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我的大明帝国
89452700000013

第13章 万贞儿

军饷的问题也是重中之重,毕竟不给足士兵们军饷,想要保证军队有战斗力几乎就是做梦。不过军费支出可是一大笔费用,先不说银两的问题,就是每年需要的粮食,那都是一笔巨额数字。

京营士兵十万,一年就需要一百万石的粮草,额外还有六十万套冬夏春秋的鸳鸯战袄,棉甲。

对于这些朱钲并不发愁,系统里购买这些东西再便宜不过。

六十万套战袍?那不过才六万两而已,且不仅仅是战袍,还有一应的金属盆、金属水壶、金属盘盆、棉被褥等等。

粮食更不用多说,一百万石的粮食也不过才10万两,就是10万头猪吃肉,也才11万两。

京营10万将士,除去军饷之外,给足他们吃喝,那也超不过20万两银子。

大明扩军100万,那不也才200万两银子?

不过那计算上军饷,就真的不少了,一个士兵一年20两银子,10万京营士兵还200万两呢!

当然,这是朱钲的想法,他并不知道,实际上明朝无论是官员还是士兵,俸禄和军饷都是粮食,而非银子。

偶尔会给宝钞,但那是贬值到价值几十两的宝钞都买不到一石粮食的“废纸”。

“殿下,京营改革整顿,训练强度增加,理应增加军饷安稳人心。”

说起这些事情,果然逃脱不掉增加军饷,看着开口的郭登,朱钲问道:“现在京营的军饷是多少?你觉得增加多少合适?”

郭登沉吟了一下:“当前步军饷粮12石、小旗14石、总旗18石、马军24石,臣建议,加粮一石。”

说道最后的时候郭登忍不住看一眼朱钲,看似一石不多,可是放到10万京营士兵里,那就是10万石啊!每年的漕粮才多少?400万石而已。

军饷不是银子而是粮食?朱钲有些愣神。

“不给银子吗?”

朱钲一句话说出口,方瑛和郭登均脸色大变,方瑛不敢开口,郭登犹豫着说道:“殿下,宝钞发行泛滥,如今市面上20两宝钞也难以购买到1石粮食,如果给士兵们宝钞……”

郭登的话没说完,但意思显而易见。

这个银子竟然指的是宝钞?那之前给那些出宫的太监、宫女们也是包抄了?内廷的80万两银子指的不是80万两银锭而是同等价值的宝钞?

朱钲脸色大变!

他可是一片好心,但如果真是这样,别说生计,那路途遥远的能否回家都是一个未知数!

“让张敏过来!”

面色稚嫩的朱钲阴沉着脸还有些可爱,但面前的两位可丝毫没有这方面的意思,朱钲脸色大变的瞬间,郭登和方瑛已经跪地,郭登更是说道:“还请殿下恕罪!”

看到二人的模样,朱钲才发现对方可能误会了,解释道:“我并不是针对你们,之前我改革内廷衙门,让一部分年纪大些的太监、宫女们出宫,本以为给他们的是银锭,现在才知道是一文不值的宝钞。”

听到朱钲的解释,方瑛和郭登这才松了一口气,不是针对他们就好,不过很快他们就反应了过来,殿下说的银子指的是银锭并不是宝钞?

不等他们再开口,朱钲已经率先说道:“如果给的是粮食,也不要区分步军和马军了,一切按照武勋给予俸禄。”

“招募的新兵没有军饷,正卒年饷粮30石、一等公士35石、二等公士40石、三等公士45石;一等公乘50石、二等公乘55石、三等公乘60石;一等庶长65石、二等庶长70石、三等庶长75石、大庶长80石。”

武官俸禄:一等校尉100石、二等校尉200石、三等校尉300石,一等都尉400石、二等都尉500石、三等都尉600石、一等将军700石、二等将军800石、三等将军900石、大将军1000石。

朱钲本想把士兵的饷粮提高到和武官相同的份上,但是想一想这个想法太过于超前,最终选择了放弃。

而武官的饷粮,总体提高了不少,如大都督府的都督如果战争打响就是总兵、督师,总兵是正二品的官品,按照现在的饷粮就是732两外加300两的大明宝钞。

宝钞可以直接忽视,光说饷粮的话,都督至少也是三等将军,也就是900石饷粮,可比700多饷粮多出不少。

基层的更不用多说,七品的百户只有90石饷粮,而放在现在,那就是二等校尉200石饷粮,直接拔高了一倍还要多。

不过士兵的 饷粮的确少,所以朱钲要想办法给他们补贴一些。

“另外,岁末,军中每名士兵额外补贴50石粮,一旦引发战争,参战武官士兵每日可领取10石粮。”

“阵亡者,抚恤金粮500石;伤残者可每年领取粮100石。”

朱钲的大手笔直接惊呆了方瑛和郭登两人,这样一年可需要多支出不少的粮食,户部会同意?

