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我的大明帝国
89452700000020

第20章 第一次朝议

十一月二十九,清晨,外面的争吵声惊醒了还在熟睡的朱钲。

听清楚外面的动静,不是张敏还是谁?让他进来,还不等朱钲发火,张敏已经先磕头跪在了地上。

这样的大礼朱钲还怎么发火?

“殿下,内阁首辅陈循带着一众阁老请求觐见!”

觐见这个词严格意义上用得不准确,可某种意义上却又属于正常现象,朱钲自然不会注意到这一点,听到陈循来,朱钲明白,这是带着他的内阁阁老们前来“拜码头”了。

“那就让他们过来吧!”

朱钲一边在系统老太监的服侍下穿衣服,一边随意的说道。

张敏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欲言又止,朱钲有些不耐烦,问道:“还有什么事?”

“殿下,这样正式的场合,还是乾清宫比较合适,这里毕竟是西宫,还有太妃、太皇太后在……”

西宫属于后宫,外臣过来的确不太合适,昨天那是特殊情况,今天不一样,非常的正式,再过来就不太合适了。

朱钲一想也的确如此,反正距离乾清宫也不远,过去就过去吧!

这样一耽搁,等朱钲来到乾清宫,陈循和一众阁老已经等待了许久。

来人不止陈循在内的七位大学士,同时还有六部尚书、五寺寺卿等京城掌握实权的重臣。

来到乾清宫,朱钲很是随意的把他们瞧了一遍,身后自有人为朱钲介绍此人的身份、官职和履历。

朱钲看着这些人的时候,高谷等人也瞧向朱钲,怎么看也不觉得这个年龄的朱钲竟然就是一举推翻景泰一朝的指使者。

理所应当的在龙椅上坐下,瞧见这一幕,有人欲言又止,但是立刻被旁边人阻止。

朱钲不知道下面发生的情况,坐下的第一件事就带着抱怨:“大明的政务由内阁办理,朝会的意义不是太大,所以今后就改为一月一次,另外……朝会的时间也从巳时开始。”

“大家可以在家中吃一个好的早餐然后再过来。”

朱钲一副为了你们着想的说出了这番话,不熟悉朱钲的阁老、尚书们皱起眉头,总觉得这位皇太子殿下有些随便。

而陈循和于谦已经稍稍的适应了朱钲的说话方式,并没有什么感觉,同时也清楚,这样做八成还是为了偷懒,能够早上的时候晚起一点。

“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吧!还有你们的办公时间,也从早上巳时开始到晚上戌时,中间休息一个时辰吃饭小憩,劳逸结合!”

如果说刚才只是皱眉,那么现在众臣便是面面相觑了,不仅仅是因为内容,更因为朱钲说话的语气、神态,都过于随意了一些,一点都不像是一位帝国的继承者,反倒……有些像是邻家的普通老百姓。

朱钲自然不清楚这些人心中的想法,他也不在意,说完,朱钲便看向了他们,等待他们说话。

昨晚上这些人来到内阁基本上就没有离开,倒是也小憩了一会,但都没有正八经的睡觉,为的就是思考今天同朱钲这位帝国的继承者说些什么。

但是……真见到了朱钲,他们反倒是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

还是于谦率先站出来,简单的说了一些内阁的现状,然后把一些要紧的事情拿出来说了说。

主要是四件事。

“殿下,瓦剌十月遣使送来国书,也先称汗了,希望能够和我们修好。”

对于大明来说,唯一的外敌就是瓦剌,至于其他的小国,偶有挑衅可不足为虑,不需朝廷动用大军,边塞驻军就能收拾他们。

这也是为什么,于谦说的第一件事便是瓦剌企图修好一事。

也先?这个名字有些熟悉,不过毕竟不是成吉思汗这样的历史大人物,具体背景朱钲没什么印象。

“内阁觉得如何处置?”朱钲问向站在第三排的于谦。。

“殿下,瓦剌愿意和大明修好,这是好事,土木堡之战,帝国损耗颇深,京城保卫战,更是消耗了大量的钱粮,如今,我们并没有北征的条件。”

