”

这是方瑛记录时的内容,至于原话……朱钲的原话便是应该给乡勇点军饷,而且毕竟比普通的百姓体质和纪律要强,所以战争来临时,都司卫所需要补充兵员的时候可以优先从这里挑选。

然后到书面上,就变成了这句话。

大都督府的军制改革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很多,朱钲也不懂,只能把21世纪的一些思维、制度拿出来,然后商量着修改,直到现在这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