仿佛是察觉到两人的担心,朱钲直接说道:“这部分由内廷承担!”

内廷承担?内廷拿得出这么多粮食?

方瑛和郭登保持怀疑态度,但既然朱钲已经这样说了,两人也只能应下,反正到时候拖欠饷粮的是朝廷、是内廷。

军制、武勋、军饷的事情解决完,基本上军制改革的框架便出来了,再剩下的都是小事。

这时候已经到正午,朱钲肚子饿得咕咕叫,想着那边还有一个陈循,朱钲便想着邀请方瑛和郭登一起吃火锅,但还没有开口,方瑛和郭登二人已经面带忧色的告辞。

知道两人现在的心思没有在这里,朱钲也就没有挽留。

花园、雪景,披着貂皮大氅,吃着火锅,这种意境很难得。

所以方瑛和郭登走后,朱钲便来到院内的亭子,太监们已经在亭子里摆放好了桌椅、铜锅。

陈循过来,在朱钲的邀请下,小心翼翼的的坐在朱钲的对面,几次张嘴,但都没有说出话来。

“让于谦也过来一起。”朱钲对身边的老太监吩咐道。

系统里的人物年龄均不同,不过资深的多半都年纪大一些,普通的年纪小一些,细想一下,这也符合常理。

听到于谦两个字,陈循的心一跳,但很快稳定了下来,他很清楚,既然朱钲让他来到这,那就没想着杀他。

就在朱钲想要调侃陈循两句的时候,突然瞧见大门外有一道熟悉的身影,皱眉回忆,一个人名出现在他的脑海里。

万贞儿,一个朱见深黑暗中的启明星,一个让他为之依靠的女人,一个孤单中唯一的陪伴对象。

这是朱见深的记忆,而朱钲,他那不怎么灵光的脑袋里也终于回忆起一些关于明朝的小说、电视剧片段,里面恰巧就有这位万贞儿。

她有好几个身份,孙太后为保护孙儿安排的嫡系、控制了皇帝的女人、成化年间龙子龙孙的屠杀者!

对于朱见深来说,也许这个女人比她的老娘还要亲,可是对朱钲来说,也许是电视剧的缘故,他并不喜欢这个女人。

最重要的一点是,她并不算漂亮,人不漂亮,还小肚鸡肠、嫉妒心爆棚,这样的女人朱钲绝不会留在身边。

不过她对朱见深也是真的好,毕竟陪伴了这么多年,一直不离不弃,受朱见深记忆的影响朱钲也不会亏待她。

万贞儿之所以没有赶上昨晚的事,是因为南宫的周贵妃想念儿子,孙太后让她作陪去了南宫,说一说朱钲的日常生活,然后在周贵妃的强烈要求下,她被留宿一宿。

本准备今早上一大早回来,可是皇城里已经换了主人,别说万贞儿,就是昨晚上如果孙太后没回来,今早上也必定会堵在城门口进不来。

朱钲即将当皇帝,万贞儿自然激动,可是宫内、宫外听到的种种传言,让她对朱钲生出一丝陌生感,这真的是自己一直陪伴的那个沂王?

几番周折终于进了宫,但是来到沂王宫门口,万贞儿突然犹豫不决起来,莫名的有些不敢迈进大门。

朱见深的记忆中,这是一个非常温柔的女人、也很会照顾自己,朱钲心想,历史、影视剧中的万贞儿也许也是真的,但那可能是一种极度缺乏安全感才引发的吧!

毕竟年老色衰生的儿子又死了,整日在担忧、恐惧中,这样的情况下,有一些过激的行为也很正常。

她应该从没有想过当皇后,至少一开始的时候没有想过,毕竟当时那样的环境下能够活下去已经不容易,谁还会想其他的事情?

朱钲种种分析,觉得错在朱见深的身上,如果没有册封为妃,或者没有那么多的宠爱,也就不会有那个阴狠毒辣的万贵妃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