“自古以来,中原面对草原外敌都是被动固守,少有主动迎敌,如果没有北征的条件,两国修好对大明更有利。”

站出来说话的并不是于谦,而是站在他前面的王直,也是当朝次辅,正统一朝的内阁大学士,正统皇帝的嫡系。

对于此人朱钲还是很有好感的,张敏也对他异常恭敬,因为之前朱见深在外庭最大的依靠就是他。

王直话中的意思,朱钲也听明白了,简单来说就是没有钱,而且北征就算是打跑了也先又如何?你又没办法霸占草原,打输了割地赔款,打赢了也不过就是安稳十几年,所以现在对方愿意修好,给大明安稳的时间,那就是天大的好事。

王直的话说完,其他阁臣、各部尚书、寺卿均点头表示同意,包括于谦。

短时间内没办法霸占草原,这的确是一个大问题,所以朱钲也赞同了王直的话,同意修好。

有了于谦开头,新任工部尚书萧镃也说起了第二件事。

“殿下,今年正月黄河新塞口决堤,四月新塞口黄河再次决堤,五月大雨,沙湾北岸决口,运河水流入盐河,漕船全部受阻,七月开一新河,长三里,避决口,通运河,今尚未完工!”

简单的意思就是今年黄河决了两次堤,第一次还好一些,没什么影响,第二次因为大雨的缘故,黄河决堤,影响到了漕船,没办法,只能绕着决堤口挖一条新河,不过到现在还没有完工。

“内阁什么建议?”朱钲看向陈循。

“遣一员阁臣前往徐州府督工,暂时拟定的人选为徐有贞!”陈循答道。

实际上第一人选是薛瑄,不过今年他已经七十有二,这一趟跑下去还能不能回来真是一个未知数,且他一直执掌法纪,下去督工,贪污问题肯定不会再有,可是工事……可能不会太顺畅,毕竟他不懂。

看一眼年轻的徐有贞,朱钲点点头,既然内阁都没有什么意见,那就足矣说明这个人的能力还可以。

“徐、淮、山东、河南等地今年已经是第三年灾荒,地方官员请求钱粮赈灾。”

户部尚书李贤说起第三件事,听到有饥荒,朱钲并不太担心,系统别的没有,就是粮食足够多。

古代的灾荒的确挺可怕,稍有不慎就是数十万上百万饿死,而且最容易发生叛乱,不得不重视。

朱钲内心点点头,然后看向李贤,等待他的后续,只是……到这里,李贤竟然不再说话了。

朱钲皱起眉头,什么意思?

龙椅上皇太子的动作李贤自然看在眼里,他有些尴尬,但还是不得不开口道:“户部钱粮不多,漕粮又堵在了徐州,京中存粮不过100万石,算上徐、淮、山东、河南的官仓,粮食也不超过300万石。”

说到这,李贤停顿了一下,然后一咬牙,道:“臣恳请陛下,从内府库拨粮赈灾!”

此时朱钲才算明白了过来,为什么刚才说到一半不说了,而且也明白了明明灾荒的事情更大,为什么要先说漕运,原来就是为现在铺垫的。

至于为什么不请求把漕粮直接沿着运河赈灾,毕竟现在漕粮就是堵在了徐州。这一点朱钲还真知道一些,漕粮是南方的赋税,都必须要经过户部审计入库,哪怕麻烦一些,也要按照流程,先把漕粮运到京城,通过审计入库之后再拨出去。

如果直接这么拨出去,那里面可以动的手脚就太多了。

至于为什么李贤会知道内府库有粮,朱钲看向了低头不语的于谦和抚恤佯装沉思的陈循,同这二人必然脱不掉关系。